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1張

我們覺得真實的遊戲,在他們眼里荒誕又有趣。

前段時間,《中國式家長》進行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更新:增加了官方英文版,外國人終於玩上了這款主題為「模擬中國家長撫養孩子成長」的遊戲。於是在這段時間里,非漢語的測評徐徐增長,國外遊戲媒體也多了幾篇測評。

同國內玩家一樣,這群來自異國他鄉的玩家們基本上都給這個遊戲打出了好評,並洋洋灑灑寫了些五花八門的感想。我注意到,有句話被幾個外國玩家不約而同的提起,描述得準確又有趣——「中國家長,好像在把孩子當成了一只寶可夢來養」

1

《中國式家長》是一款現實主義的模擬遊戲,玩家扮演一位「中國式家長」,把孩子撫養成人,直至參加高考。

在這個遊戲里,玩家需要均衡培育孩子的各類屬性值,如智力,想像力,體力等等;在學校上課過程中,課程安排不僅要全面,還要適當加課外班,培養特長,同時安排娛樂活動讓孩子處理心理壓力;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很貼近生活的設定,比如家長之間的對戰——面對來訪的親戚朋友,父母要擺出孩子的種種「特長」,贏得「面子戰爭」的勝利。

這些看起來挺複雜的遊戲機制,對中國玩家來說,基本上沒什麼可以去詳細解釋的餘地——這幾乎就是我們幾代人成長的真實寫照——培養各方面能力;給父母掙面子;自我消解心理壓力。

所以在遊戲的評價頁面,我們能看到出現概率最多的玩家評語就是「真實」、「貼近生活」、「想到自己」。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2張

只不過對於外國玩家而言,這些事就變得生澀而難以理解。一家媒體是這樣對《中國式家長》做出介紹的:

在這個遊戲中,你必須掌握遊泳和彈鋼琴等技巧,同時試圖控制你的壓力水平。如果你一直懶惰而且缺乏才能,就沒有成就可以炫耀,這意味著你的父母將失去‘面子’——‘面子’相當於常規格鬥遊戲中的血量。

另一方面,如果你是一個特別成功的孩子,你的父母可以毫不留情地用你讓別人感到羞恥。但請記住:如果你試圖不斷學習,你的壓力水平會上升,當它變得太高時,你會開始發展一種陰暗的個性,這被認為是不健康的。

基於才能,您選擇學習不同的技能,目的是讓您的父母感到自豪。當您的父母將您與其他孩子比較時,這一點尤其重要,這在家庭來上門拜訪時是不可避免的。這些拜訪被視為一種戰鬥,在這種戰鬥中,你的父母將你與其他孩子相互比較,好像你是一只寶可夢。

這段描述始終給我一種奇怪的感覺——後來我才明白這種感覺來自哪里:盡管「高考」「面子」等概念是中國特色,的確需要說明,但「學特長為了給家長面子」「家長之間用孩子相互比拼」這些被我們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居然需要解釋。

不同國度的人,看待這款遊戲的想法有差異是自然的,這點無需質疑。但更有趣的可能是差異中體現出的一些東西。

2

關於《中國式家長》這個遊戲,我看到過最貼切,最單刀直入的描寫,是來自一篇英語測評:《中國式家長》,是在測試你在滿足父母的期望和平衡自己的心理健康之間的能力。

這款遊戲中的確有類似於「心理健康」的設定——當孩子的壓力值溢出後,會扣除一些數值和屬性,增添一些負面性格。而在我所見到的《中國式家長》玩家——也包括我在內,大家都並沒有很去注意這一環節,而是很功利的,將壓力值維持到一個勉勉強強的範圍——遊戲嘛,當然要這麼玩。

但對於不熟悉中國式教育的人來說,這件事就不那麼「自然」。一位名為安德魯·基林的作者在玩過《中國式家長》後做出點評:「毫無疑問,《中國式家長》的成功歸功於其狡猾的諷刺,吸引了在遊戲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年輕人們……在一個大多數孩子沒有兄弟姐妹的國家,在學業成功如此重要的文化里,自殺是中國年輕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這一點令人遺憾,但不足為奇。」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3張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4張

關於年輕人自殺率高的問題,早年廣泛見於國內報導,包括人民網,不過原因的公開數據通常是1995-1999年的

一些外國玩家在評價里表示,這款遊戲讓他們感覺「當中國小孩太難了」,「當中國孩子太有壓力」——甚至玩這款遊戲都會讓人感受到壓力如山倒。盡管實際上,在遊戲里「壓力」只不過是一些明碼標價的數值,進行娛樂活動就能消解,僅此而已。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5張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6張

我自己玩過一個檔,全程不去關注孩子的心理壓力。結果到最後系統提示我,我的孩子因為壓力過大,離家出走了。於是他沒能繼續學習, 沒能參加高考,「只能把期望留給下一代了」,也是僅此而已。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7張

媒體Polygon在遊戲測評中提到過「壓力」這一設定:「巨大的壓力和持續的壓力會導致你性格中的悲觀,焦慮,甚至嚴重的抑鬱。然而,遊戲也沒有做出任何公開的聲明。相反,它在很大程度上將經驗作為童年的一部分,同時突出了亞洲父母傾向於釋放微小而熱烈、遮遮掩掩的感情。」

必須要說明的是,我並不是在說學業壓力僅僅只存在於中國。事實上,無論在哪個國家,學業壓力都是普遍而廣泛的,程度也並不一定中國的更輕。但是這些現象,似乎又都在給我傳遞一個感覺——我們可能把壓力看得太簡單,太平常了。

