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經過多年的變更和進化,「耳機」、「音箱」這種產品也在適應各種需求變化著,有些變成了新產品形態,有些變化則衍生出新的產品支線。
「掛頸」,則是這些變化中較為特殊的一類。
掛頸式音箱的出現不只是為使用者帶來新的使用形式或產品形態,更多也是為遊戲、電影這些內容的聽感需求,而誕生出來的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之前,我們體驗過 JBL SOUNDGEAR 和 BOSE Soundwear。
這兩款都是在 「掛頸音箱」體系中表現不錯的產品,能直接通過藍牙與手機、播放器等設備的它們有足夠的便攜性,JBL SOUNDGEAR 還推出了附帶無線適配器的版本,方便使用者去適配一些不用藍牙配對的設備。
在這方面,SONY推出的 WS1 則做得更「狠」一點。
WS1 的無線連接功能都要靠自帶的 2.4GHz 無線接收器去完成,相比其他能夠通過藍牙連接的掛頸設備,只能通過有線直連手機、播放器的 WS1 似乎是多了一點限制。
但其實,這是SONY為保證傳輸質量、穩定性而做的選擇。他們採用這種設計,是為了更好地突出SONY自身對這一類產品的理解。
SONY所定義的「掛頸無線音箱」,應該是一種專注在室內的音頻設備。讓它在連接、聲音表現上多投放點專注,這才是「掛頸音箱」應該做的事。
還希望,再貼服一點
造型方面,SONY沒有做太多很特別的設計。
WS1 的機身做得比較細長,我在佩戴的時候重心會比較靠前,這個也是跟 JBL SOUNDGEAR 以及 BOSE SOUNDWEAR 不同的地方,這個時候需要調整一下佩戴的位置,讓整機貼合在身體上就可以了。
WS1 整機的重量也只有 335g,比重量為 255g 的 WH-1000XM3 要重一點點,但這個差距其實也不會對佩戴有多大的影響,感覺是還好的。
另外,WS1 戴起來也還算方便。比起那些要硬塞進去的掛脖音箱,WS1 的大開口實在是好太多了。只要你佩戴後調整好位置,其實就可以了。
WS1 的內側是一種網狀的編織材質,直接帶著的話感覺還好,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可能是個人偏好的問題,我還是比較偏好之前在 SOUNDWEAR 上體驗的那種親膚矽膠材質的體驗,那種會比現在 WS1 再舒服一點。
不過,WS1 的按鍵反饋感還是很不錯的。不需要太大的力氣,按下去的反饋也很舒適,這是機身體驗上值得稱讚的地方。要是有些時候你想快捷調音量的話,用這里就足夠了。
就外觀而言,沒有做太多特別處理的 WS1 表現還好。
從身邊同事的反饋看來,他們戴 WS1 能夠戴得很貼服,舒適度也沒有太大問題。但可能是我體積比較大的關係,佩戴時還是未能夠做到完全貼合的狀態,佩戴後還需要花一點點時間去調整,才能達到最好的佩戴狀態。
335g 的機身不算是什麼負擔,尤其是對我這種已經習慣了把相機掛在脖子的人,WS1 的重量感真的不算什麼。畢竟你也只是在家里坐著使用這個設備,就更加沒有強烈感覺了。
只是,我還是希望SONY能為 WS1 多推出一個深色的配色。
現在這個顏色雖然配白色的 PS4 還不錯,但個人也更偏好黑色。畢竟,黑色配色對於SONY產品來說是另一種質感的詮釋,要是 WS1 能補上一個黑色,用來搭配黑色的 PS4 就更好了。
「決絕」的好處
WS1 的連接工作,全部都靠附帶的接收器來完成。
接收器上附帶了常見的光纖接口和 3.5mm 音頻接口,用來應付電視、PS4 以及其他附帶 3.5mm 接口的播放設備都已經足夠了。
畢竟 WS1 在家中的地位並不是一個主要設備,所以它不需要做一個大體積接收器去囊括所有音頻輸入接口,簡單配上光纖和 3.5mm 接口,用戶要是放在旅行包中帶出去使用,這樣也比較方便。
需要注意的是,SONY在 WS1 的包裝中已經附上了這兩種線材,用戶不需要再另外購買了,上手即用的程度還是比較高的。
體驗方面,WS1 通過改用 2.4GHz 無線連接方式來提升了連接效果,使用的時候不管是穩定性還是質量,WS1 的表現都還不錯。30 米的最大傳輸範圍也基本夠用,正如上文提到的,WS1 主要是面向家用遊戲和電影體驗的設備,鑒於用戶其實不會在打遊戲或者看電影的過程中走來走去(也就是視線不會離開畫面太遠,離開的話也會暫停),30 米的距離已經夠用了。
當然,你要用來連接移動設備其實也可以。
WS1 也附帶了一條 microUSB-3.5mm 的音頻線,這樣的話不需要發射器都也可以接手機、播放器、掌機等播放設備,做到隨身移動的效果。雖然會因為「有線」而帶來一點限制,但也因為沒有藍牙的關係,這個做法還是比你用發射器更加方便。
