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1張

從去年5月8日正式上線算起,《和平精英》已經運營了整整一年。玩家實際接觸這款遊戲的時間則要更久一些。

時隔一年,這款遊戲的數據依舊在增長。但數據大到一定程度後,給人的感覺反而抽象了,所謂的排行榜就失去了代表性。反而在日常生活中,這個遊戲不經意間出現的時候,更讓人有所感觸。

我最近一次在遊戲外接觸到《和平精英》,是在一個警察交警發布的短視訊中。

原本以為是科目二的演示動畫,仔細一看,上面還有遊戲UI。交警同志悉心指導,側方停車,完美入庫,用遊戲寓教於樂。

我們也能於不經意間看到,在不同屬性的社交網路上,許多人因《和平精英》產生相似的經歷。

在虎撲,有網友提到家裡的老爺子,快60了,在老年大學上課打遊戲,聲音還外放,結果被老師「請家長」。當時他玩的就是《和平精英》。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2張

而在B站,一位UP主上傳的父女聊天記錄中,父親不斷邀請女兒組隊,但因為太菜,遭到拒絕,結果沒想到,父親念出了他寫的「吃雞箴言」,證明自己長了記性。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3張

「刀不鋒,馬太瘦,步槍要選416」

這些「箴言」很有父輩時代的氣息。我們也不難從中看出他們被吸引的理由:遊戲畫面寫實,機制好懂,上手不難,有組隊社交的樂趣,玩法又是軍事、槍戰題材,經過大量影視作品的熏陶,理解門檻很低。

在同一個視訊底下的評論區中,也可見「玩《和平精英》的老爸」並不在少數。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4張

但年齡只是一個層面。經過一年來的積累,全國各個圈層中有許多人,包括他們的生活,都與《和平精英》自然構建起直接或間接的聯繫。這種聯繫是很難用收入第幾、每月活躍玩家多少去解釋的,其中有許多沒法用數據衡量的東西。

有一個很直觀的現象是,在各大視訊、短視訊平臺,你總能看到那些真人出鏡的《和平精英》玩家。他們並不是職業或業餘的遊戲主播,甚至未必是固定的視訊創作者,但他們把遊戲與自己的興趣、生活結合了起來。

我曾看到一位喜歡Lo裝的主播,自己購買一些定制布料,上傳了自制Lo裝的整個過程。她剪裁、縫紉,最後找了個采石場作為背景,拍攝了「浪漫波比」這套《和平精英》中的皮膚。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5張

我也不止一次刷到某個手工達人,時常戴個鬥笠出鏡,擅長拿硬紙板變廢為寶,把遊戲中的槍械、頭、甲基本上都造了一遍。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6張

一旦你看完一個這類視訊,再刷幾個,就又能看到另一位手工愛好者,戴著眼鏡,在「寧靜致遠」的書法背景牆前,又拼出同樣一把槍械,而他使用的材料是樂高。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7張

無論在哪個平臺,我們都能看到一些非常技術流的視訊創作者,他們可能遊戲打得很好,可能做手工、做特效很好,可能創意很強、腦洞很大,也可能頻繁去到世界各地,拍出普通人難以想像的風景。

從我的觀觀察來,上述每一類視訊都可能與《和平精英》有關,變成「《和平精英》真人版」。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8張

這是快手、抖音上最常見的一類視訊,玩家拿起道具槍,穿上道具服,像角色扮演一樣,在現實世界演繹遊戲劇情,多為槍戰情節,從中我們也能夠看到各地不同的風景。

真人版可能在厚厚的雪地上上演。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9張

也可能在俄羅斯森林,因為那裡有真實的「蹦蹦」。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10張

甚至極限運動也可以是《和平精英》真人版。一些主播們把真人跳傘叫作「跳P城」,邊跳還邊說:「P城來組隊,老鐵們」。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11張

以上這幾個風景都相對特殊,絕大多數的真人版視訊實際上非常樸素,把背景設置在小區公園、廢棄的廠房、天臺、野外等等,各種我們熟悉的身邊場所。

其中有的道具精良,有的也很質樸,有的槍火、爆炸特效華麗,有的確實也是尬演,但看起來都樂在其中。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12張

在過去,我們會看到一些遊戲在短視訊平臺被用於創作。比如GTA5,變成了豪車故事會,比如《模擬市民》,女性玩家用它來拍攝上百集的愛情肥皂劇,還有《當個創世神》等,會有孩子們創作的童話故事。這些遊戲都成為承載玩家幻想的舞臺。

《和平精英》也是承載玩家幻想的舞臺,由於其寫實的畫面與視角,也吸引了許多第一次接觸這種遊戲的外圍玩家進行創作。

但不同尋常的是,不僅僅是遊戲內的小劇場,《和平精英》真人版創作的數量也相當之多。這不單是一個玩家進入遊戲進行創作的單向行為,還是一個遊戲反過來滲透到現實生活的過程。

