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蘿莉做作業被爸爸打,報警找警察評理:榜樣教育不是隨便說說的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有個小蘿莉非常生氣地報警說:爸爸在做作業的過程之中,不僅自己不會,還吼罵她,拿東西打她,警察蜀黍來了之後,小蘿莉控訴老爸的行為,聽起來句句在理。

「他下了班說沒有喝酒,回來就騙人,還總是喝醉酒回家,而且總是吐,一回家就睡覺,不管我也不管媽媽,就一直看手機。」

自己明明喝酒了,卻不承認,這不明顯是一種不誠實的體現呀。

如果這種行為發生在孩子身上,大人可能非常生氣,會怒斥孩子撒謊,但是爸爸採取的是雙標政策,自己喝酒不承認,孩子可是都看在眼裡呢。

​「今天我做作業的時候做錯了,他還用東西打我。」

「他也不會做作業,我教他英語,他還是記不住。」

孩子做作業做錯了,他就用東西打了孩子,但是孩子教他英語,他自己都不會,孩子自然也不服氣。

孩子的這種不服氣來源於對家長平時的細致觀察:

孩子覺得家長做得都不對,憑什麼就要孩子那樣做?這很顯然是一種雙標,自然無法服眾。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中指出:父親的生活習慣不僅關係到自己的健康,還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原件本身都有錯誤,怎麼能要求復印件一點錯誤都沒有,難道他是智能化的自動改正嗎?

詹姆斯.鮑德溫曾說,即使孩子們不聽父母的話,卻很擅長模仿父母的行為。

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榜樣教育,榜樣教育做得好,不必父母說什麼,孩子自然會變好,父母說一套做一套,孩子不服氣,自然也就無法達到效果。

有位心理學家曾經就榜樣起到的效果,做過一項實驗,他們分別用現實人物,電影和卡通片的人物,都是攻擊型來做實驗,結果發現,無論是哪種形式,都導致了孩子產生模仿這種攻擊性的行為。

在另一組實驗中,他們將兒童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對榜樣的攻擊行為進行獎勵,另一組進行了懲罰,結果是看到被獎勵的一組會比看到被懲罰的那組,有更多的攻擊性行為。

因為,在孩子眼中,那種行為是被獎勵的,孩子,完全是在看到大人的行為而做出相應的舉措和行為。

​父母平時該如何做好榜樣教育?

孩子無時無刻都在模仿,不要雙標

從小到大,孩子在成長學習過程中,最初就是通過模仿來實現發展的。孩子天生都具備這種天賦。

大腦具有擁有模仿能力的神經細胞是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不僅是孩子在做各種動作時很活躍,在觀察別人如何動作時也非常活躍。這種鏡像神經元會促使孩子模仿他人的動作,設想他人大腦中的意圖,通過模仿推己及人,了解對方的各種情緒,從而變得善解人意。

從這種模仿中可以看得出,孩子無時無刻不再觀察著大人的一舉一動。父母自己做得不對時,

父母不要覺得孩子小,就用雙標。

父母平時做事需要始終表裡如一

記得有一次帶孩子坐公車車的時候,下車時有一個媽媽就特別生氣的,對自己的兒子幾乎是怒喝:你怎麼這麼笨呢,我讓你上車的時候彎下腿,就不用買票了嗎,你卻偏偏挺直了身子上去,售票員能不叫你去打票。

孩子看上去蔫蔫兒的,感覺自己做錯了很大的事情。明明是一元錢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明明過錯就在大人身上,為什麼去把所有的錯誤都推到孩子身上,而且教會了孩子去不誠實,當這種不誠實反射到自己身上時,又去吼罵孩子。

自始至終,父母始終應該是表裡如一的。

教人先教己

有位媽媽,想讓聖雄甘地幫自己孩子改掉吃糖的壞習慣。於是去求助甘地,甘地答應了,但是對那位媽媽說,請兩星期後再來找我。

兩星期後,當那位媽媽找到甘地,忍不住很奇怪地問他:「為什麼要兩周後才能來找您呢?」甘地說:「對不起,夫人,因為兩周前我也愛吃糖。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能要求您的孩子做到。」

這就是甘地,他之所以成為受人尊敬的領袖,因為他即便面對的是一個孩子,也會尊重他,他自己做不到時就不會擺出聖人的權威來教訓孩子。

而以身作則是榜樣教育的關鍵。

父母的榜樣教育,是比批評更有溫度的教育方式,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批評,只會引發孩子內心的逆反和不服,而榜樣教育,卻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簽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註點讚並轉發!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小蘿莉做作業被爸爸打,報警找警察評理:榜樣教育不是隨便說說的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