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熾平:騰訊變革中的「關鍵先生」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2016年,《皇家戰爭》成為全球最具話題性的遊戲大作。開發這款遊戲的芬蘭Supercell工作室彼時因為前作《部落衝突》暴得大名,已不再是初創時那個30平方米辦公室的小公司。

一個中國客人的到來出乎了他們的意料。這個名叫劉熾平的中年男人看上去滿是商務架式,一點兒也不像是手遊愛好者。但他拿出了手機,展示自己在《皇室戰爭》中的戰績——全球排名97。

《皇室戰爭》是一款什麼樣的遊戲呢?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這款遊戲成為比賽項目之一——足以證明它是一款足夠公平的競技遊戲。打入全球前百強,天賦與心力無一可缺。而遊戲玩家劉熾平的另一個身份,是騰訊的總裁,這是一份不太可能有空閒打遊戲的工作。

沒人相信這是真的,Supercell的CEO帕納寧也不相信。隨後,劉熾平把他的員工高手們紛紛斬落馬下。在這次比試之後不久,Supercell接受了騰訊拍出的86億美元支票,騰訊成功收購了前者超過84%的股份。

這是劉熾平在騰訊近15年來少有的,表現得不那麼像職業經理人的時刻。很多時候,職業經理人被認為是淡漠的、冷靜的,他們也許對成功極度癡狂,但對於「做什麼」來達到成功並不在意,「超脫於業務之外」甚至被認為是一種美德。

劉熾平也經常給人這種感覺——他不是技術出身,而是管理咨詢與投行背景的銀行家、管理學高手,對公司運轉所需的一切事務性工作了若指掌,擅長投資並購、戰略規劃,而非激情澎湃地主導項目「前進、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

但這可能是一種錯覺。劉熾平之於騰訊,絕不僅是一個可替代、升級的「職業經理人模塊」。

劉熾平:騰訊變革中的“關鍵先生”

在中國互聯網界,馬化騰已經是罕見的低調者。而劉熾平則隱藏在馬化騰的背後。

在公眾媒體上,劉熾平極少出現,他的名字在百度上的搜尋結果不到250萬條,大約是馬化騰的十分之一。但在公司內部,大家已經習慣於聽到業績電話會上,由他的聲音來解答投資者與分析師的提問。

與傳統意義上的職業經理人相比,劉熾平對於騰訊的意義,並不下於其創始團隊。自從2005年進入騰訊開始,騰訊幾乎所有的重要決策背後,都有他的影子。

馬化騰與劉熾平形成了一對獨特的「雙子星」——一顆以創始人身份對外,另一顆則隱於暗面,彼此以引力影響著對方的軌道。維持這種引力的,是兩者間極強的信任。這種信任起於兩人初識時,又在之後的十五年里逐漸強化。

劉熾平第一次見到馬化騰是在2003年。當時,他是高盛亞洲投行部的團隊負責人,負責騰訊在港IPO的業務。

劉熾平有足夠的條件完成這項工作——他少年時便是學霸,25歲擁有史丹佛和西北大學的兩個碩士學位;30歲時已經是高盛亞洲投行部電信、媒體與科技行業組的COO。他的出身也讓他擁有非同一般的視野——父母分別是出生於印度和印尼的華裔,他自己則生於北京,6歲時移居香港。他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同時又熟悉香港市場,在日後,這對騰訊在資本市場的發展極為重要。

在談判中,從一個細節能夠看出劉熾平的特質——在接待馬化騰時,他的團隊每個人都掏出了印有QQ昵稱的名片,由於香港辦公室的防火牆限制,這些QQ帳號是他請北京的同事們特地申請的。

而另一個細節則更加具有人情味。在雙方因為估值問題爭執不下時,劉熾平拉著馬化騰,離開67樓的豪華辦公室,下樓抽煙。比馬化騰還要年輕兩歲的劉熾平用兩根煙的時間,讓前者平復了心情,重新回到那張與技術、代碼、產品似乎並無太大關聯的談判桌前。

自那時起,這個香港人給馬化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5年,在第二次接到騰訊的邀約後,劉熾平成為了騰訊的首席戰略投資官。當時,除了一個秘書之外,劉熾平沒有任何下屬,他的工作內容連馬化騰都搞不太清楚。而且,這份薪水的薪水只有上一份工作的三分之一。

這是劉熾平開啟一系列大膽押註的開始,也是他人生中另一個「不太像」職業經理人的時刻。當時的騰訊擁有1000名員工,估值13億美元,盡管依靠QQ占據即時通信領域的頭把交椅,但這一領先優勢並不穩固。一方面,彼時即時通訊的壁壘尚未徹底建立,除了MSN之外,諸多競爭對手都有一戰之力;另一方面,前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的收入大部分仰賴於移動增值服務,想要進一步做簡訊互聯、虛擬經營商,多分一杯羹,幾無可能。而已在美國上市的一批中概網路股接連暴跌,令騰訊也陷入風雨飄搖。

