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圖/小羅
所謂網易「收購」Quantic Dream
昨天,正在幹別的事兒,手機上突然來了推送——網易收購《底特律:變身為人》開發商Quantic Dream。這麼言之鑿鑿,我想真是不得了了,點開正文一看,原來標題里吞了半句話:網易實際上只是收購了Quantic Dream的少量股權(Acquired a Minority Stake),遠還未到控股、完全說了算的地步。
類似的所謂「收購」行為這幾年在中國廠商身上其實並不罕見。舉個例子,半年前的消息,同樣是網易,斥資1億美元收購了Bungie工作室的少數股權,當時也不是沒有人擔心過「光環」和「命運」系列的未來,但只要弄明白這種收購的性質,大家也就各自退散。Quantic Dream這次大約也是同理,網易只是投資了這家工作室,後者仍舊保持獨立運作。弄清細節後,國內外玩家們大多是基於主機玩家的優越感,感慨一通大廠就是有錢任性,僅此而已。
這個官宣的方式,其實有點嚇人
對Quantic Dream來說,有錢總比沒錢強,這次被大廠看上應該並不是壞事。在與SONY跨越兩代PS的合作之後,導演David Cage口中提到了「多平台的未來」,顯然,SONY還是未來的選項,卻不再是唯一的合作對象,它不再確保Quantic Dream的旱澇保收,所以工作室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走出下一步。
樂觀的玩家似乎已經看到了互動電影遊戲的更多可能性,比如Quantic Dream所說的多平台會不會也包括移動平台?我個人覺得可能性是有,但有多大現在並不好說。在對這件事的表態上,雙方似乎更看重技術層面的交流,Quantic Dream聯合CEO Guillaume de Fondaumière說,此次投資將為工作室「開辟新機遇」,網易副總裁王怡則說:「我們非常重視內部研發,一直在尋找能在下一代遊戲開發、創作過程中彌補我們不足的合作夥伴。」
悲觀的玩家們則認為,大廠的影響力可能會讓Quantic Dream未來的產品出現什麼令人擔心的變化。在這方面,玩家僅憑現有的消息就無端猜測其實並不太對,但說真的,國內現有這些個大廠總被這麼擔心著,也不是沒有來由。它們確實需要做一點什麼,繼續改善自身的公眾形象——如果能有一兩個產品進入傳統主機和PC玩家視野,取得全球範圍內的成功,這不是讓玩家少說怪話,甚至放下心來最好的方式麼?
David Cage倒是希望給玩家吃下定心丸,他說:「網易了解Quantic Dream意味著什麼,他們一樣擁有對高品質遊戲的愛與追求。」
別放棄,貴司出多少播片遊戲我都玩啊……
「不一樣」的年度廠商排名
評分網站Metacritic公布了一年一度的遊戲發行商排名。排名分為幾個檔次,在2018年度發行了12個以上遊戲的廠商被列為主要發行商;5到11個遊戲的為中型發行商。排名主要參考它們所發行遊戲的媒體得分,此外評分中好評、差評的占比以及高於90分的遊戲占比也會影響這個排名。
最終在主要發行商當中,CAPCOM憑借《怪物獵人:世界》《街霸5:街機版》和《洛克人11》等遊戲的表現拿到了年度發行商第一名,世嘉、EA、任天堂和育碧名列二到五位,SONY名列第六。中型發行商方面,動視暴雪名列榜首,Paradox Interactive、505 Games、Take-Two Interactive和Aksys Games分列二到五位。
主要廠商排行
Metacritic因為本身是一個平均分網站,所以它的這個排名完全以數據說話,用每個廠商旗下遊戲的綜合表現來確定排名。所以,你會發現,這個排名和玩家朋友們的直觀感受不太一樣,比如世嘉這樣不聲不響的廠商,遊戲銷量一般,話題度也不算很高,卻可以排名主要廠商第二;一直被黑來黑去的EA和育碧,盡管出不了什麼驚天大作,可商業流水線保證了這些遊戲的下限;SONY去年有新《戰神》以及《 蜘蛛人》《旺達與巨像》等不錯的遊戲,可惜排名被它發行的VR遊戲拖了後腿,想想也是有些諷刺。
中型廠商方面,Take-Two有《荒野大鏢客:救贖2》的強大加持,不過在Metacritic看重平均分的規則下也只能拿到排名第四。
中型廠商排行
當然,也有一些廠商的排名和它們在玩家中的印象比較一致,比如排在Take-Two身後的微軟和Bethesda,尤其是B社,基本上經歷了信用破產(卻不自知)的一年,這樣的口碑大崩潰不得不說是多年作死結果的累積,還能上榜前10名都讓人有些意外。
歲末年初的時候,我觸的朋友們曾經不止一次評選自己眼中的年度廠商,但顯然,他們的評判標準更感性一些,看重廠商行為在玩家中的觀感,因此你可以說他們的選擇有些主觀,代表的是「道德高地」。Metacritic的排名雖然看似冷冰冰的數據,但其實是綜合了千千萬萬媒體和玩家的觀感而來的,也算是自有一套理論。
所以,你覺得哪個排名更符合你自己心中的預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