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美術館,除了是藝術殿堂,還是家長「放養」孩子的好地方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內的大多數家長對下一代都採取「富養」的方式,都想給孩子最優越的成長條件:吃優質的食品,穿好看的衣服,玩酷炫的玩具,甚至帶著孩子周遊列國,在他們身上非常捨得「投資」。

然而,西方國家的父母卻很少有給予孩子在物質層面上的各種富足。尤其是在德國,你會發現這裡的兒童穿著都非常樸素,吃的也很簡單,很少會有手機或高級玩具,但這並不妨礙孩子們快樂地成長,德國兒童也沒有「輸在起跑線上」。

德國人對於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方式,到德國各大城市走一趟,也許就能明白一二。「富養」孩子這個概念,在德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截然不同的做法。

其實,德國被譽為「博物館之國」,全德國有超過6000座博物館,涵蓋藝術、歷史、科技、自然等各個方面,德國人出於對文化的敬重,對歷史的敬仰,造就如此之多的博物館,供後人學習參考。

在德國南部名城慕尼黑,市中心有一個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的區域,被用作博物館區,這裡有一系列的國立博物館,包括藝術繪畫博物館、工業設計博物館、科技創新博物館等等,這些博物館門票都不貴,每個周日甚至實行1歐元的博物館通票,為市民逛博物館提供了便利和優惠。

德國孩子可以說從小就是浸泡在博物館裡長大的。在慕尼黑,博物館裡經常看到推著嬰兒車的小baby、抱在懷裡牙牙學語的小寶寶。德國孩子從上幼稚園開始到高中畢業,每個學期都會組織參觀各類博物館。

德國孩子在博物館裡得到了最好的「富養」,從小在博物館裡熏陶,培養他們對文化、歷史、藝術等各方面的興趣,讓這些人類歷史文化遺產成為了孩子們的「玩具」,使得他們的精神世界無比的富足。

德國幼稚園的老師,被看作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職業。她們會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讓他們做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情,定期帶孩子們去博物館,實地講解,不僅給予孩子豐富多彩的知識和資訊,還能學習到教室裡學不到的社會常識和禮儀公德。

事實證明,這種培養下一代的方式確實有用,德國歷史上出了馬克思、叔本華、尼采、歌德、貝多芬、莫扎特、愛因斯坦等名人,還創造了奔跑、BMW、西門子、徠卡等世界名牌,獲得諾貝爾獎的德國人超過200人。看到這裡,你讚同把孩子帶去博物館嗎?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德國的美術館,除了是藝術殿堂,還是家長「放養」孩子的好地方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