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什麼?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遊戲 第1張

2019年,國際權威期刊《自然》(Nature)刊登了一篇論文,內容分析了幾種蛋白質結構[1],作者之一叫福迪特·普雷爾(Foldit Players)。

翻看這位作者的論文列表,會發現他學術水平很高。早在2010年,他關於蛋白質的研究就發表在了《自然》[2]。除此之外,福迪特還先後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等多個權威期刊發表過論文。

其實,我就是福迪特·普雷爾。

準確地說,我是他的1/800000。

幾十萬人的折疊遊戲

福迪特·普雷爾,Foldit Players,真正的翻譯是「Foldit玩家」。

而Foldit,是一款讓玩家參與折疊蛋白質結構的線上遊戲。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本組成之一,其結構解析,對了解生命本質和藥物設計都有重要意義。

不過,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極其龐雜:由氨基酸組成的多肽鏈折疊盤旋而成。雖然計算機可以根據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預測出空間結構,但這需要大量運算,得到的結果也不夠準確。

也許,是時候讓我們的腦子登場了——人腦很擅長處理三維空間構造。因此,Foldit希望能利用人類這種思維優勢,幫忙分析蛋白質結構。

遊戲的開發者將蛋白質結構轉化為一個個謎題,玩家通過彎折、拖拽等操作,找到優化結構的方法,從而解決謎題。

什麼?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遊戲 第2張

Foldit遊戲界面 | 圓的方塊

目前,有大約80萬玩家參與了Foldit。

2010年《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預測蛋白質結構的論文,5萬7千名玩家貢獻了分析結果。玩家們集思廣益,在解析蛋白質如何折疊的表現上,超過了程序算法[2]。

2011年,Foldit玩家更是幫了大忙,他們幫助解讀了一種逆轉錄病毒蛋白酶(M-PMV)的結構。這種蛋白酶是愛滋病毒在人體細胞中繁殖的關鍵,而對它的結構解析是一個十五年都沒能解決的科學問題。在遊戲中,玩家們破解它的結構,只用了不到3周[3,4]。

對抗新冠病毒,Foldit也在做著自己的貢獻。目前,社區中最火熱的項目之一,名叫「冠狀病毒結合蛋白設計」(Coronavirus Binder Design)。玩家需要設計一種能和冠狀病毒刺突蛋白結合的新蛋白,從而阻止病毒與人類受體相互作用,這對新冠特效藥的開發有重要意義。

什麼?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遊戲 第3張

Foldit中關於冠狀病毒的謎題 | fold.it

與任何遊戲一樣,Foldit玩家有積分,有公會,也有排行榜。目前,積分最高的是一名德國玩家,名叫mirp,隸屬於全服最強公會「科學給我沖」(Go Science),這個公會在「小分子設計」等多個領域保持總積分第一。緊隨其後的「人擇夢想」(Anthropic Dreams)公會,他們在「結構預測」等類別中排在榜首。

什麼?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遊戲 第4張

兩家頂級公會在細分領域的積分排名 | fold.it

在Foldit的官網,有一個頁面專門記錄了Foldit玩家參與的學術論文,翻看長長的列表,不得不感嘆大眾智慧的力量。

什麼?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遊戲 第5張

Foldit玩家參與的部分學術論文 | fold.it

為什麼科研需要遊戲?

除了Foldit頂用到的空間思維能力,在模式識別、多方博弈等領域,人的表現有時比機器或者數學模型更好。因此,越來越多的科研項目藏身在遊戲中,等待著人民大眾發揮智慧。

《無主之地》(Borderlands)是一款著名的打槍遊戲。在系列新作《無主之地3》中,你會在角落發現一臺遊戲機,裡面有一個排列方塊的拼圖小遊戲。玩這個遊戲,玩家就能幫助科學家繪制和對比腸道微生物DNA資訊[5]。

什麼?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遊戲 第6張

無主之地3中科學小遊戲截圖 | borderlands.com

方塊拼圖遊戲和微生物DNA有什麼關係?

其實,遊戲中不同色彩的小方塊就代表了微生物DNA的核苷酸。

微生物DNA鏈特別龐雜,現有的計算機精度不夠,在整理此類數據時,容易積累大量的微小錯誤。因此,遊戲開發者將DNA的核苷酸轉化為小方塊,而玩家需要把它們排列到正確的位置上,這一過程,就能幫科學家挑出真實數據中的錯誤。

通關這款遊戲的獎勵是——《無主之地3》中人物的限量款皮膚。

無論是Foldit,還是《無主之地3》中的科學遊戲,人類其實都在扮演工具人的角色:幫助機器分析或者糾錯。

人類智慧得到最充分發揮的領域,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博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買賣交易。

現在很多人家裡都安裝了太陽能,有時產的電多了,就想賣出去。但是這些零碎的電不適合併入電網,最佳方式是直接賣給鄰居。

怎麼賣,賣多少,買給誰,怎麼定價。這些問題加起來,使這種點對點(P2P)的私人電力交易變得無比龐雜。

有一個團隊,想通過研究能源買賣中的互動與博弈,建立合適的模型,從而幫管理者制定合適的政策。

起初,研究者利用數學模型,分析實驗受訪者的交易過程。但是後來他們發現,相比冷冰冰的數學模型,卡片遊戲的形式,更能激發受訪者的參與度,從而更真實地反應交易中的種種博弈。於是,他們索性開發了一款名為「Watts the Deal」的桌遊[6]。

什麼?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遊戲 第7張

Watts the Deal遊戲界面 | wattsthedeal.org

遊戲參與者將扮演住戶的角色,他們需要在其他玩家的電力買賣中,滿足自己家的能源需求。

研究團隊從大量玩家的互動中,不斷吸取經驗,改進自己的理論模型,從而更準確地反應真實世界的樣子。

什麼?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遊戲 第8張

Watts the Deal桌遊現場 | wattsthedeal.org

現在,研究者們開源了遊戲的素材,人們可以免費下載列印,呼朋喚友一起玩。

試問,誰不想來一場燒腦的能源買賣呢?

