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為「轉究郎」(泉州人),面對身邊這麼多美食
我們的態度是:吃得更多,吃得更飽,吃得更好!
我們的座右銘是:Just eat it!
十塊錢你既買不到心水的衣服,也買不到演唱會的門票。
但是在泉州這個地方,十塊錢卻能讓你吃到Oh My God!
閩南菜粿
閩南菜粿又叫菜頭粿、蘿蔔糕。逢年過節閩南家家戶戶的供桌上都少不了形形色色的炸物,菜粿便位列其中。
製作菜粿必不可少的兩樣原料就是陳年粳米和白蘿蔔了,有些追求匠心品質的老店會選用存放一至兩年的粳米,這樣做出來的菜粿軟硬更加適中。製作過程也不繁復,將碾制成漿的白蘿蔔和粳米蒸制成糕,下鍋油炸即可。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新鮮出鍋的菜粿色澤誘人,咬一口外脆里嫩,金黃微焦的外皮下包裹著潔白如雪的內餡,柔與脆、滑與韌完美結合。蘿蔔的清甜在口中久久回甘,是別處體驗不到的口感呢!
菜粿作為風靡閩南一帶的特色傳統小吃,廣受男女老少的喜愛,現在即使不是過年過節,也總能在街頭巷尾找到現炸現賣的小攤,美味隨時滿足!
泉港浮粿
浮粿是泉港的叫法,惠安等地也稱作炸粿。
泉港浮粿在外形上就十分誘人,金黃的色澤,花朵一般的形狀,胖乎乎鼓起的小肚子里面藏著滿當當的美味。
選用新鮮海蠣、瘦肉、米粒、包菜、胡蘿蔔等原料,和閩南特有地瓜粉一起加水調成糊糊,接著就可以有請製作浮粿必不可少的王牌模具出場啦!
將菜粿糊糊用模具定型後,便可入鍋油炸。
新鮮出鍋的浮粿還冒著熱氣,一口咬下去外酥里嫩,海蠣的鮮味、蘿蔔的清甜、地瓜粉的濃鬱一起在嘴里開趴體!真的是太滿足啦!一定要趁熱才好吃哦!
聽說,在泉港坐公車或班車,最令人淚流滿面的一種情況就是半途上來個帶著浮粿的乘客,瞬間浮粿的香味充滿整個車廂,引出全車人的饞蟲!無處可躲~
炸油角
炸油角是閩南地區、廣東一帶的一種傳統小食,一般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粉墨登場,造型有點像餃子,亦像錢包,象徵著錢包脹脹、團團圓圓。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炸油角用到的主要材料有低粉、雞蛋、豬油(植物油)、幼砂糖、水等,各個地方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盡相同。
圖片來源:美食傑
以前包油角可是一項大工程,鄰里幾個大人圍坐一圈,手中不停地把面皮「捏折折」,偶爾有個小孩包了一個奇形怪狀的或象豬或象孫悟空的,舉起來:「你們看我包的這個」,大人小孩都笑作一團。
現在有了專門模具,將面皮攤在模具上,舀入內餡,一捏一合,一個個標準化生產的油角就誕生啦。雖說方便了許多,但也少了那份捏角角的樂趣。
圖片來源:淘寶網
傳聞炸油角的時候,家中的長輩會把小孩趕出廚房,因為小孩在場若是講錯話,油角就會漏餡,每個油角都黏上一點燒焦的餡。小孩子們只得坐在外邊等著,待大人把一兩個賣相不好的油角拿出來。雖然都想吃新鮮出爐的,可是那些金黃酥脆的油角卻一個都不準動,要高高地擱起來,等到節後再吃。
圖片來源網路
炸棗
炸棗也是閩南地區逢年過節家中供桌上的主角之一。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炸棗的製作相較於炸油角來說,沒有那麼繁瑣。用糯米、梗米粉、地瓜粉揉成粉團,下鍋油炸即可。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不同地方在製作的時候習慣不盡一致,有的喜歡搓成球狀,有的喜歡拉成橢圓。有的喜歡在中間填上花生碎、黑芝麻等內餡,也有的不填內餡。出鍋之後,有人也喜歡在外皮滾上一層芝麻。
碗糕
碗糕是泉州著名傳統糕點之一,逢年過節供桌上的C位擔當。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就算不蒸其他的,碗糕也是一定得蒸的。
圖片來源網路
碗糕如此受歡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它的寓意很好。第一是蒸碗糕得先「發」,就是發酵,象徵發達、發財、發家致富。第二是笑,碗糕發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上面就會自己向四周綻開,叫做笑,象徵全家歡歡喜喜笑嘻嘻,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福建省旅遊局
田螺肉碗糕是碗糕中特別的存在。它的外表光滑,肉身軟韌,中心還有一塊特別香的肉仁,很象田螺肉,又紅又赤,又光又亮,所以被稱為田螺肉碗糕。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現在碗糕已經漸漸演變成泉州人民的一種日常小吃,在早餐攤、小吃店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別人搶不走的,一是吃進肚子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里的夢想,所以我們要當一個有夢想的吃貨!
你記憶深處的童年還有哪些魂牽夢繞、日思夜想的美食呢?留言告訴小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