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厲害了!細數《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冷知識
自6月27日開播以來,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熱度始終高居不下;但與其他大部分國產劇不同的是,《長安十二時辰》並非僅僅因為有易烊千璽這樣的流量明星而火爆,更因為這部劇本身的質量足夠讓人服氣,播了一半後的豆瓣評分依然高達8.6,便是最好的明證。
作為易烊千璽第一部真正面世的影視作品,他的表演已然得到業界不少讚譽。雖然演技上未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基於對他在《長安十二時辰》中飾演的李必一角的喜愛,內心深處對因故未能如期上映的《少年的你》的期待又多了幾分。
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暫且不談易烊千璽,也不打算誇雷佳音的演技,畢竟類似的文章已經太多。這一次,我們著重於深度挖掘一下《長安十二時辰》中那些值得玩味的冷知識。
天寶三載即公元744年,這一年對於大唐國運而言也是轉折點。安祿山兼范陽節度使(今北京一帶)。時年上納原壽王妃楊太真於宮中,時玄宗六十,太真二十六。高力士大權委於李林甫,朝廷內外暗流湧動。同年,賀知章卒。
2019年引爆古裝劇第一彈的《長安十二時辰》便是發生在天寶三載的故事,雖然劇中用諸多諧音代替傳頌千古的人物,以李必代替「李泌」,以林右相代替「李林甫」,以何監代替「賀知章」,嚴太真代替「楊太真」,郭俐士代替「高力士」等等,故事雖是虛構卻處處竭力還原大唐盛世。
考究和探軼
1. 唐長安城到底是在長安縣還是在萬年縣?
大唐國都在長安,這幾乎是每個受過歷史教育的國人都知道的常識。但《長安十二時辰》開篇就稱「萬年縣不良帥」,這長安大家都知道,萬年縣又是哪兒呢?難道是長安城外的縣城?
當然不是,古代區域行政單位劃分和今日是不一樣的。嚴格來說,唐代長安城以朱雀門大街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 朱雀街以東歸萬年縣轄, 街西歸長安縣轄。以此為界線, 從城南面正中的明德門引伸出去, 一直到南山石泛峪的一條筆直道路, 就是萬年、長安兩縣郊區的分界。[i]
也就是說,除了皇城和宮城外,整個長安內城的管理,從財政稅收、城防治安、戶籍破土等外郭城114坊(包括東西市),皆分為東萬年西長安兩部分。此外, 許多唐墓志銘在死者葬地的萬年長安縣名前往往冠以「京兆府」、「京兆” 、「皇都」等字樣,代表乃唐代萬年和長安兩縣人士, 是說明萬年和長安兩縣在行政上屬於京兆府直接管轄。
這種一城兩縣(或一府兩縣)的形式稱為「附郭縣」,多見於國都(首都)或州府(省會),由於在城中除了城市本身的行政單位之外,還存在高於本城行政的上級政區,譬如省會市政府與省政府同在,同類型的嗨喲偶北京首都功能區及二環外。若城市範圍跨越了兩個縣的縣境,那麼,這兩個縣就構成一對「雙附郭縣」。[ii]
自唐代《元和郡縣志》始,一些地理總志對附郭縣有了明確記載。最早的雙附郭縣則始於北周的長安、萬年,長安城一治兩縣的局面一直延續到民國初年。據《周書·明帝紀》載:「分長安為萬年縣,並治京城」。歷史上除長安城有「雙附郭縣」之外,在北宋及清朝皆有超過20對「雙附郭縣」。
2. 明有秦淮艷妓,唐有平康風流
除了靖安司之外,在劇中出現得較為頻密的地點,當屬右相和平康坊。盛唐時期的煙花之地——平康坊,根據諸多史料記載,平康坊乃盛唐時期繁華鼎盛之地,《開元天寶遺事》卷二記載:「長安有平康坊者,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俠少,萃集於此。……時人謂此坊為風流藪澤。」除了才子佳人們的風流軼事之外,對於大唐朝而言,平康坊也是一個風雲際會之地。
這樣一個熱鬧非凡的地方,通常與普羅大眾心中高門大戶的宅邸有雲泥之別。但劇中林右相的府邸偏偏就在平康坊這等繁花錦簇的地方,實際上也是來源於歷史,玄宗朝宰相李林甫便是住在平康坊。
有《舊唐書·李林甫傳》言:翌日,國忠自蜀還,謁林甫,拜於床下,林甫垂涕托以後事。尋卒,贈太尉、揚州大都督,給班劍、西園秘器。諸子以吉儀護柩還京師,發喪於平康坊之第。
李林甫與楊國忠的恩恩怨怨咱可以先放下不管,但從《舊唐書》能清晰看到,李相府邸就在平康坊內。也許有人會問,堂堂一朝宰相怎麼就把府邸安置在花柳之地了呢?對比《西安歷史地圖集》中大唐時期的長安地圖,平康坊可以說是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之處,位於今日西安市太華立交一帶。前有《長安志》載:「又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東,第宅所占勛貴」。
除了高官府邸之外,外藩駐京的進奏院以及國子監等重要機構也都設在平康坊附近,與東市毗鄰。從《長安志》、《兩京城坊考》可見,唐中後期各藩鎮的進奏院(類似今天駐京辦)多達52所,全部分布在朱雀門大街以東,尤其集中在東市至皇城的東門一帶,以平康坊尤盛,既接近權力的中樞,也身處繁華鬧市之中,方便結交權貴巨賈各色上流。[iii]
3. 《長安》中的人物稱謂為何與眾不同?
