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快樂可以分享,痛苦可以承擔。我不認為這是真理。
事實上,你個人的快樂,別人很少能感同身受。痛苦就更不用說了。人與人之間,可以互通情感,但你真的確定,你有能力了解別人嗎?
坐在你身旁的同事,當他在心平氣和地和你溝通某個方案,你能看出來其實他正在為家里的事情焦頭爛額嗎?
每晚睡在你身旁的人,當他像家具一般成為你生活里的一部分,你能知曉他下班時遲遲坐在停車場不肯回家的痛苦嗎?
你沒有想像中坦誠
經常有年輕的男同事,下班後遲遲待在辦公室,寧願組局玩桌遊,或者縮在某個角落里打遊戲,也不願回家。如果馬子催促,就以正在加班搪塞。
但說分手的那個人,從來不是他們。
也有年輕女孩子,戀情穩定到見過雙方家長,結婚擺上台面,但其實天天都在想分手。
父母無法獲知,一年到頭才會兩三次家的兒女此時背負的壓力。兒女們也很少回過頭感受到父母一天天不知道如何打發時間的孤獨和無助。
鄰桌而坐的兩個人,一個想著怎麼更近一步,一個則想著找個什麼樣的借口離開比較像樣。
薩特說,他人即地獄。
多少人生時刻,我們根本預想不了,迎面而來的這個人,究竟是來迎接你的,還是來折磨你的。
問題的本因在於,每個人都比自己想像中虛偽。
我們之間的關係,會變得更好還是更遭?
按照薩特的意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會變得更遭。
納蘭容若詩里寫的是,人生若只如初見。
安徒生的童話,也不斷告訴我們,故事只能在王子和公主在一起戛然而止。如果繼續往下發展,他們會吵架,生一堆孩子,繼續吵架,有時候和好,有時候離婚。總而言之,他們的關係無法繼續甜蜜下去。
愛情的甜度,在相擁那一刻達到峰值。此後就像熟透的果子,慢慢被生活熬爛。
當一個人開始抱怨,他的生活爛透了時,你需要懷疑,他是不是在抱怨你們之間的關係,讓他感覺爛透了。
人永遠無法理解另外一個人。
不然老子不會說出「小國寡民」這個理想社會形態。人們本來無法溝通,人一多,溝通成本更加翻倍。總是要鬧出事來的。
卡夫卡就在他的《變形記》里描述出了這種無法言語的孤獨。
當你有一天變成一只蟲子,你的家人束手無策,只能商量著一起出去度個假,隨你自生自滅。
當你變成一只蟲子,你是不需要被理解的。血溶於水的家人也無法感受你的痛苦,和所思所想。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當一個人愛你,他愛的到底是你的身份,還是真實的你?他們真的看清過真實的你的樣子嗎?
「他人即地獄」,這句話的潛台詞是,大部分人們心懷期待,希望別的人理解自己,好好對待自己,相處宛如置身天堂般美好。
所以,當你開始拋掉期待。即不想像他人是地獄,也不想像他人是天堂。看待他人,就如同看待自己。
你害怕的,允許別人也害怕。你緊要的,允許別人也緊要。你爭取的,允許別人也爭取。你欣賞的,允許別人也欣賞。
視他人,如自己。也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有變好的可能。
>他人即地獄,也許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