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溺愛是一種畸形的愛,只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父母都想給孩子100%的愛,也都知道溺愛對孩子有害。
但有時候,我們是不是沒有分清愛和溺愛呢?
下面這10幅漫畫,看完真的深有感觸。
1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挑食、厭食;
到了幼稚園也不能好好吃飯,其實這都是父母自己慣出來的。
很多父母嫌孩子自己吃飯又臟又麻煩,也擔心孩子吃不飽,所以一直追著孩子喂飯,求著哄著孩子能多吃幾口。
父母的催促和央求,反而讓孩子覺得吃飯是一種負擔,進而厭食、挑食、浪費糧食。
讓孩子自己吃飯,不僅是讓孩子體驗自我探索、成長的樂趣,也是鍛煉孩子的手眼口協調能力。
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讓孩子自己吃飯,孩子不想吃也不要強喂,過了飯點就沒有飯,孩子挨幾次餓,就會懂得按時吃飯。
2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太小,根本不可能做到自己穿衣穿鞋。
其實不是孩子不會,而是家長不願讓孩子去嘗試、去犯錯。
很多孩子直到上幼稚園,還不具備獨立穿衣、自己穿鞋、獨立如廁等生活自理能力;
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會只有自己不會,孩子會不會覺得自卑呢?
父母包辦越多,孩子的能力就會越差,而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越差,就越難融入新的環境。
父母不要讓自己的「愛」,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
其實孩子兩歲多,就能自己穿簡單的衣物,對孩子多些信任、耐心和鼓勵,不要剝奪孩子成長和鍛煉的機會,要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3
父母保姆式為孩子包辦一切,不僅會毀了孩子,也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很容易養出「白眼狼」。
對孩子真正的愛,不是替孩子包辦一切,而是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很多家長狠不下心來。
如果不能一輩子當孩子的保護傘,就不要替孩子包辦一切。
當父母擋在孩子前面,孩子失去的是自信心、獨立性、責任心、創造性等核心能力養成的機會。
父母像保姆一樣為孩子操辦一切,孩子因為沒有親身經歷過,所以不會懂父母的辛苦,等孩子習慣了父母照顧,也會不珍惜父母的付出。
4
父母擔心孩子被欺負,所以當孩子和小夥玩們玩的時候,在一旁緊緊盯著、護著;
父母的愛看上去很偉大,但卻讓孩子失去了獨立、強大的機會。
為了孩子不被欺負,有些父母一刻也不離開孩子,甚至不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
孩子被欺凌我們要零容忍,但孩子一起玩有磕碰很正常。
我們希望保護孩子周全,但不覺間卻對孩子進入了過度保護模式,我們覺得是「為孩子好」,卻把孩子變得膽小懦弱、依賴心強、缺乏自信心。
在父母強大羽翼的保護下,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孩子之間的問題,就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這也是鍛煉孩子問題處理和人際交往能力的絕佳機會。
5
很多父母把孩子想做家務,當成孩子的調皮搗亂。
這不僅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也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不讓孩子插手家務,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你拒絕就等於告訴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所以不讓你動半分。
孩子剛開始學做家務,做不好的地方父母多包容一些,孩子就會越做越熟練。
做家務不僅是讓孩子學會整潔、歸納,也會讓孩子有家庭責任感。
會做家務的孩子,因為親身經歷和體驗了父母的辛苦,也會更懂得體諒父母。
而保姆式對孩子一切代辦,只會滋生孩子的懶惰、自私、不懂感恩。
6
有些父母看孩子作業不會寫,畫畫不會畫,就直接替孩子寫了、畫了。
但成長不能代替,不讓孩子探索、犯錯,孩子就永遠無法自己掌握學習。
孩子剛開始學習、畫畫,可能在大人眼裡做的一點也不好,甚至錯誤百出,但孩子的成長就是在不斷試錯、體驗中進步。
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探索一再打斷、干涉,非但不會幫孩子快速成長,反而會讓孩子缺失自信,無法自己掌握學習。
我們總以大人的高標準來要求孩子,卻忽略了孩子和大人之間的差異。
對孩子多些耐心和鼓勵,要允許孩子「犯錯」、做的不完美,讓孩子用自己的節奏成長。
7
帶孩子上100堂早教課,不如帶孩子去親近大自然。
不想讓孩子成為溫室裡經不起風雨的花朵,就不要把孩子一直關在溫室裡。
大自然帶給孩子的樂趣和體驗,是房間裡的玩具無法帶給孩子的。
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陽光、風、草石、溪水,能給孩子帶來最純真的快樂。
大自然也是天然的運動場,常去爬山或者在田野裡追逐嬉鬧,不僅能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放松,也能讓孩子的身體健康得到保障。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特別容易生病呢?因為他們離大自然太遠了。
想很好的保護孩子,讓孩子一直待在家裡,反而會讓孩子體弱多病。
8
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孩子才能學會勇敢、堅強和擔當。
總是幫孩子找借口,讓孩子把責任推卸給別人,孩子怎麼成才?
初生牛犢不怕虎,很多孩子其實不怕摔跤,摔跤後孩子一般會自己爬起來繼續玩。
但孩子摔跤後父母的驚慌失措和過度緊張,會讓孩子變得懦弱膽小愛哭。
對孩子不要過度緊張,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長,讓孩子從跌倒中學會如何自己站起來,會讓孩子更勇敢、自信的面對生活的挑戰和挫折。
9
總是幫孩子找借口,不但會讓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退縮,也會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不能勇敢的面對社會。
父母總告訴孩子這裡危險,那裡很髒,不準做這兒,不準碰那兒,到頭來卻怪孩子膽小。
我們是否應該抑制「我懂」「我經歷過」「我知道什麼對你好」的念頭,解禁對孩子的各種不允許和束縛呢?
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不應該被我們禁錮。
很多事情孩子只有親身去經歷、去體驗,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這個世界充滿期待和熱愛。
人生就是探索未知的過程,想讓孩子樂觀、勇敢、自信,就要放手讓孩子去做、去嘗試、去探索。
成功會讓孩子有成績感,失敗則會讓孩子積累經驗。
10
懂得放手才是深愛——
你替孩子避開的風險,生活總會如數奉還;你替孩子走過的路,孩子仍然需要哭著自己重新走一遍。
孩子的成長,我們可以參與,卻不能代替,我們不捨得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就會讓他很苦。
我們總以為孩子是一張白紙,我們完全可以替孩子描繪、設計未來。
但孩子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顆獨一無二的種子,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適宜的土壤,但我們不能代替孩子成長,孩子需要自己成長。
孩子和種子一樣,只有歷經風霜、雨雪,挫折和挑戰,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孩子終將要學會自己面對一切,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長大!
[db: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