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千萬的《逆水寒》角色被誤賣事件,在西方世界引發的討論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最近,一則有關網路遊戲《逆水寒》中價值近千萬元的角色被誤賣引發的民事糾紛,經由多家國外遊戲媒體報導,引發了歐美玩家的關注。

價值千萬的《逆水寒》角色被誤賣事件,在西方世界引發的討論 遊戲 第1張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河南人呂某在客戶端遊戲《逆水寒》中投入近千萬人民幣的遊戲角色,被由網友變成現實好友的李某生以 3888 元誤賣給了人在江西的李某龍。

今年 9 月,呂某向洪雅縣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李某生返回價值為 66 萬元的網遊角色,第三人為杭州網易雷火科技有限公司。

呂某稱,李某生在未經自己允許的情況下,擅自將遊戲帳號中的角色,以 3888 元明顯不合理的低價出售,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因呂某要求返還遊戲角色,法官遂將李某龍追加為被告。

而李某龍對此表示,他對上述情況並不清楚,他確實是從網易藏寶閣上花3888元購買了這個遊戲角色。根據網易藏寶閣中網易服務條款規定,他是按規定合法購買的,不存在返還義務,如果需要退回,則必須給他賠償損失。

經過法院的調解,最終迎來了一個各方相對都能接受的結局:撤銷此次交易,由呂某支付李某龍 9 萬元損失,角色轉回給呂某,由網易公司協助撤銷此次交易行為並退還3888元的購買費用。

雖然,該起事件突出表明了帳號和虛擬資產的安全性問題,但是網上的輿論更傾向於對事件中涉及到巨額資金做出評價。

這類土豪玩家的故事,國人早已司空見慣,無非就是嘟囔一句「這麼多錢,是大方刮來的嗎?」、「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而在較為習慣買斷制的西方玩家那里,在一款遊戲中花費近千萬元,完全超越了他們的認知,同時引發了西方玩家對中國遊戲產業現狀的質疑。

價值千萬的《逆水寒》角色被誤賣事件,在西方世界引發的討論 遊戲 第2張

知名遊戲媒體 Kotaku 對此事報導後,署名 Jilkon 的網友在留言區寫道:

我對這篇報導感興趣,因為中國和韓國對 pay2win 遊戲(花錢就能贏)的態度。我甚至想不出為什麼會有人在一款遊戲上花這麼多錢。

署名 Dawn 的網友對此表示讚同。他猜測可能是這些國家的玩家,沒時間在家玩 PC 或主機。

「這跟東亞的工作時間有關,因此他們沒有選擇,只能在上班通勤時玩。這對遊戲開發商是大好機會,重度的貨幣化系統設計,讓遊戲賺錢不費吹灰之力。」

另一名網友對此表達了不同的觀點,署名 Promark 的網友將此歸咎為:計劃生育(1 child policy)。

他認為,中國目前的兩代人,男性占多數,女性成為了搶手貨。而那些沒找到馬子的男性,有大量的可支配收入以及空虛寂寞。

價值千萬的《逆水寒》角色被誤賣事件,在西方世界引發的討論 遊戲 第3張

「他們花錢在遊戲里填補這種空缺。這就是為什麼有如此多的公司吵鬧著要去中國開展業務,並為此出賣自己的原則。那里有很多商機。」

從對政策揣測到社會環境的理解,這些觀點有理有據,也令人啼笑皆非,有著對中國社會的刻板印象和偏見。

但具體到遊戲行業,這些觀點輸出,又並非完全不可取。《逆水寒》事件只是切開了一個口子。

中國遊戲產業過於依賴 F2P 模式,遊戲內的商品購買,很大程度上托舉著整個產業的上升。

這是不爭的事實——從 PC 時代到手遊時代,皆是如此。包括《王者榮耀》這樣的頂級遊戲產品,每年收入破百億,也沒有脫離這個重要的營收路線。

這很容易招致浸潤了原教旨主義的西方玩家的抨擊,會認為 F2P 模式自帶原罪,無法理解利益凌駕樂趣之上。

有網友在留言中寫道,一個為遊戲角色燒了 140 萬美元的人,很難引起大家的同情。而類似的聲音在整個留言區占據了非常重要的版面。

或許在他們看來,遊戲的「價值」應該定格於被購買的一剎那:我覺得好,付費購買,體驗遊戲的樂趣,而不是被利益所捆綁,追求 pay2win。錢買來的成就感,倒更顯得虛空。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以及對待遊戲的態度,從而導致了各自的遊戲生態展現出了不同的價值取向。出於商業原則的考慮,這未必有對錯之分 。

任由這種風氣長期發展下去,利益上確實得到了滿足,但卻將整個產業與類似毫不節制的付費設計的「頑疾」深度綁定,難以拆分。


價值千萬的《逆水寒》角色被誤賣事件,在西方世界引發的討論 遊戲 第4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