在以往的古裝劇中,無論什麼朝代,見到父親就喊「爹」,見到主人就喊「老爺」,在外言及皇帝必稱「陛下、皇上」諸如此類。換到《長安十二時辰》,觀眾馬上在稱謂上就覺得新鮮。皆稱父親為阿爺,言及皇帝必稱聖人,這些用法的出處可有根據?
首先,彼南朝隋唐時期,喚爹爹時多稱「阿爺」,讀者們想必還記得初中所學《木蘭辭》「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其次,部分偏遠一點的地區,也會稱父親為「兄長」或「叔」。另外,「阿郎」可以是父親,也可以是家中奴仆、門人對男主人的稱謂。類似的用法見於隋唐演義小說。
劇中最為新鮮的是稱皇上為「聖人」,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便有「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皇上屬於書面語,同時近身內侍臣稱呼皇帝,一般私下稱「官家」「大家」、「主上」,比較流行於大眾的稱謂是「至尊」又或是「聖人」,而面聖時稱「陛下」,「萬歲」是面聖時帶有恭維意思的稱謂。
唐代稱呼皇帝,較為普遍的叫法是「陛下」和「聖人」,常見於下人大聲通傳「聖人至」。此外,「主上」「大家」在稱呼皇帝時也經常使用,《資治通鑒》就曾記載李世民稱呼其父李淵為「大家」。隋唐時期,對皇帝也可稱「至尊」,這種用法一般是皇帝不在場時的使用,可見於《資治通鑒》中的記載。
4. 劇中的古文典故都用對了嗎?
從開播到現在將近收尾,《長安十二時辰》最為人稱讚的就是其文本的用心,尤其是大量典故及古籍引用。尤其在細節處現功力。其中一盛讚之處是「年」「載」分明,劇中的年代為唐朝玄宗天寶三載,而這一年朝廷頒令,改「年」為「載」,天寶三載之前的年號皆以「年」稱,至肅宗乾元元年,復以載為年。故此,靖安司搜查興業坊時的旁白,前一句方道「天寶二年」,後一句便接「天寶三載」。
又如包括第五集中林右相口中所言「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出自於《韓非子·有度》。第八集花燈鬥彩段落「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見於《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民國),原本集梳收錄漢、吳、魏、唐漢譯願文數篇。
另有一細節處也特別仔細,開篇不久張小敬得龍波妓院「恩客牌」,到平康坊找線索時,妓者言:平康一曲伎多卑屑之人,頗讓二曲所看不起。此典故可見於孫棨(唐)《北海志·海論三曲中事》:「平康里人北門,東回三曲,即諸妓所居之聚也。妓中有錚錚者,多在南曲、中曲。其循牆一曲,卑屑妓所居,頗為二曲所斥之。」[iv]
大量的古代經典運用固然讓該劇更顯與眾不同,但其中有些疏漏之處,譬如第十集檀棋敬告張小敬言:「君子內正其心,外修其容。」原文出自宋代歐陽修《左氏辨》:「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心,外正其容」,在引用上可以做得再細致些。
此外,劇中報時也相當別出心裁。如開篇時報時博士擊鼓言:「巳時正,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出自《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 並張守節(唐)在《史記正義》引姚察(南朝)曰:「言萬物皆熾盛而大出,霍然落之,故雲荒落也。」又如,「未時,日中而昃,陽向幽也。」見於《尚書·無逸》「自朝至於日中昃」。同見於《爾雅·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陽向幽也。
午初,陽氣熾盛,此一說怕是引用現代幹支說中的誤解,認為中午最熱,所以應當陽氣當如日中天,熾盛之極。然午時之初,乃陽氣由盛及衰的臨界點。「午」即「杵」,舂米之木杵,引申為「啎」,取其抵觸、忤逆之意。
