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電競究竟有沒有路可走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原標題:女子電競究竟有沒有路可走

「剛進入職業戰隊的時候,遇到的困難就是被人瞧不起。畢竟是一個女生,都覺得反正女孩子也打不出什麼名堂。」—Lang,《球球大作戰》職業聯賽冬季賽冠軍團隊TOP戰隊成員

對於那些在電競賽場上踟躇前進的女孩們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電競選手的地位在變高,電競賽事的獎金在變高,但與男選手相比,女性電競選手的逐夢路依然艱難。

在男性主導的電競圈中,像Lang這樣的女子電競選手不得不承受著來自圈內圈外的偏見。直到2018年球球大作戰職業聯賽(BPL)冬季賽,Lang與同為女性的隊友KK共同站上了BPL的領獎台,用成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球球大作戰》2018職業聯賽冬季賽 KK與Lang所在的TOP戰隊捧起冠軍獎杯)

但要想打破女性電競選手只能做「花瓶」的刻板印象,像Lang和KK這樣的女性選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樣是2018年,中國LLG女隊擊敗俄羅斯Russian Force女隊獲得CSGO世界亞軍,但在不久後就慘遭解散。多數時候,「付出就會有收獲」的真理並不一定能在她們身上做到。

放眼國內外,電子競技均由男性作為主導,這也導致在現有的英雄聯盟、DOTA2、星際等主流電競項目中,只有針對男性選手的甲級職業聯賽。男性職業成員需要經歷青訓——替補——正選的嚴格篩選,女性並不具備進入青訓的資格。

(網友分享芬蘭Esports公告,公告中明確比賽只允許男性參加)

(國內電競俱樂部青訓招募要求,明確男性)

在這一體系下,男選手可以長期參與比賽,享有行業內絕大多數主流媒體曝光和讚助商的青睞。而相較之下,不論國內還是國外,女子電競賽事機制並不健全,甚至還未形成固定的賽事模式。女選手更像是「放養的娃」,其電競能力也沒有獲得同等認可。

而對某些休閒電子競技的遊戲而言,女性群體正是一片尚未發掘的藍海,特別是像前文提到的《球球大作戰》這樣女性玩家較多的遊戲。據《球球大作戰》BPL秋季聯賽冠軍RBT戰隊的隊長透露,不僅僅是在比賽現場,線下女玩家,遊戲水平也「不比職業選手差」。

1月12日,《球球大作戰》年終總決賽(BGF)即將在北京舉行,雖然進入今年總決賽的六支隊伍中並無女性隊員的身影,但女子電競的未來依舊值得期待。

而Lang也想告訴那些曾經不看好女選手的人,「女生也可以拿冠軍,女生並不比男生弱。」在女子電競的道路上,偏見和詆毀並未敲碎他們的電競夢想。奪冠之路雖難,但她們永不獨行。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