在這個時間點選擇加入騰訊,對於「聰明人」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決定。但劉熾平意識到,騰訊是能夠真正發揮自身能力的地方——戰略規劃、投資並購、投資者關係是他的長處,美國企業的成熟先進做法也為他熟稔,這些卻是憑產品打天下的騰訊所缺失的技能包。

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劉熾平成功地幫助騰訊率先從SP轉身,走出了危機——他屢赴香港,經營投資者關係,說服投資者保持信心,維持股價;兩次主導騰訊回購股票,提振投資者士氣。同時,他進行一系列動作:從郵箱、遊戲到內容增值服務,劉熾平揮舞支票簿,或收購,或投入。

然後,duang的一聲,騰訊變了模樣。以QQ為主幹,以信息、溝通、娛樂、商業為重要分支,騰訊開始拓展、布局。之前看上去莫名其妙的落子,合併在一起,瞬間連綴做活。

2005年,也被後來的中國互聯網史研究者們普遍公認為騰訊的轉型年,當時的幾次收購分別為騰訊帶來了QQ郵箱、《QQ華夏》等優質業務。

能做到這一點,與劉熾平的「通透」不無關係。一位任職於騰訊的安全大牛認為,劉熾平最大的特點就是對事物的洞察力,「對於不懂的業務,只要聽上五分鐘,Martin就能搞清楚關鍵點,並提出犀利的問題。」

這種洞察力此後還會多次發揮作用。以前述的《皇室戰爭》而言,在被騰訊收購的兩年之後,這款老遊戲在換代速度極快的手遊市場「老樹發新枝」,沖入了2018年9月全球遊戲收入榜前十,至今總收入超過20億美元。這筆交易曾被專業人士看作是對騰訊的一次測試,「看看他們是否有能力成功經營從海外收購而來的公司。」

順便說一句,當年在劉熾平的主導下收購的Foxmail是一個叫張小龍的技術人員開發的,後來他做出了微信,並從劉熾平直接主管的CDG(企業發展事業群)旗下成功孵化獨立。

劉熾平:騰訊變革中的“關鍵先生”

在進入騰訊一年之後,劉熾平已經深得馬化騰信任。2006年,他被任命為騰訊的總裁,負責公司日常經營。據說,在當年進行的一次內部演練中,5位聯合創始人在虛擬演練環節都為自己任命了接班人,而馬化騰選定的是劉熾平。

馬化騰可能是幾大互聯網巨頭中最具包容性的領袖。在目前騰訊的核心管理層中,劉熾平、任宇昕、張小龍都不是創始團隊成員,但他們卻以並不下於創始人的熱愛,成功支撐起了騰訊的高速向前。

劉熾平沒有辜負馬化騰的信任。作為戰略規劃者,他在2006年拿出了一份看上去如同癡人說夢般的商業計劃書——騰訊的「五年百億計劃」。在2005年全年收入14億元的背景下,劉熾平為2010年的騰訊規劃了100億元的收入。

劉熾平四面出擊,以門戶、通訊、遊戲、電商為觸點,向「信息、溝通、娛樂、商業」四大領域發起攻擊。後來的事情證明——騰訊營收破百億不需要花五年時間。2009年,騰訊全年獲得了124億元的營收,基本上在除了電商、搜尋以外的每個領域都拔得頭籌。社交平台、網路遊戲、數字媒體與內容平台,成為劉熾平精心打造的四根支柱。

世間事少有一帆風順,就在騰訊軍旗四出、掃蕩全境之時,謗滿天下的種子也已經埋下。

在當時其他互聯網企業大多仍以專精為業時,騰訊四處開花的模式動了許多人的蛋糕。最終,騰訊在2010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輿論危機——由那篇轟動全國的《「狗日的」騰訊》始,在「3Q大戰」中達到高潮。

在「3Q」大戰之後,我們見證了可能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原地掉頭」。有人認為,這是只有馬化騰才能做到的——身為互聯網領域的霸者,卻甘於制度性反思和承認錯誤,將原本以「閉環」為核心的騰訊,徹底轉向「開放」。

劉熾平成為執行「開放」政策的操盤手,資本成為布局生態、連接合作夥伴的重要力量。2011年,騰訊成立50億元規模的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在一年里完成了40多次投資——這個數字比騰訊此前11年的總和還要多。「只求共生,不求擁有」,成為騰訊擁抱「開放」的新策略。在與幾大頭部合作夥伴的關鍵交易中,劉熾平都成功贏得了對方的信任,有風險投資家評價他,「總是有能力找到與潛在合作夥伴的共同點。」

在解決外患的同時,還要面對內憂——2012年,是中國互聯網的分水嶺,當年通過手機QQ發送的信息首次超過了PC。在微博戰場失利之後,騰訊面臨著掉隊風險,留待爭取移動互聯網「船票」的時間窗口並不長。

原因並不難找——騰訊變得太大了。以無線業務、互聯網業務劃分的組織架構,很難對單個產品的多平台協同做出有效指揮,速度被拖慢,用戶體驗被忽略,內部協調成了大問題。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要在PC版的QQ上增加「對已在手機QQ上閱讀的信息取消未讀提醒」的功能,成了一件需要跨部門溝通扯皮的事情。