而「陰氣午逆陽,冒地而出。」(《說文解字》)「午者,陰陽交」(《史記·律書》),陰陽交相愕而仵。另一附證,乃清劉獻《廣陽雜記》引李長卿《松霞館贅言》:午者,陽極而一陰甫生。馬者,至健而不離地,陰類也,故午屬馬。亦可謂曰陰盛破土而忤陽也。
另外出現「申時」報時的時候,「申初,涒灘,淮南子雲,涒灘大修為也,萬物修其精氣」,又有「申時,萬物之體皆成」。乍一看是引用了《淮南子》中關於申時的註釋。但事實上和劇中關於「午時」的釋義犯了同樣問題。
有《爾雅‧釋天》雲:「申,身也。物皆成其身體,各申束之,使備成也。」又有《淮南子·天文訓》雲:涒灘之歲,歲和,小雨行,蠶登,菽麥昌,民食三升。高誘註:涒灘之歲,涒,大也。灘,修也。言萬物皆修其精氣也。
意思是說,太歲運行至「申」月,萬物之體已經成形完備,等待成熟。劇中的地支釋名基本上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而行。稍微美中不足的是,此地支釋名多用於農業耕作氣候,放在報時處略有不妥。而且其中關於「申初」的釋義,乃取自於高誘在《淮南子》上的註釋,而並非原文。
5. 唐代城防真的有望樓和靖安司?不良人又是什麼?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除了展現大唐盛世的繁華外,似乎在城市管理、治安城防等方面也特別具有現代意識。但事實上是不是這樣的呢?對比長安輿圖可以看出,事實上長安城里並沒有塔樓這一設置。但從城防設計來看又非常嚴密。
封閉式的里坊管理制度使得城內如《隋都城圖》題記所言:「畦分棋布,閭巷中繩墨,坊有墉,墉有門,逋亡奸偽無所容足。」長安城內分區分塊管理,使得城市區域功能非常明確,居民區、官府區、商業區、宗教區域等等形成清晰的規劃管理。此外從都城設計的角度看,一環圈一環的城牆配之以非常嚴密的巡防制度,某個程度上來看城樓巡防了望就具有塔樓的功能。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安防建築系統外,在人員編制上,首先打頭陣就是負責保護皇族及親貴大員們的金吾衛。州一級行政單位如京兆尹府,除了京兆尹之外,還有中央直接任命的法曹參軍,據《唐六典》記載:「法曹司法參軍掌律、令、格、式,鞫獄定刑。督捕盜賊。」[v]
到了縣一級行政單位,除了斷案的縣令外,負責軍事及治安的縣尉屬於治安官的級別,屬下包括縣吏。但在唐典籍的記載中,鮮有出現「不良人」的記載,在《漢語大詞典》及《唐五代語言詞典》中的釋義大同小異:「唐代官府征用有惡跡者充任偵緝逮捕的小吏, 稱為「不良」。基本也採用唐張浦《朝野金載》卷五「中的典故。[vi]
至於劇中主角張小敬,更顯得抓賊、刑偵、推理無所不能。但事實上在唐代最基層負責偵緝逮捕的吏員,叫「不良」或「不良人」,他們的統管者被稱「不良帥」。不過從他們的職責來看,其性質更接近於捕快,但沒有編制,處於吏治系統中的灰色地帶,且多由社會底層打手、地痞收編,諳熟黑白兩道三教九流規矩,官家不方便出面辦的事,由不良人處理罷了。
那大唐真的有靖安司這一官署嗎?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至少從目前已有的古籍文獻中沒有任何蛛絲馬跡提及類似的行政機關。但從靖安司的功能來看,其主要的兩個功能在於,一管理歸集大唐文案密檔,二根據各類檔案負責長安安防。這也是為什麼有人稱《長安十二時辰》應該叫《長安反恐的一天》。
關於大唐文案密檔庫這一設計看來,靖安司只是原著作者馬伯庸理想化的數據社會。實際上古代文書歸檔是一項非常龐大且極其考驗耐心的全國性工作。各級各類行政機關就星羅棋布各色史官,有記錄皇帝言行的起居郎,「掌錄天子起註法度」;有記錄每日廷議奏對的「時政記」;戶籍、輿圖等資料管理,由各縣、州、尚書省、戶部同時存檔管理,天寶年間加強管理「天下造籍四本,京師、東京、尚書省、戶部各貯一本」。
➜ 《長安十二時辰》的劇情跟史實有差距!三大情節根本就不會出現在大唐時代!
