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一款遊戲佳作怎麼就淪落成制作者野心的殉葬品?
9月8日,遊戲廠商THQ Nordic推出了ARPG遊戲《阿瑪拉王國:懲罰》的高清復刻版《阿瑪拉王國:懲罰再臨》(Kingdoms of Amalur: Re-Reckoning)。
值得發行重制或復刻版的遊戲大多是有故事的。原版《阿瑪拉王國》問世於8年前,之所以時隔多年的復刻版能成為話題,除了遊戲原版素質不差外,也因為圍繞它的是是非非堪稱一出峰回路轉的業界傳奇。
水星計劃
美國馬裡蘭州蒂莫尼姆市有一家叫做Big Huge Games(下文簡稱為「BHG」)的遊戲公司。「Big」和「Huge」均有「大」的意思,這家遊戲公司從名字上看就有些別致。
2000年,幾位遊戲行業的老將創建了BHG由公司,身為BHG創始人之一的布萊恩·雷諾茲(Brian Reynolds)曾是席德·梅爾(Sid Meier)的同事。2003年,BHG聯合微軟推出了歷史題材RTS遊戲《國家的崛起》,它的核心玩法理念可以被簡單形容成「即時戰略版《文明》」,或者說「當《帝國時代》遇到了《文明》」。憑借優良的素質,《國家的崛起》發售後贏得一致好評。稍後,BHG還為微軟制作了《帝國時代3》的資料片之一《亞洲王朝》,同樣回饋不錯。
《國家的崛起》曾被國內盜版商以「帝國時代:國家的崛起」的名義「引進」
2007年,曾操刀過經典RPG遊戲《上古卷軸3》和《上古卷軸4》的遊戲設計師肯·羅爾斯通(Ken Rolston)加入BHG。肯·羅爾斯通老爺是從上世紀80年代入行的資深遊戲設計師,前20年的輝煌履歷大多在桌遊行業,創造了《妄想症》《符石之謎》等名作,他也是《上古卷軸3》和《上古卷軸4》的首席設計師和編劇。
按照官方說法,羅爾斯通將領銜制作一款面向PC和主機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代號為「水星計劃」(Project Mercury)。稍後,老牌遊戲廠商THQ宣布成為本作的發行商,遊戲預計於2009年推出。2008年,THQ決定將BHG收購為全資子公司,「水星計劃」不受影響,會按原計劃繼續推進。
肯·羅爾斯通成為「水星計劃」的高級設計總監(Executive Design Director)
豈料人算不如天算。2009年,THQ遭遇到嚴重的財政危機,不得已,只能將BHG連同「水星計劃」打包出售,一家名為38 Studios的美國遊戲公司欣然出資,全盤接收。
棒球明星的網遊夢
坦白說,「水星計劃」是38 Studios迄今唯一完成的遊戲項目,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38 Studios這家公司大有來頭,它的創始人是美國棒球明星兼億萬富翁柯特·席林(Curt Schilling)。
球員時代,席林曾獲得3座世界大賽冠軍,6次入選全明星賽。2004年的美國職業棒球聯賽冠軍戰期間,席林曾抱著腳傷在襪子染血的情況下堅持代表波士頓紅襪隊參加比賽並最終勝出,因此他被無數球迷奉為英雄,染血的襪子還被美國國家棒球名人堂博物館收藏。
生活中的席林還有另一重身份,一位狂熱的網遊玩家,《無盡的任務》是他的摯愛。席林對《無盡的任務》究竟有多迷戀?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展示自己的《無盡的任務》周邊,甚至還主動配合《無盡的任務2》的官方慈善公益活動「飾演」過遊戲裡的一位NPC。
2007年,有人聲稱席林的血襪是人為導演的騙局,襪子上的血其實是紅色染料,逼得席林親自出面予以澄清,可惜謠言已荼毒甚廣
席林在《無盡的任務2》裡的角色