馬化騰發問:「當團隊規模變大後,很容易會滋生出一些大企業毛病。我們如何能夠克服大企業病,打造一個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

劉熾平主導的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給出了答案,從事業部(BU)化轉向事業群(BG)化。一字之差,背後是管理邏輯的深度變化。對原有業務進行較為徹底的梳理與重構,讓每一個事業群的管理者擁有更高的權限,騰訊變成了一系列「小公司」的聚合體。

對騰訊內部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阻力可想而知。但我們所知道的是,劉熾平在當年的年會上說了四個字「不要抵抗」,之後組織改革順利完成。

這是劉熾平又一個不像職業經理人的瞬間——在騰訊,他擁有不下於創始者的威信,這是他多年深耕與屢次正確判斷所贏得的回報。

開放戰略與組織架構的變革,帶來的是接下來六年間騰訊的蓬勃發展——市值猛增十倍,躋身全球前五大科技公司,從社交通訊到數字內容,「開放平台」與「內部競爭」的合力,使騰訊出產的爆款不斷,以微信為代表的一系列產品幾乎成為互聯網產品設計、經營的標桿。

在張小龍、天美工作室的名聲越來越響的同時,劉熾平依然隱藏在幕後,極少發聲。

劉熾平:騰訊變革中的“關鍵先生”

形勢變化很快,又一個六七年過去,流量紅利見頂,互聯網進入深耕各行各業的下半場。過去在C端堪稱王者的騰訊,在B端的發展卻難與其地位匹配,「基因論」一時甚囂塵上。

2017年末,劉熾平直接地表示了對公司B端業務的看法:「很多人說我們只有To C的基因,沒有To B的基因,我是不相信這個說法的,你看進化中的成功物種,不是一開始就有那種基因,都是演化出來的。」

確切地說,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劉熾平對外發聲的次數變多了,除了「To B基因論」外,他還首次解讀了公司的AI戰略:「我們會對AI進行持續、長期而有耐心的投資,因為我們堅信這是令人振奮的長遠投資,而不是要在短期內直接產生收入。」

看過《一代宗師》的人會知道,「里子」出手的時候,一般都是滄海橫流的至暗時刻。

今年,騰訊市值一度跌破3萬億港元,直至下半年才緩緩回升。分析者們紛紛尋找騰訊龐然軀體上的傷痕,其中最大的質疑便是C端流量的接近飽和,可能令原本在C端稱王的騰訊難以延續其高速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內部的「賽馬式競爭」不但不再是拓展與占領市場的最優解,反而可能成為低等級重復勞力和內耗的溫床。

2018年上半年的一天上午,騰訊的40多位VP被集中到了深圳總部大廈,他們為騰訊攻城略地,是最了解騰訊的人。

召集者劉熾平準備了一個任務——請他們說出公司遇到的問題,並給出解決方案。一切都可以擺在台面上談,大家互相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會診」。

下午三點,「總辦」(最高管理層)成員悉數到齊,傾聽各位VP回答一個問題——如果你是公司的CEO,現在你要怎麼辦?

這次會議讓「總辦」進一步明確了問題在哪兒,要怎麼解決。畢竟,此時的騰訊已經是一艘有4萬員工、家大業大的巨輪,自下而上的變革幾無可能,自上而下的調整則必須順勢而行。「如果沒想清楚就直接去做,這不是我們的風格。」參加這次會議的總辦成員劉勝義說。

9月最後一天的清晨,劉熾平代表總辦發出全員信,宣布了戰略升級、組織重構的決定,網路媒體事業群、移動互聯網事業群、社交網路事業群這三個事業群打散重組,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 和「內容與平台事業群」。

這一大刀闊斧的組織架構調整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牽扯部門、業務與員工如此之多,容易讓人視為畏途。但對於劉熾平來說,他知道必須這麼做——這將有效地減少「賽馬式競爭」,讓C端各項業務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整合而非重疊,而整合的成果又將有效地幫助騰訊在B端打開局面。

當然,內部競爭仍然會存在。如劉熾平的表態:「我們以後會有更多資源投放在激勵能打硬仗、有突破的團隊,對公司增值有貢獻的團隊,可以真正幫助其他團隊成功的團隊。」

這次組織架構調整也讓騰訊的B端戰略浮出水面。劉熾平明確提出「未來十年,將從消費互聯網邁向產業互聯網」,背後的含義不問可知——產業互聯網對B端能力的高要求,將通過雲與智慧事業群的努力來滿足。

對於20歲的騰訊來說,這是一次新的冒險。

12月12日,騰訊2018年度員工大會在深圳春繭體育館舉行。在當天遇上寒潮的天氣里,劉熾平提起冬與春的引喻,「不要小看任何一場危機,要做好充分準備;在最黑暗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冬天練好身體,春天會迎來更美好的綻放。」

在遊戲中總是沖在最前面的那個「熱血馬丁」,已經做好了準備。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