「凡天下制救計奏之數, 省符宣告之節, 率以歲終為斷。京師諸司, 皆以四月一日納於都省。其夭下諸州, 則本司推校, 以授勾官, 勾官審之, 連署付印, 使納於都省, 常以六月一日, 都事集諸司令史對核。」意思就是每年數據統計節點,各州各縣,各府各司都必須按時將文檔歸集,由勾官審查付印蓋章呈遞歸檔。而且《唐會要》卷六十三有詳細的記載, 各衙門都必須把本司的檔案, 重點摘抄報送國史館, 給國史館撰編修史時作為參考。
6. 大唐盛世的流光溢彩
對於千年前的大唐盛世,到如今只能殘留下來的只言片語,褪色的畫紙上去遙想當年。《長安十二時辰》中最讓人失神忘我的不是緊張密集的破案,而是將千年前的繁盛躍然屏上,力圖再現帝都天下無雙的輝煌。
是賀知章詩中的「昭昭有唐,天俾萬國」的巍峨雍容,是盧照鄰筆下「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的無限風流,韋莊吟唱時「繡戶夜攢紅燭市,舞衣晴曳碧天霞」的富貴逍遙,也是李商隱詩中「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的熱鬧非凡
對於大唐一年一度解除宵禁的燈節盛景,能留下文字已然不多,筆者希望分享《玄怪錄》第三卷《開元明皇幸廣陵》,重臨玄宗年代的上元燈節。
開元十八年正月望夕,帝謂葉仙師:「四方之盛,陳於此夕,師知何處極麗?」對曰:「燈燭華麗,百戲陳設,士女爭妍,粉黛相染,天下無逾於廣陵矣。」帝曰:「何術可使吾一觀之?」師又曰:「侍禦皆可,何獨陛下乎?」俄而,虹橋起於殿前,板閣架虛,闌楯若畫。師奏:「橋成,請行,但無回顧而已。」於是帝步而上之,太真及侍臣高力士、黃旙綽、樂官數十人從行,步步漸高,若造雲中。
俄頃間,已到廣陵矣。月色如晝,街陌繩直,寺觀陳設之盛,燈火之光,照灼台殿。士女華麗,若行化焉,而皆仰望曰:「仙人現於五色雲中。」乃蹈舞而拜,闐溢里巷。帝大悅焉,乃曰:「此真廣陵也?」師曰:「請敕樂官奏《霓裳羽衣》一曲,後可驗矣。」於是,作樂雲中,瞻聽之人,紛紜相蹈。曲終,帝意將回,有頃之間,已到闕矣。帝極喜。
人或謂仙師幻術造微,暫炫耳目。久之未決。後數旬,廣陵奏雲:「正月十五日三更,有仙人乘彩雲自西來,臨孝感寺道場上,高數十丈。久之,又奏《霓裳羽衣》一曲,曲終西去。官僚士女,無不具瞻。➜ 《長安十二時辰》的專業度和質量特別少見!帶入感強的劇情畫面到底是怎麼拍攝的?
斯蓋陛下孝誠感通,玄德昭著,名應仙籙,道冠帝圖。不然,何以初元朝禮之晨而慶雲現,小臣賤修之地而仙樂陳。則垂衣裳者徒聞帝德,歌《南風》者才洽人心,豈與盛朝同日而語哉!」上覽表,大悅,方信師之不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