隨著時間推移,席林萌生出一個想法,那就是有朝一日制作出他心目中的網遊大作。當然,席林畢竟是貨真價值的億萬富翁,確實有將夢想變成現實的底氣與資本——2006年,當時尚未退役的席林豪擲5000萬美金,在馬薩諸塞州的新興開發區成立了自己的遊戲公司「綠怪遊戲」(Green Monster Games)。
按照席林的規劃,綠怪遊戲會制作一款代號為「哥白尼計劃」(Project Copernicus)的網遊,預計在2010年問世。為此,席林充分動用自己的人脈和鈔能力,為公司聘請了諸多相幹領域的大拿。「哥白尼計劃」的首席編劇是寫出《黑暗精靈三部曲》的著名奇幻作家R·A·薩爾瓦多(R. A. Salvatore),首席美術是人氣美漫「再生俠」系列的創造者托德·麥克法蘭(Todd McFarlane),絕對堪稱群星閃爍。2007年初,席林將綠怪遊戲更名為38 Studios——38正是席林的球衣號碼。
薩爾瓦多(左一)和席林(中)在公司裡討論遊戲開發工作
當BHG被THQ推向市場,待價而沽時,席林果斷出手將之收購。我們無從知曉席林看上BHG的原因,或許是因為羅爾斯通的名氣很合乎席林的胃口,然而有一點可以確定,正是在38 Studios的授意下,BHG的「水星計劃」被賦予了同「哥白尼計劃」一致的世界觀設定,變身為日後為人所知的《阿瑪拉王國》。按照規劃,《阿瑪拉王國》還會被當成「哥白尼計劃」的開路先鋒,為網遊項目吸引源源不斷的用戶。
夢想的實現似乎在有序推進著,2010年3月,EA宣布成為《阿瑪拉王國》的發行商——據說還是席林的人脈起著作用,席林跟時任EA高管的彼得·摩爾(Peter Moore)交情深厚。
羅德島州的介入
收購完BHG的38 Studios看似風光,實則也面臨重重挑戰:當時的網遊市場已經進入巨頭割據階段,以《魔獸世界》為首,網遊大作們紛至沓來,盡管市場火爆,但留給新來者的蛋糕已經越來越小。
這還沒完,比起單機遊戲項目,網遊從來都是吞金巨獸,很快,席林便不得不接受公司資金鏈日趨緊張的殘酷事實。作為應對,席林開始嘗試尋找風投資金,然而網遊項目投入成本大,回本周期長,席林也不願意出讓公司的股權或控制權,所以一番折騰下來見效甚微。
好在東方不亮西方亮,很快席林便發現了一個轉機:2010年,美國羅德島州因為當地的傳統支柱行業沒落,經濟惡化,債臺高築的州政府打算招商引資,解決產業升級、就業等諸多問題,38 Studios所代表的遊戲產業好歹也算是高新技術產業,合乎羅德島州的標準。
席林找上了羅德島州政府,開出誘惑力十足的條件:如果州政府決定為公司註資,那麼38 Studios承諾為當地人提供450個工作崗位,還可望創造大量稅收。此外,席林作為體育明星,還願意幫助州政府吸引更多公司跟進入駐。
經過一番遊說,席林爭取到了州政府和州議會的認可。2010年7月,羅德島州政府通過羅德島經濟開發公司和富國銀行等金融機構聯合發行了總計7500萬美元的市政債券,融資後以天使投資的形式註入38 Studios。作為交換條件,席林將38 Studios的總部遷至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市的珠寶區,並就地雇傭了數百名新員工。
38 Studios的沉淪
得益於《阿瑪拉王國》堪稱豪華的團隊,本作從公布開始就備受矚目,最終它也沒有辜負玩家們的厚望,憑借自身諸多亮點設計,如自由度十足的角色養成系統、媲美動作遊戲的戰鬥系統等打響了招牌。
遊戲口碑總的來說算是不錯,一些誇張的媒體(如IGN)甚至打出9分,Metacritic評分81/100。銷量方面,本作在3個月內售出約120萬份,也不算差,席林自豪地宣布,「《阿瑪拉王國》的市場表現超出EA的預期」。
暢快的戰鬥體驗是本作中最搶眼的元素之一
席林親自上陣為遊戲「代言」
榮光之下,《阿瑪拉王國》連同其創造者BHG即將迎來一場巨大的危機……
