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1張

前幾天,幾個油膩中年聚在一起,聊到小時候整天「野」在外面乾的那些「好事」:

掏鳥窩,捅馬蜂窩,站在房頂上偷鄰居家的桑葚⋯⋯

孩子們聽得出神,就問:你們小時候怎麼那麼有意思?這些我們都沒玩過。

幾個大人面面相覷:可不,現在樹都不讓爬了,什麼什麼都不讓幹了,活蹦亂跳的孩子被當成植物養⋯⋯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2張

這讓我想起了一本書,《讓孩子做 50 件危險的事兒》。書中說,過度養育和嚴苛的安全標準,在保護孩子的同時,也切斷了他們探索周遭世界的機會,使得很多孩子成了「易碎品」。

沒錯,孩子都沒見識過什麼是危險,如何防范危險?

盡管我們的意圖是好的,但是孩子終究要獨自去面對各種危險。那些在孩子能力範圍內的小冒險,還是應該讓他們親自去體驗。

下面這 5 件看起來瘋狂又危險的事,你會讓孩子嘗試嗎?

❶舔 9V 電池

2 歲左右的孩子,逮什麼都敢往嘴里放,包括你未拔的手機充電線!

嚇死老娘了!

既然娃那麼喜歡玩各種舌尖上的實驗,不妨讓他嘗嘗「電」的味道。(真不是後媽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3張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4張

小妞跟媽媽搶著拆電池,嘗了一下,就要丟掉圖片來源:那小石

9V 電池,確保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讓他迅速舔一下金屬電極。再試一次,維持一秒鐘。

孩子會體會到微微一電的麻刺感。

這種怪怪的感覺,會讓他知道什麼是「電」

以後再也不用扯破嗓子喊「住手!有電!危險!」了。

我也是看了前面提到的那本書,自己「品嘗」了之後,才敢讓小妞嘗試的。

小妞當時的表情,沒有她第一次嘗芥末那麼誇張。不過舔了一下之後,就嬉笑著「媽媽,你再試一次」。

❷ 玩火

火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元素,學會控制它是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過程。有機會接觸和體驗,應該讓孩子玩玩火。

我小時候,大人不讓玩火,把火柴、打火機都收起來。我就趁大人午睡的時候,偷偷爬起來,擦火柴玩。

一開始擦不著,就一根根的試。

騰!火苗瞬間燃起,嚇得我趕緊扔掉。

媽呀,嚇死寶寶了!尖叫哭!我媽被驚醒,從床上一躍而起!

孩子的好奇心,壓是壓不住的。我們現在索性就跟小妞一起玩。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5張

小妞在爸爸的陪伴下試著點蠟燭圖片來源:那小石

一起點生日蠟燭,我跟她講,怎麼按打火機,會噴出火苗,離太近容易燒了頭髮。還給她買過燈籠,讓她觀察點了蠟燭放進去光影的變化。感受,燭油滴手上會很燙。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6張

小妞和爸爸在觀察「蠟燭的呼吸」,

打開玻璃罩,火苗瞬間變大圖片來源:那小石

夏天去郊區野餐,小妞還跟在朋友家幾個略大的孩子後面,大家一起搗鼓著生了火,烤了肉串。

回來她就知道,火可以點蠟燭,可以照亮,可以做飯,不過,火也很燙,用火要小心。

❸ 擁有一把小刀

發展心理學發現,3~4 歲的孩子,不需要幫助,自己就能使用剪刀;4~5 歲的時候,可以用剪刀沿線剪東西;5~6 歲的時候,能用刀切軟的食物。

更讓人驚訝的是因紐特人剛學步的小嬰兒就開始用刀

因紐特人也像我們一樣愛自己的孩子,只是他們膳食中的鯨脂極難嚼爛,因此需要借助鋒利的刀,來切割食物。在這一操作中,刀尖與孩子們的鼻頭,距離不過幾毫米

聽起來很瘋狂!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7張

讓孩子玩小刀,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割破手指怎麼辦?

