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作為許多人兒時的經典,也是日本史上票房第一的動畫電影,更是國際上享譽盛名的藝術製作,今天我們來解析,是怎樣的內涵,讓這部影片成為經典。
首先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千與千尋》隸屬「合家歡」電影,代表25歲以上觀眾樂於觀看,25歲以下觀眾樂於觀看,全體年齡受眾層包含的意思。能讓老人與兒童同時喜歡,是一件非常難以做到的事情。
合家歡類,是所有動畫電影里,最能賺錢的一種品類,更是目前國內非常缺乏的一種動畫屬性。這代表:設計要親和有趣,情節曲折奇幻,有幽默度,色彩動人,能抓住兒童注意力,而含義深刻,點到即止,暗喻讓人回味無窮,映射人生閱歷或是社會問題,則是抓住成年至老年人觀影的關鍵。
《千與千尋》
我們今天來分析的,就是《千與千尋》如何利用影視手法「主題(Motif)」抓住成年、中年至老年人的心。
影視中的主題,通常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給類似的設計元素,可以是一種色彩,可以是一個道具,一段話,一個概念意義,甚至,可以是一種天氣氛圍。(例如驚悚片里常出現的陰雨、浴室、水汽等水元素,就算是一種主題)不點明,由觀眾自己去體悟。
《千與千尋》
主題手法的好處,是它貫穿全片, 而又含蓄隱晦,像一個個嵌入影片的謎題彩蛋一樣,是設計者跟觀眾的一場智力與情感互動的遊戲。能發現的觀眾在片尾感知到了這些主題,會有驚喜,或者有沉思,於是對於影片願意一刷再刷,流連忘返。可以說,主題設計,是電影里非常高級的藝術處理手法。主題的發現方法是:重復出現,前後呼應的元素。只要出現,往往暗示著更深刻的內在含義。
《千與千尋》包含的主題有:環保、父母與兒童關係暗喻、貪婪與代價、個體意識。
《千與千尋》
環保主題在影片中不是硬生生的教育呼籲大家環保,而是通過自然神明這個設定來展現。飽受垃圾困擾的河神,與因填河工程,被迫離開自己家園向魔女學習法術的琥珀川河神,男主白龍,讓這些備受困擾的自然神明的歷程展現給觀眾看。引發觀眾對人類破壞自然行為的羞愧心。
父母與兒童關係的暗喻,從一開始的千尋親生父母無法理解千尋對搬家的傷感失落,到不能理解千尋對他們胡吃海塞的不滿與進入陌生領地的焦慮。都體現出世俗父母在成年後,對兒童情緒感知的匱乏。
無法給予孩子真正想要的,是《千與千尋》影片再三強調的主題。這個主題凸顯,在千尋與無面男的互動關係中最為明顯。無面男,是千尋進入異世界後的替身父親形象。不遺餘力,無條件的照料、奉獻和給予孩子,想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但是正如千尋拒絕無面男滿手溢出的小金山,直白地告知他,這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讓無面男崩潰反噬。
《千與千尋》
同類的親子問題還體現在寶寶與巫女婆婆之間的母子關係上,母親給了最大的嬌寵,卻讓孩子困在家中,蠻橫任性,連路都不會走。名副其實的巨嬰,是影片對無盡愛意傾斜,卻迷失自我與原則的父母的最大嘲諷。
真實世界里,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也往往如此,一腔愛意奉獻卻看不見孩子本身的存在與需求,是雙方的悲哀。這點在潛意識里,獲得全球觀眾的認可,因為無論孩子角度,還是成為父母的角度,都能夠得到映射與認同感。
《千與千尋》
貪婪在《千與千尋》中也是個有趣的重復出現主題,表現手法包括「吃」、「金錢」、「威力」與掠奪行為。千尋父母吞吃食物,無面男瘋狂吞吃食物乃至浴場小工都是貪婪的具象化,而代價,父母變成豬,無面男變成人人懼怕的怪物,離他恐慌的孤獨原來越近。開浴場的女巫與小工們被金錢欲望環繞,貪婪引來對無面男作惡的寬容,最終被惡破壞的場景完全無法收拾,幸而有千尋引走惡源。白龍渴望恢復真身,對於威力的貪婪,讓他一度陷入迷途,被詛咒寄生,甘願成為女巫的打手,付出忘記來到異世界求學的本質原因。而女巫的掠奪,展現在剝削,展現在對他人姓名與人格歸屬的吞噬。
個體意識則幾乎體現在《千與千尋》全員身上,從女巫姐姐的重要印章、白龍迷失又重新記住的身份,小千到千尋的回歸與成長,寶寶的出門歷險,那靜謐的水面火車,夜間引人的獨腳路燈,不知該如何與人相處、最終找到平靜歸宿的無面男,保存三十年往返車票的鍋爐爺爺的心中的往事,在每一個喧鬧序列緊接的沉思鏡頭中。
《千與千尋》富含宮崎駿特有的欲言又止的含蓄特性,初看會有眾多摸不著頭腦,就是很美的畫面感覺。但是隨著每一次重看,每一次挖掘出新內涵,這才是這部電影,以及宮崎駿系列立於動畫界巔峰的關鍵原因。
>宮崎駿奧斯卡動畫經典《千與千尋》你真看懂了?超級解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