如前所述,38 Studios同羅德島州政府之間達成的那筆交易可是有苛刻的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必須為當地人提供數百個工作機會(州政府甚至直接將貸款的分批發放額度同38 Studios的員工雇傭數目相掛鉤),這使得38 Studios自身的運營壓力陡增。
另一方面,席林是第一次管理一家遊戲公司,靠打棒球發家的席林拉攏員工的方法異常簡單粗暴,就是砸錢,而且還是近乎不計成本地砸錢——38 Studios員工的辦公設備、薪水、福利等均為行業頂級水準。等38 Studios將總部搬遷到羅德島州後,為了吸引更多遊戲界的人才加入,席林甚至主動承擔了部分外地員工的房屋貸款。從2010年起,38 Studios每月的花銷據說高達數百萬美元,但換來的卻是「哥白尼計劃」項目一再延期,最終將整個公司再度推向資金鏈瀕臨斷裂的危險地步。
《阿瑪拉王國》上市後口碑良好,團隊打算籌備續作,但38 Studios已經搖搖欲墜了。此前,為了填補資金缺口,席林想盡辦法,甚至不惜拿出個人收藏的金幣做抵押繼續貸款(或許這正是《阿瑪拉王國》後期趕工明顯的原因,因為38 Studios急需變現)。後來,席林總算等來了《阿瑪拉王國》的發售,但「哥白尼計劃」花光了來自羅德島州政府的近4900萬美元貸款,要完成這款網遊還需要至少一年時間,並且仍急需數千萬美元——光《阿瑪拉王國》的收益根本就不夠。
到了2012年5月,38 Studios欠債數百萬美元的消息被媒體披露出來,公司就連給員工照常發薪水都困難,席林只得主動給「哥白尼計劃」和《阿瑪拉王國》的續作找下家。據說,來自中國的某遊戲廠商以及韓國網遊巨頭Nexon都曾對「哥白尼計劃」表現出一定的興趣,但後來不了了之。《阿瑪拉王國》的續作則成功吸引到遊戲巨頭Take-Two,後者打算給38 Studios投資3500萬美元。
「哥白尼計劃」的部分遊戲截圖,本作同《阿瑪拉王國》共享世界觀,但畫風不太一樣
偏偏在這節骨眼上,羅德島州政府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裡不能不提一個關鍵人物——林肯·查菲(Lincoln Chafee)。早在兩年前,當時擔任州議員的查菲就極力反對州政府同38 Studios合作,因為他深信血襪傳言,認定席林是個「披著名人光環的騙子」。2011年,查菲當選羅德島州州長,更是公開抨擊38 Studios的財務狀況。州長不開腔還好,他一開炮,前述有意合作的投資方紛紛退避三舍,席林苦心運作的自救計劃徹底破滅。
新任州長不認上任州長的大項目了
2012年5月24日,也就是《阿瑪拉王國》發售3個月後,彈盡糧絕的38 Studios宣告破產,解雇包括BHG在內的全部員工,作為創始人的席林賠掉了所有的身家——5000萬美元。在臨別的時候,席林的表現倒像個漢子,他說:「我輸光了,我在這家公司裡搭上了一切,但我並不是要同情,因為那是我的選擇。」
由於38 Studios曾以其名下的遊戲項目作為申請貸款的抵押,因此宣告破產後,「哥白尼計劃」連同《阿瑪拉王國》都成為羅德島州政府的資產,隨即它們進入拍賣流程,以用來償還38 Studios所欠債務。
略顯諷刺的是,席林曾自誇「阿瑪拉王國」系列的版權價值高達10億美元,但幾輪拍賣下來,「哥白尼計劃」和《阿瑪拉王國》幾乎無人問津,以至於同席林不對付的查菲州長再度找到理由,公然炮轟「哥白尼計劃」就是垃圾。事後,席林自己也承認,寄予自己幾乎全部野心的「哥白尼計劃」其實並不怎麼好玩,而且州政府的那筆7500萬美元的投資確實不足以讓這款遊戲完工……
毀滅與……新生