我們知道,十年前端遊興盛的時候,有一些以真人視角演繹MMORPG中趣聞趣事的短片,比如《魔怔世界》,內容詼諧,備受玩家好評,其形式更是讓人耳目一新。

相比之下,如今的視訊創作條件更加便利,遊戲的滲透率也更高,因此《和平精英》的真人版視訊規模更大、類型更多,制作者的圈層也更加廣泛,不再是個別幾位有才制作者的專利。

這種遊戲與現實相互滲透的過程是有跡可循的。以最廣大的年輕玩家為例,短視訊平臺上,他們的創作與現實掛鉤最緊密的因素包括蹦迪、舞蹈、穿搭、變裝,以及女團。

此前《和平精英》曾與火箭少女101聯動過許多次,官方把火箭少女的皮膚和舞蹈,都制作進遊戲。而玩家基於這些素材,在遊戲中翻拍女團跳舞。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13張

與此同時,又有玩家基於這些遊戲中的舞蹈,在現實進行還原。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14張

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遊戲與現實相互滲透的例子。幾乎所有《和平精英》的真人版視訊都能看到這種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批年輕玩家中,女性的比例極高。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問女生為什麼愛玩《和平精英》,其中有女性玩家親身解答,說玩這個遊戲未必要去打打殺殺的。

然後這位玩家貼了很多圖,有用煙霧彈打出愛心煙霧、有在雪地上寫自己的名字、也有蕩秋千的畫面,相當休閒,與《和平精英》的題材實際上有一些反差感。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15張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它超出了單款遊戲的題材、玩法、優劣好壞。明明是一個競技遊戲,卻成了許多休閒玩家的精神家園。他們把遊戲玩得很社交,並不只是在乎打槍、輸贏。有意思的是,這樣一來,《和平精英》的確更加和平了。

手遊時代後,大眾華夏本歸於外圍的一些玩家也越來越深入部分遊戲。這催生了一些額外突破了圈層的,國民級別的產品。

這一級別是很難量化的。很多人玩同一款遊戲,它未必就能說是國民級別;我不玩某款遊戲,它也未必就沒到國民級別,因為國民級別並不以意志為轉移。

國民級別的遊戲與現象級遊戲不一樣。現象級遊戲主要看爆發式的數據和話題度,而到了國民級別,已經不再只看這些單純的運營數據。這類遊戲本身就是一個流量池,有天然的話題度,並且是超越單款遊戲的話題度,圍繞它可以反哺很多外圍的生態圈。

這方面我們可以從《和平精英》看到一些清晰的特征:玩家必然涉及各個圈層,又與現實緊密掛鉤、相互滲透,同時,遊戲本身又是一種集體的娛樂工具、一個巨大的話題集合。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16張

抖音上的一位蛋糕師制作了一個和平精英地圖樣子的大蛋糕,獲得了200萬點讚

對大眾來說,它既是遊戲,又不只是遊戲,既處處曝光,又沒有很強的存在感,這是一種很微妙的狀態,只有對生活滲透率足夠高的娛樂產品才能有這種效果。這是《和平精英》在過去一年所做到的,或者應該說,是大眾玩家圍繞這款遊戲所做到的。

當然,這也僅僅是《和平精英》在互聯網上所呈現的那一部分,有大量的玩家未必熱衷於記錄和展示,他們只是愛玩遊戲。

我在快手上關註到一個《和平精英》主播,他有100多萬直播粉絲,但他隻直播,幾乎不發遊戲視訊。所發的絕大多數視訊都屬於記錄日常,純粹是生活方面的東西。

這些視訊往往從他下播開始。他的電腦桌面是一張《和平精英》的遊戲截圖。下播後,他就從這個桌面離開,嘴上談著自己的出門計劃,打算出去吃點東西,可能是羊肉燴面、麻辣燙、烤串,也可能只是買點水果。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17張

所有的視訊,無一例外,都是如此,沒有什麼轉折和創意,與花樣繁多的小劇場、真人版大相徑庭。如果突然某一天,他不發這些視訊了,大概也不會讓人覺得少了些什麼。

但恰恰是這些視訊的最後,他也總是會說:「我是誰誰誰,是一名遊戲主播」。我翻過他所有的日常,每一個視訊結尾都是如此。最後的自我介紹,似乎與前面的內容既無關,又有篤定的關係,令人劃不清界線。

也只有在每次聽到這句話以後,才讓人覺得遊戲真就像落在水裡的雨一樣,是徹底融入了許多人的生活。

我們始終歡迎喜歡內容創作的小夥伴加入

應聘簡歷可發信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投稿可發信箱:[email protected]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18張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19張

上線一年後的《和平精英》 遊戲 第20張

點擊在看,將好文分享給更多人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