聽過《睡美人》的故事嗎?在「公主會被紡錘刺傷而喪命」的詛咒下,國王和王后杜絕任何尖利的物品出現在公主的生活中。

結果呢,在嚴密的保護下,公主對尖東西毫無認識,不能分辨危險,也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最終,在一座古塔中,公主還是因好奇紡錘而被紮傷。

小刀是萬能的工具。不能因為怕孩子受傷,就不讓他嘗試。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8張

想想我們小時候,沒有卷筆刀不都是用小刀削鉛筆嗎?又有幾個因為削鉛筆受傷呢!

如果你不讓小孩接觸,他只會少項生存的技能。相比語數外,用刀具,可是一項更基礎,也更必要的技能哦。

幼兒剛開始接觸刀具,可以挑選那種兒童款的塑膠鋸齒刀,切一些比較軟的東西,比如香蕉、煮熟的胡蘿蔔。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9張

小妞在切「水果」,練習如何用刀

圖片來源:那小石

5 歲以後,如果孩子能熟練操作刀具,就可以換成小的削皮刀啦。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10張

5 歲的小寶在切梨,要幫爸爸做水果沙拉

圖片來源:小寶媽

切記,在孩子能熟練自行用刀之前,大人一定要做好監管

❹ 養一只「蟲子」

小孩怕蟲子的現象特別普遍:一只蜻蜓,一只蝸牛,甚至一只螞蟻,都能把很多孩子嚇得尖叫哭喊。

而這些蟲子,並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可是,為什麼孩子那麼害怕呢?

生物學家 Sabeena Esposito 認為,恐懼源於孩子對蟲子的不了解,而成年人對蟲子的負面反應又會「傳染」給孩子,讓他們覺得蟲子是怪異的、惡心的、嚇人的

Esposito 認為,和一些好像可怕的小蟲近距離接觸,會幫助孩子戰勝這種恐懼。

比如,用塑膠容器養一只蝸牛,讓孩子用放大鏡近距離觀察它的美與猙獰。

在養的過程中,孩子就會建立起相應的常識。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11張

說到常識,想起一個因缺乏常識而鬧出的笑話。

一群年輕人聚會吃大閘蟹,大家紛紛給螃蟹松綁,認真清洗,然後上籠。

估摸著快熟了,大家去廚房一看,驚呆了——蒸籠居然空了

四下搜尋,發下陽台、廁所、床底下、拖鞋里,到處都是螃蟹……

所以,也不一定非要養昆蟲,日常買回家的魚蝦蟹等小活物,都可以給孩子摸一摸,觀察一下,順便告訴孩子一些常識。

孩子不應該只負責吃現成的螃蟹,還需要了解蒸螃蟹不能解繩子之類的常識。

❺ 從高處跳下來

0~6 歲的孩子,會不斷用身體探索空間的奧秘。

一開始,為了感知空間,玩積木的時候他會壘高、推倒,不斷重復,且樂此不疲。

再大點,他開始對狹小空間感興趣,大衣櫃里、桌子底下,四處跟你躲貓貓

空間能力進一步提升之後,他會愛上爬高跳下的遊戲,他想用自己的身體來感知空間的大小,嘗試他能否做到。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12張

小妞正在嘗試攀爬,然後再從滑梯滑下

圖片來源:那小石

大人的態度呢?——危險!停下!

糟了,孩子不敢嘗試了。

如果忽然有一天,孩子冒出一句:「媽媽,我可不可以像貓咪那樣從房頂上跳下去?

你會作何反應?

與其出了危險追悔莫及,不如從小就讓孩子爬高上低,不斷探索,驗證他到底會不會飛

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在限制中消失的。

在玩耍中冒險,是孩子的本能

我們眼中的危險(danger),在孩子那里,其實只是冒險(risk)

比如,溜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掌握了特定的技能,就可以嘗試。

進化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孩子一出生,就具備了在玩耍中冒險的本能

為什麼這麼說呢?