因為發射器自身沒有帶電池,要開啟的話就要接電源。哪怕你用的是移動電源,接上之後又要兼顧電源、手機和發射器三個東西,這樣手持著也很麻煩,與其這麼折騰,倒不如直接有線來得方便。
續航方面,WS1 充滿電能夠做到 7 個小時的續航,正常充電的話 3 個小時左右能充滿。充電需要通過附屬的專用底座來充電,充電時機身上的指示燈也會有閃爍提醒。不過直接把充電的 microUSB 線接到機身的 microUSB 接口中也有相同效果。
就連接體驗這方面來看,SONY在 WS1 上可算是做得比較決絕的,不過這樣的處理也能讓產品定位更加專注。
掛頸音箱和耳機不一樣,盡管用上了穿戴式設備的處理手法,但它還是一個音箱,聲音還是對外發出來的。這樣的話,使用場景就會局限在家內、酒店房間等活動需求較少的室內環境中。
再加上,經過之前 SOUNDWEAR 和 SOUNDGEAR 兩款產品的體驗中也知道,真正能讓這種設備發光發熱的地方其實是家用的遊戲和電影。WS1 目的就是為了要突破耳機帶來的空間限制,讓使用者在聲音上有更加沉浸式的體驗,在這一點上,它和其他掛頸音箱是一樣的。
只是,SONY做的更加徹底。放棄了自機連接的隨意性,讓設備在固定的使用場景上更專注,對於SONY來說是一個帶使用導向性的取舍,告訴之前沒有接觸過這類產品的用戶,它到底應該幹什麼。
「隨身演唱會」
聲音配置方面,WS1 配備了 30mm 的單元,機身上的道聲開口也有向著佩戴者耳朵的設計,讓聲音在輸出時會有更好的指向效果。
SONY這次還添加了一個動態震動功能。官方表示,兩側配備了增強低音體驗的 Super Big Jeter 低音振動板,它可以隨著影片或遊戲中的低音音效產生動態振動,通過觸覺與聽覺的雙重強化,帶來更具震撼力的感官體驗。
另外,振動的強度擁有強、中、弱三檔調節,用戶可以直接在機身上的按鈕上面調整。
此外,SONY則沒有為這款設備投放太多的專項技術。之前我們看到的那些熟悉的技術名稱,這次也沒有在產品中出現,這個可能也跟SONY的產品定位策略有關。
聲音表現方面,這次我們也選來了「音樂」和「遊戲」兩個場景來看看 WS1 的表現:
▲ (專輯:Concert YY | 格式 :16bit 44.1kHz FLAC | 設備:NW-ZX300A 有線)
WS1 上手的第一感覺就是聲場很寬,定位感很準,你能夠很明確歌手是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演唱。只是,演唱者和使用者的距離感做得還不夠,聽起來還是有些局促。
人聲和細節還是滿滿的SONY味道與風格,掌聲、樂器的細節處理上 WS1 都做得不錯,飽滿感是足夠的。人聲有足夠的突出, WS1 也克服了「過度突出帶來的幹澀感」這個問題,沒有出現失衡,鼓點也能給出相應的質感。
整體來說,WS1 用來聽演唱會確實也不錯,也能夠符合「掛頸音箱」那種「移動的演唱會」效果。
▲ (遊戲:戰地 1 | 接入設備:PS4,用光纖接髮射器,再無線接入 WS1)
和聽 Live 的時候差不多,WS1 在這里也是表現出不錯的空間感和定位效果,槍聲、腳步聲這些還原都還不錯。
只是在面對爆炸的時候,WS1 聲音還是稍稍有點薄。雖然有動態振動可以提升投入感,但炮擊、爆炸這類聲效如果能夠再厚實一點,遊戲的聲效表現會再好一點。
不過 在氛圍的渲染上,WS1 的表現還是不錯的。
不同的廠商,不同的取向
總的來說,WS1 是一款功能、體驗面較為專注的產品。
SONY在無線上只給了它與發射器的連接能力,讓它專心安在室內為你提供和遊戲、電影相關的體驗,配合相應的聲音效果。
定價和技術配置上,SONY都沒有做得太過進取。1999 的售價配備了全部線材和發射器,這對於其他同類型設備來說,價格真的還不錯。之前的推出的 JBL SOUNDGEAR 和 BOSE SOUNDWEAR 的國行售價也要 2000 以上。
而就產品本身來說,三家廠商在配置上的不同取向,確定了三家廠商對這類產品的理解。
提升藍牙傳輸質量的 JBL 更注重聲音的體驗,BOSE 在舒適度上做了更深入的打磨,SONY則希望它的產品能夠和自家其他產品有更高的契合度,WS1 需要服務SONY家庭音樂以及 PlayStation 等家用遊戲機時有專注的效果。
到這里的話,相信大家也能找到自己的答案。如果有 PS4,自己也想在客廳中多添加一種針對電影遊戲的聲音體驗,那 WS1 確實是比較好的選擇。
三星 Galaxy S10 已開始量產,SONY Xperia XZ4 完整規格曝光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