38 Studios的餘震還在後面。上述7500萬美元投資是以市政債券的形式募集的,公司破產後,此前那些購買了債券的投資者紛紛出來表示強烈質疑,因為他們很難相信一家剛剛推出熱賣遊戲的公司說垮就垮,並認定38 Studios和席林等公司高層涉嫌搞經濟詐騙,引來了美國法務部、FBI以及當地警方的介入。經過多輪調查,結果均顯示席林等人並無犯罪嫌疑,38 Studios的確死於自身經營不善。
另一邊,羅德島州政府也為眾人表演了何為「翻臉無情」:查菲州長公然抨擊前任州政府領導班子,認為38 Studios是「羅德島州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投資」,州政府又將席林等38 Studios前高層以涉嫌金融投機、故意隱瞞公司財政資訊以騙取貸款等罪名告上法庭。此案幾經審理,最終以席林等人繳納一筆不菲的和解金而勉強告終。
卷入38 Studios破產風波的席林身心俱疲
至於那筆光本金便高達7500萬美元的債券,州政府起初明確表示不會負責,但隨著穆迪公司將羅德島州的信用評級下調,查菲又改口稱,州政府會承擔責任,償還貸款。
事情仍舊沒有結束。2016年3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起訴羅德島州政府及其債券保險人富國銀行,認為它們為38 Studios發行債券的行為涉嫌訛詐投資者,理由是這些機構明明知道7500萬美元貸款不足以支撐38 Studios完成「哥白尼計劃」,卻在發行債券時未明確向投資者告知項目存在潛在風險。目前,羅德島州政府和富國銀行均已認罰。
《阿瑪拉王國》開發者們的遭遇也很坎坷。2012年夏天,Epic Games及時伸出橄欖枝,他們在蒂莫尼姆市設立了一家新工作室,收納了大部分無處可去的前BHG員工,不過工作室僅運作半年即宣告關閉。
前BHG元老雷諾茲早在2009年便跳槽到社交遊戲巨頭Zynga,2013年,他恢復自由身,創辦了遊戲工作室SecretNewCo,主攻移動遊戲市場。2014年,雷諾茲在羅德島州政府主持的38 Studios資產拍賣會上買下了BHG的商標,從而讓SecretNewCo轉生為全新的BHG。
《國家的崛起》遊戲版權被微軟出手買下。
光陰荏苒,《阿瑪拉王國》及「哥白尼計劃」的命運終於迎來轉機,這轉機與歐洲傳奇富豪Lars Wingefors復興THQ公司的一系列計劃有關(參見觸樂文章《從1990到2019:THQ的崛起、衰亡與新生》)。2018年9月,Lars Wingefors的遊戲公司THQ Nordic宣布從羅德島州政府處買下了《阿瑪拉王國》和「哥白尼計劃」的版權。當時,THQ Nordic曾說,《阿瑪拉王國》的發行權仍在EA手中,亦即THQ Nordic若想復刻或重制《阿瑪拉王國》,先要獲得EA的同意。如今看來,它們之間似乎已經談妥了條件。
《阿瑪拉王國》的復刻版由德國遊戲公司Kaiko負責制作,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復刻版因過於「原汁原味」(畫面之類的改善幾乎沒有),在玩家中的回饋趨於消極,此前高度讚許的IGN給復刻版打出6分,認為這款遊戲用如今的目光來看已經落伍,但復刻版並沒有進行相應的改善。
即使在當年,《阿瑪拉王國》也沒有呈現出頂級畫質
當然,《阿瑪拉王國》的粉絲們真正在意的是THQ Nordic是否會給「阿瑪拉王國」系列出一款續作。當年THQ名下的另一個知名系列「黑暗血統」也是被THQ Nordic以「先出復刻,後出續作」的形式給救活的。當然,這個問題究竟會不會獲得一個圓滿的答案,就只有天知道了。
聖靈大陸的傳奇還能否延續?
編輯丨暴雪Boy_神焰
混吃等死的摳腳大叔
丨歡迎在微信關註觸樂,閱讀更多高品質、有價值或有趣的遊戲相幹內容。丨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