真正的「民科」

無論是80萬人參與的Foldit,還是三五好友就能玩的「Watts the Deal」,遊戲目的都是讓公眾參與科學研究。

這或許算是真正的「民科」。不過,這裡的「民科」,準確來說是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也就是號召大家一起出力解決科學問題。

公民科學的概念早已有之。

20世紀早期,業餘天文愛好者會幫天文學家觀測記錄彗星的軌跡;現在,觀鳥愛好者會幫助生物學家記錄鳥群遷移路線,從而保護特定的鳥類種群;互聯網普及後,公眾更容易參與研究項目,形式也更多樣,遊戲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這裡,有些朋友就要問了:「唉,我不玩遊戲咋整?是不是沒有發Nature的機會了?」

不不不,其實你只要下載個程序,就能開啟宏大的科研探索

如今,很多科學實驗會產生海量數據,而分析這些數據需要大量算力。一些研究者就想讓大眾參與數據分析的過程。說白了,就是蹭一下大眾們的CPU。

公眾參與的科學計算項目中,BOINC最為知名。

準確地說,BOINC是一個分布式計算平臺,很多研究組將項目打包放在BOINC上,希望大眾下載參與。從這一點上看,BOINC在公眾科學中扮演的角色堪比遊戲界的Steam。

什麼?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遊戲 第9張

實時統計顯示,當前時間正有將近10萬名活躍的義工為BOINC平臺貢獻著自己的算力 | Boinc.berkeley.edu

BOINC這個平臺前身是SETI@Home,SETI是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的簡寫,SETI@Home翻譯過來就是:在家尋找外星智能生命。

SETI@Home項目自1999年開始運行,下載他們的一個小程序,就能讓自己的電腦在空閒時間,幫忙分析大型射電望遠鏡采集的無線電信號,尋找外星智能存在的證據。

什麼?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遊戲 第10張

SETI@Home運行界面 | LGPL, wikimedia

2005年項目停止時,SETI@Home也沒發現外星人的蛛絲馬跡。不過,在此期間,這個項目擁有了500萬參與者,積累了近200萬年的CPU運行時間,處理了超過13億個數據單元。

SETI@Home的成功,讓更多科研機構,領略了民間力量的強大。於是很多「在家」(@Home)研究項目奔湧而出,匯聚到了BOINC。

這其中有:「宇宙在家」(Cosmology@Home),研究宇宙模型及其相幹的物理天文學資訊;「強子對撞機在家」(LHC@Home),協助設計並改善LHC粒子加速器;「藥品發現在家」(DrugDiscovery@Home),研發藥物以治療人類疾病。

瀏覽BONIC項目列表時,我甚至看到了「中科院在家」(CAS@Home)。

什麼?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遊戲 第11張

BONIC部分項目列表 | Boinc.berkeley.edu

這些項目通過世界人民的努力,不斷產出科研成果。

比如,2019年發表在《物理評論D》(Phys. Rev. D)上的一篇論文,名為《Einstein@Home對於仙後座A,Vela Jr.和G347.3的延續引力波之搜索結果》[7]。論文中引力波天文臺的海量數據分析,就多虧了「愛因斯坦在家」(Einstein@Home)義工們提供的強大計算能力。

讓我們建一個新巴別塔

玩著Foldit謎題,看著BOINC運行時的界面,想到還有幾十萬人在幹同樣的事。

恍惚間,覺得這還真是了不起。

聖經中有一則「巴別塔」的典故。起初,人們說著同一種語言,大家心裡全無芥蒂,準備齊心協力蓋一座直通天際的高塔。上帝見了,十分不悅,於是把人們的語言打亂,讓他們分散各地。從此,人類充滿了誤解、隔膜與紛爭。

如今,遊戲和分布式計算扮演起「同一種語言」的角色。借此,人類也許有機會去蓋起科學的高塔。

PS:趕緊去翻一翻BOINC的項目列表,下一篇Nature,你就是共同作者!

什麼?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遊戲 第12張

題圖來源:borderlands.com

參考文獻:

[1]Koepnick, B., Flatten, J., Husain, T.et al.De novo protein design by citizen scientists.Nature570,390–394 (2019).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274-4

[2]Cooper, S., Khatib, F., Treuille, A.et al.Predicting protein structures with a multiplayer online game.Nature466,756–760 (2010). https://doi.org/10.1038/nature09304

[3]Khatib, F., DiMaio, F., Cooper, S.et al.Crystal structure of a monomeric retroviral protease solved by protein folding game players.Nat Struct Mol Biol18,1175–1177 (2011). https://doi.org/10.1038/nsmb.2119

[4]Praetorius, Dean.Gamers Decode AIDS Protein That Stumped Researchers For 15 Years In Just 3 Weeks. The Huffington Post. 2011-09-19[17 November2016].

[5]https://borderlands.com/zh-CN/news/2020-04-07-borderlands-science/

[6]Fell, M.J., Schneiders, A. Make fun of your research.Nat Energy(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0-0623-8

[7]Ming, J., Papa, M. A., Singh, A. et al. Results from an Einstein@Home search for continuous gravitational waves from Cassiopeia A, Vela Jr., and G347.3. Phys. Rev. D100, 024063(2019).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D.100.024063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轉載請聯繫原帳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什麼?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遊戲 第13張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進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

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

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什麼?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遊戲 第14張

喜歡記得點「在看「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