想想早期的人類,他們一出生,周圍就危機四伏。他們不僅要迅速察覺、識別危險,還要能正確地應對危險——不管是自我保護,尋求別人的幫助,還是逃跑避險。

所以,冒險,這項關乎存活的本能,深深地根植於我們的基因之中。

早期教育專家 Ellen Sandseter 也認為,孩子天然需要嘗試危險和刺激。面對非常規的冒險刺激,孩子們一開始會恐懼,但隨後他們就能長出克服恐懼的新本領(Ellen Sandseter, 2011)。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13張

美國權威雜誌《大西洋月刊》發表過一篇文章,《被過度保護的孩子》,文中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意外是隨機的,無處不在的,我們以安全之名過度保護孩子,等於變相地剝奪孩子的獨立、冒險和探索精神

吊詭的是,我們的孩子實際上並未因此變得更安全,因為他們連基本的安全意識都喪失了

保證孩子安全的方式,不是給他提供多麼周到的保護措施,而是教他學會如何判斷危險

允許孩子去冒險探索,讓孩子不斷試錯,才能培養出良好的直覺,讓他們學會辨別什麼是危險,哪些需要謹慎應對。

小 結

最後,我們做父母的心中要有桿秤,掂量清楚以下幾個概念:

理清概念

1.危險(danger),是孩子掌握特定技能之後,可以去做的。比如,溜冰,很危險,但孩子掌握了技巧就可以不斷嘗試。2. 冒險(risk),是需要孩子小心去應對的,像前面提到的,玩火、玩水,在家長眼中是危險,但家長教給孩子技能,帶著他一起嘗試,就會變成刺激有趣的冒險。3. 危害(hazard),是那些我們一定不能讓孩子去碰的,會傷害孩子的東西,比如毒品。

還需要提醒大家,孩子不一樣,家長也各不相同。

某位家長覺得可以讓孩子做的事情,對另一位家長而言,可能就沒有商量的餘地。

同樣,對這個孩子而言是安全的事情,在另一個孩子眼里,也許就是瘋狂的。

每種活動都有風險,不過,大都可以通過安全的方式完成,只是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做一些規劃,也需要家長的陪伴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14張

小妞和爸爸一起踩水,感受水流的衝擊圖片來源:那小石

我們可以將冒險視作機會,與孩子討論其中的風險;也可以搭建「腳手架」,跟孩子一起制訂計劃、分步驟操作、採取合理的防范措施來降低風險。

讓孩子練習遊泳,他們將學會安全地戲水。如果從不讓他嘗試,他不但會偷偷去做,還可能以不安全的方式去做。

又或者,他們一生都不會去嘗試,而這,也許就是遺憾。◈

小 愛說

暑假來了,咱們既得想著怎麼幫孩子打發時間,還得考慮孩子玩耍、出行時可能遇到的各種安全問題。與其把孩子保護在完全無危險的「真空環境」,不如讓他在大人監督下適當冒險,他對危險才有真正的防范意識。

爸爸媽媽們,你家寶貝一定有驚心動魄的「冒險」時刻吧!有哪些有驚無險的探索故事呢?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15張

快來跟我們分享吧~

更多精彩文章請戳:

👉這種免費又益智的玩具征服了全球小孩,你家孩子還沒玩過?

👉身家3000億猥褻9歲女童:阻擋伸向孩子的黑手,很多父母都沒做到這3點

👉當心!這種奇葩的教養方式,正在悄悄偷走孩子的尊嚴、自信,還有智力

參考文獻

Rosin, H. (2014). The overprotected kid. The Atlantic, 19.

Sandseter, E. B. H., & Kennair, L. E. O. (2011). Children’s risky play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The anti-phobic effects of thrilling experience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9(2), 147470491100900212.

〔美〕基弗爾·塔利〔美〕裘莉·施皮格勒 著,胡婧 譯,《讓孩子做50件危險的事兒》,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08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帶孩子去做危險的事 未分類 第16張

好文認證,戳一下~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