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長安十二時辰》中,在衣冠薈萃的大唐長安,有一類人頗為引人註目,他們穿著白色的繡著金色的十字架的法袍,唐朝人稱他們為「景教僧」。
這些人一看就是宗教人士,且非我族類。那麼,這些「景教僧」有何來歷?下面,讓我們從歷史來了解一下「景教僧」的來龍去脈。
公元前,在今天的中東地區,有一群猶太人,他們經常受到周邊民族奴役。為了讓苦日子有盼頭,他們想像出一個只保護猶太人的神,神將指引他們獲得自由。
猶太人的保護神叫做耶和華,信耶和華就是猶太教徒。後來,有一個猶太人認為,他們的神不應該只保佑猶太人,而應該保佑全人類。這個人,就是耶穌。
後來,耶穌得到了很多人的追隨,基督教就此誕生。這讓猶太教的某些權威專家很不爽,他們就夥同統治猶太人的羅馬帝國政府,將耶穌給釘死在了十字架上。
耶穌死後,他的徒弟繼續傳教。由於基督教比猶太教更具普世性,所以很快就傳播開來。當時,大部分基督徒在西亞,北非一帶傳教,小部分人則另辟蹊徑,跑到羅馬帝國傳教。
在羅馬,因為原先的宗教有多個神,容易分散信仰,而基督教只信仰一個神,信仰更集中。所以後來羅馬教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基督教。
公元4世紀,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的地位發生巨大變化。首先,當時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宣布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為什麼皇帝要這麼做呢?
因為此時,基督教站在了風口上。皇帝想得到基督徒的支持,更想借助信仰神的基督教,來結束帝國的分裂,可謂是一石二鳥。
其次,君士坦丁統一了全國境內的教義,使國境內的教會聯為一體。其三,基督教成了羅馬國教,基督教的地位可想而知。
一百年後,一位熱愛思考的主教聶斯脫利突然靈光一閃,認為耶穌身上的神性和人性是分離的,就像杯中的水和油。
另一位主教西里爾頓時不幹了,他認為耶穌的神性和人性,互相融合,像水和酒一樣。兩種觀點引起了一場討論,導致了基督教會的永久分裂。
為了解決人神二性分離派和人神二性融合派的爭端,羅馬皇帝再次召開會議。會議判決聶斯脫利為異端,將他開除教籍,流放至死。
聶斯脫利的追隨者不服,人神二性分離派不愧是分離派,他們當即決定分離出去,在帝國以東單獨發展,他們被稱為聶斯脫利教會,又叫做東方亞述教會。
然而,他們並沒有衰落,而是一路向東發展,經過波斯薩珊王朝,印度,中亞,來到唐朝,等傳播到大唐的時候,這個派別就有了一個響亮的中國名字,「景教」。
明朝天啟年間的時候,在陜西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上記載著唐貞觀九年,景教僧阿羅本曾攜經書來到長安,受到了唐太宗和房玄齡的接見。
於是,景教開始滲入大唐。為了方便中國人接受教義,景教吸收了道教,佛教術語,對一些專有名詞進行了本土化改造,稱耶和華為「天尊」,稱耶穌門徒為「法王」。
武則天時期,景教一度受到佛教徒的排斥。玄宗時期,景教再次大興。晩唐,唐武宗掀起了滅佛浪潮。景教作為外來宗教,也遭受了池魚之殃,逐漸走向沒落。
>《長安十二時辰》:長安街頭驚現的「景教僧」是何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