我們把壓力看的太平常了,以至於在這個把壓力值明碼標價放在面前的遊戲里,我們仍然覺得,這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分支;以至於壓力會導致心理疾病這點在遊戲里被一筆帶過;以至於壓力過大最嚴重的後果不過是「離家出走」,並「只能把期望留給下一代」。

另外,遊戲里的確有「把期望留給下一代」這個設定——遊戲存檔會一代代傳承,這一代孩子會成為下一代孩子的父母,最終形成一個環環相扣的族譜。關於這點,很多人覺得有意思,但也有人覺得這點很壓抑,關於這一點,nytimes的一篇文章引用了國內玩家的一句話:

一開始,你認為這只是一個100米的跑步,然後你意識到這是一場馬拉松比賽。最後你明白這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接力賽。

一位外國網友在Steam上做出評價:「總而言之,我花了很多時間試圖進入最好的大學,同時忍受無休止的批評和判斷。然後再對下一代施加同樣的折磨,因為你不得不成為系統的一部分。

直播玩這個遊戲的非中國籍遊戲主播並不多,我隨便看了幾個,但是也看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片段。

日本YouTube up主RyuRyu43玩了五分鐘,碰到一處劇情:遊戲里的媽媽責備孩子:「我最後悔的事就是把你這樣的孩子生下來。

這位up主看到這里顯得的非常驚呼,大呼好過分。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8張

另一位Up主James Rose玩到給孩子加屬性的教程關,在「智力」和「體魄」之間,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智力」,說:「因為是中國人,所以很明顯,要選智慧」。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9張

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段來自外國玩家的玩後感。他在遊玩過程中,觸發了一段劇情,顯示孩子喝到了假冒奶粉,所以扣除了一些屬性。這時他說:「這是黑色幽默,非常有趣」。

我不止一次看到評論在說遊戲很「黑色幽默」,認為它諷刺而有趣——差異在這里再次體現,國內玩家少有人覺得遊戲的設計是在諷刺。

3

在觀察來自各國的遊戲測評時,我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差異:很多情況下,中國玩家認為這個遊戲好,因為它真實,還原;外國玩家認為這個遊戲好,是因為能通過它了解中國文化;而曾在中國長大,後又去到國外的玩家,也覺得這個遊戲好,但同時又覺得它殘忍。

一位自稱在中國度過童年的作者,就曾經稱這個遊戲為:「一個殘酷的資源管理遊戲」

從本質上講,中國父母是一個殘酷的資源管理遊戲,它確實反映了我在鬥爭的童年焦慮。當然,作為一個孩子,當時的我並沒有同樣程度的自律和無情的效率,但是《中國式家長》仍然設法抓住了我對引起父母不滿的恐懼。

對於這個現象,我傾向於認為:中國玩家對這一切已經習以為常;外國玩家多半抱著事不關己的圍觀心態;只有既經歷過中國式教育,又遠離這一切的人,才會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一場大型而殘酷的資源管理活動。

而這些現象似乎在在提醒著我,中國式教育已經根深蒂固,並且將持續傳承。有些中國玩家說自己很快就上手了;還有的玩家說,自己在遊戲里不知不覺的成為了原來曾痛恨的父母的樣子。另外,就像開頭所說,有人評論說中國家長總像在養一只寶可夢。事實上這個描述的確挺準確——要均衡孩子的屬性,培養技能,不斷訓練。而我作為一個中國式玩家,我的確也下意識的,在遊戲里像養一只寶可夢一樣養我的孩子。

對於並不熟悉這一切的外國玩家們來說,盡管遊戲機制擺出來了,但他們在遊戲里的發揮並不怎麼好。一位似乎是來自瑞典的玩家開玩笑地說,自己在遊戲里養的第一個孩子,如果以中國式標準來說算是失敗了,但是如果她出生在瑞典,或者遊戲背景是在瑞典的話,那她很可能會成為瑞典首相。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10張

Jane是我的在Steam上認識的一位朋友,來自英國。她從沒來過中國,對中國教育的印象僅限於新聞中的只言片語。

我送了她一份《中國式家長》,希望她能告訴我對這個遊戲的看法。一段時間後,Jane只回了我一句話,就是「這很複雜」。

我問她哪里複雜,她跟我說,如果這僅僅是作為一個遊戲,那複雜程度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是放在養育孩子上,就有些過於複雜了,因為「撫養孩子不應該是這樣的」。

「問題在於,在玩之前,你告訴我‘很多中國玩家認為這很貼近生活’,我覺得這事令我很驚訝」,Jane後來很抱歉的告訴我,她最後只玩到遊戲里的孩子上高中。

4

《中國式家長》不是中國式家長第一次走出國門。

虎媽/虎爸、中國家長、中國教育早已在外聞名。以Reddit為例,在這個網站里,有個板塊叫作「AsianParentsStories」。

在這里,大多數帖子都是在描述自己與亞洲父母並不愉快的生活——而中國父母算是主力軍之一。

這些吐槽和MEME逐漸刻畫出一個鮮明到甚至有點卡通的,中國式家長的刻板印象:他們只能接受孩子成績得A,不關心孩子心理壓力,只希望孩子當醫生,重男輕女,不講道理……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11張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12張

雖說這和《中國式家長》中的父母一樣,可能有些過於刻板,但遺憾的是,作為一個在中國成長的人,我能深刻的意識到,這些刻板印象的確來自於生活。

但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這個板塊的奇妙生態:在這個用英文互相交流的論壇里,我見到了最肆意卻又不惡意的對中國父母的抱怨,但評論卻並不會出現那句我們很耳熟的——「你不懂你爸媽的愛」。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13張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14張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15張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16張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17張

外國人是怎麼玩「中國式家長」的:當一隻神奇寶貝來養 遊戲 第18張

APP| 你還可以回復”APP“,獲取下載地址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