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見的父母,不會錯過孩子成長的這件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孩子是父母的軟肋,亦是父母的鎧甲。父母之愛子則為計之深遠,為了孩子,我們願意傾盡所有。

但即使給孩子再好的環境,沒有陪伴,孩子的內心就是一座「孤城」。

更重要的是,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自己的規律,都有自己的花期,且不可逆。

為人父母,「陪孩子」還是「拼工作」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朋友圈熱傳文章《寶貝對不起!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道出了多少為人父母的無奈。一面是想給孩子、家人好一點的物質條件,一面是抽不出時間陪孩子的現實。

為了攻下手裡的項目,作為爸爸與丈夫的他已經延續一周吃住在公司了,拼盡全力的加班,但他還是錯過了女兒的生日。

他們是有多想抱著孩子,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放開。

但為了給家人好的生活環境,他可能還會錯過女兒的升學日,跟老婆的結婚紀念日。

相信世上沒有哪個父母,願意為了一份可以替代的工作,錯過自己孩子唯一一次的成長!

愛孩子,更要愛自己

有人說,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

很多時候,我們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但唯獨不是自己。每天要扮演各種角色忍著脾氣面對各種人,不斷給自己灌輸「成熟」「高情商」的行為準則,但有時候真的很累。

每天都在加班,就怕哪一天閉上了眼睛,就再也睜不開了。

天涯34歲副主編在地鐵猝死,據說其工作拼命,常常熬夜;

某網路公司研發人員,48小時不眠不休工作,最後在睡夢中猝死;

某工程師延續工作34小時,因超負荷而猝死;

本地知名的地產廣告策劃人, 37歲被查出胃癌晚期;

某月薪2000塊的環衛大叔,為了圓女兒的體操夢,7年吃了2噸清水掛面,就為了每天多省出兩塊錢。

自從為人父母後,總希望能給孩子更好的物質基礎,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給他們的未來爭取更多自由選擇的權利。

但是,當我們拼命往前沖的時候,可能忘了孩子成長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還有好好的照顧好自己。

家庭教育裡,爸爸不可替代

我們常說全職媽媽不容易,但在「喪偶式教育」的背後,其實,常常有一個不作為的爸爸。

中國的爸爸參與孩子成長的主要方式,大概就是為孩子提供經濟支持。他們常把自己定位為家庭的經濟提供者,而非孩子的人生導師和良師益友。

但從小由爸爸照顧長大的孩子會比同齡人的智商更高、知識面更廣、性格更獨立也更加健康。

這是由於男女的思維差異所產生的不同教育方式形成的。

某明星曾在兒子吸毒被曝光之後說:「孩子成為今天這個樣子,我有很大的責任,我教育孩子很失敗。」

事業心很成功的他,顧家的時間很少。年輕時,與兒子難得見面都是在午夜12時以後,可那時孩子常常已經睡覺了。與兒子很少見面的他,就是見了面,也沒有過多的親熱和交流。

平時,他和兒子說話,也很沒有耐心,沒說幾句話,感到話不投機,動輒就罵,再不行就一個巴掌打了過去,這讓兒子更是對他這個父親敬而遠之。

這種生活時間長了,父子之間就有了一種怨氣。

一次,母親看到兒子在日記本裡寫道: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爸爸能到學校接我放學,因為,我們班上許多同學的爸爸每天都來接他們放學,可是,我一次也沒有。」

原來兒子上學後,他從來沒有到學校去接過。

一次他真的就去學校接孩子,可是,等到學生全走光了,也沒有接到兒子,原來他去小學接,而孩子已經讀國中了。

「子不教,父之過」,即使給兒子打下了豐厚的家業,可他依舊是個不及格的父親。

這就是中國式爸爸一個奇怪的現象,越不陪伴孩子的父親,往往越喜歡批評和指責孩子。

常說,中年男人很孤獨,活得不如狗。在外辛苦打拼,但到頭來,老婆孩子都不理解。但,每位爸爸都應該知道,家庭教育裡,自己是不可替代的角色。

沒有非你非做不可的工作,只有瞬間長大的娃,父母越早明白這個道理,孩子越幸運。

更何況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父親主動做家務,參與家庭生活,更利於女兒將來做集團CEO、領導層等的職業,有利於孩子養成責任感和擔當。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學學科學育兒

父母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天性,但低質量和充滿控制欲的陪伴,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關於陪伴,很多父母常會有一種誤解,認為孩子每天可以見到自己、偶爾坐在孩子身邊自己玩自己的也叫陪伴。

其實,陪伴並不只是陪著,也不是時間的長短,而是要有互動,哪怕是每天晚上15分鐘,放下手中的事情,跟孩子全心全意地共讀一本繪本書。

最怕的是,在你所謂「陪伴」孩子的時候,你的疏忽、你的知識盲區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養育一個生命責任何其重大,真的是需要父母全力以赴。

是時候放下手機,蹲下身來,以一顆謙卑的心和孩子一起玩耍,盡情享受當下每一刻了。

我想,為人父母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生孩子不容易,教孩子更不容易,既然生了他就要教好他。

於是我們學習成長,希望將來,孩子都能因為我們的教育而驕傲。

越早明白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就能常保有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孩子只有一次的成長機會,家長需要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孩子,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孩子成長有關鍵期

哈佛心理學教授吉爾博特說:「十年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因為孩子的成長真的是有關鍵期的。

關鍵期,又稱最佳期、敏感期、臨界期、轉折期,是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每個時間段都是孩子某方面形成的最佳時期,這需要家長們的關註和重視。

就比如,0-3歲是孩子成長和動作發育的的飛躍時期,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這時候需要爸爸媽媽的細心呵護,進行觸覺、前庭覺、本體覺、視覺空間、聽覺感知等基礎訓練,進而達到身體機能的提升。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所以,我常常告訴自己,要珍惜現在,要科學育兒。再忙,也不要缺失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而3歲以前則是建立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期,你給他的每一個微笑,每一個擁抱,你與他的每一次共讀,陪他玩的每一個遊戲,都會在他心裡留下印跡,是他成長後能獨立面對這個世界的底氣。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 有遠見的父母,不會錯過孩子成長的這件事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