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早晚要長大,別等這三大問題出現了才後悔焦慮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前陣子跟幾個當媽的前同事聚會,發現有三大問題真是焦慮觸發器啊,媽媽們說起來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雖然這些媽媽們的孩子都稍微大一點,上幼稚園了,但是我覺得她們遇到的問題太典型了,非常值得所有寶媽特別是小齡寶媽注意。這三大問題是:

離了媽就不幹,一吃飯就犯難,以及不聽話的小霸王

很多人會說這是進入幼稚園時的「綜合症」,其實,這些問題不是在踏入幼稚園大門那一刻突然出現,入園僅僅是焦慮的一個集中爆發期,家長擔憂的問題根源的種子其實早早埋下了。

1

典型問題之一:

離了媽就不幹!

燕子媽給我描述了一下她家每天早上的場景

「從起床的時候開始不高興,穿衣服各種不讓,吃飯故意磨磨蹭蹭,到了出門的時候演進到高潮,時而聲嘶力竭、時而梨花帶雨裝可憐,總之就是掛在脖子上死活不肯離開媽!幼稚園是非常好的,老師都極其盡責,在學校的時候也還好,就是離開家的時候特別誇張!」

一般孩子上幼稚園哭也就持續一周或者一兩個月,但她家這小燕子夠厲害,這個戲碼已經上演整個學期了,持久力完全超出父母想像,用盡了各有辦法都見效甚微。燕子媽說,真是不明白,有些孩子貌似就能輕松度過分離焦慮期,自家的娃到底是什麼問題?

我們都知道,在寶寶1歲多的時候,媽媽只要離開視線,孩子就會一下子不安起來找媽媽。這個階段的分離焦慮來自於孩子沒有建立「客體永存」(是指知道某人或某物雖然當時看不見但仍然是存在的)的觀念。

然而3歲後絕大多數孩子已經有了「客體永存」的概念。這個時期的分離焦慮,最重要的潛在原因是沒有建立好安全型的迷戀關係(在排除了幼稚園的問題的前提下)而且很多媽媽像燕子媽一樣,越是安全迷戀沒建立好,孩子越黏,黏到媽媽無法承受,就強迫孩子離開,這個離開的過程處理不好,又進一步傷害親子關係,陷入惡性循環。

所以在我看來,和孩子建立親密、互相信賴的親子關係真的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我回憶起來雲寶入園的時候真的是一次都沒哭過(當然一定程度的哭是正常的)。雲寶讓我最省心的是,有什麼情緒能與我及時的交流,而且通過平時我跟她的遊戲和玩耍,她經常接觸新鮮的事情,對新環境、新玩兒法、新規矩非常的習以為常,而且她非常信賴媽媽說的話,這些都幫助了她順利度過入園焦慮期。

真正走到燕子媽這個地步,問題就變得很龐雜了,媽媽們都千萬不要到了這時候才來關註親子關係問題。當然,我認為小步的用戶在這一點上都做得要好很多,我們之前在核心課用戶裡做過一個調研,大家公認小步對大家最大的幫助就是增強了親子關係,這也是我覺得最自豪的小成績。

小貼士:在遊戲中,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愉悅感會不斷加強,孩子對新奇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會不斷提升,這些都會幫助建立安全的迷戀關係,孩子離開父母時不再焦慮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典型問題之二:

自理能力差,不能獨立吃飯

吃飯,竟然是我們當天四個媽中三個都頭疼的問題。孩子一進幼稚園,吃飯的問題就會變得非常尖銳,因為老師沒時間一個個去喂。很多家長以為孩子餓幾天就學會吃飯了,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湯圓媽說她家孩子不到半年時間竟然掉好幾斤肉,眼見著那個小臉就尖下去了,簡直心疼得不行。栗子媽更鬱悶,說冬天吃飯吃得慢,天天等於在吃涼透了的飯,搞得腸胃很虛弱,半年間跑醫院了三四次了!

幾個媽媽還感嘆道,孩子吃飯慢,不僅是吃不好的問題,自尊心還會受到打擊,長此以往,養成做事兒磨磨蹭蹭的習慣,上了學了更麻煩了。

有關吃飯,我們專門有一篇文章講好好吃飯的(《從根本上解決吃飯「老大難」問題,其實並不需要「鬥智鬥勇」》)這裡就不多說了。但是我印象特別深的是,栗子媽當天帶著栗子來參加的聚會,我仔細觀察了一下栗子,吃得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是勺子拿得不好。每次舀菜都得折騰好久,這能不慢嗎!所以啊,有些問題,剛開始的時候,是孩子基礎能力問題,比如精細運動能力不好。但是拖時間長了,習慣問題、情緒問題、自尊問題全都上來了。

基礎能力的培養一定是功夫在早期、功夫在平時、功夫在遊戲中的。精細運動能力就是一個特別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基礎能力,總覺得站走爬都會了就萬事大吉,但殊不知手眼協調、手腕的平穩、手指的靈活這些都跟未來孩子的自理甚至上學以後的寫字畫畫等學習能力緊密相幹,手腦相通,這個能力更是會影響孩子的智商發展,一定要重視起來。

比如,我們核心課中有一個「 倒倒換換 」的遊戲,那是以前雲寶經常玩兒遊戲,特別簡單,用準備兩個盛有豆子的碗,讓孩子來回舀,不僅讓寶寶學會了用勺子,還鍛煉了手腕關節、握力、手眼協調能力。

小貼士:精細運動練與不練、練多練少差別巨大,因為孩子剛接觸精細運動相幹的遊戲,很容易有挫敗感和抗拒,這時候家長正確的引導以及安排有趣多樣的活動很重要。

典型問題之三:

小霸王愁死人

湯圓媽媽說,跟老師一聯繫,她就緊張,因為她看得出來老師很克制委婉的跟她提出,湯圓實在是「規則意識有點差」,是班上的社交困難戶……說起來,湯圓的各種狀況真是頻出:

愛跟別的小孩兒去搶東西

不懂先來後到

愛動手打人

總是在教室亂嚷嚷

這一看,看起來是「社交困難」,實際上又落到規則意識的培養上了。都說幼稚園是孩子步入的第一個「小社會」,從這裡開始就存在很多規矩,那麼孩子要逐漸的去習慣這個世界是有各種各樣規則的,與同伴或者老師相處是需要遵循這些規則的。從小在家規則意識很淡漠的孩子,到了學校就會相當不適應。

規則無處不在,我特別想說說親子遊戲中的規則,這其實是規則意識養成的重要助力。有些教育方法很偏激的主張三歲之前,孩子想玩兒什麼就玩兒什麼,不要給他們任何的規則。但其實,美國的早教協會就發布過這樣的報告:三歲前,家長有引導性的陪孩子玩規則遊戲和活動,至少占到總遊戲時間的一半左右。

為什麼呢?因為由家長引導規則的遊戲,可以幫助孩子在遊戲中學會聆聽規則,理解規則,遵從規則。同時,讓孩子知道當自己和這個規則發生了沖突了以後,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處理,也對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有鍛煉。

而因為孩子天生愛玩,在遊戲中培養規則意識,是相對愉快的,所以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

比如我們的核心課中就有一個經典的「走和停」的規則遊戲:播一段音樂,音樂響起,孩子就可以走,音樂停,就要停下來。這是最簡單的,也是孩子愛玩的規則意識培養遊戲。大一點的孩子玩兒這個遊戲還可以與家長互換角色,讓孩子感受一下發號施令的樂趣,以及期待自己的指令被服從的感受。這樣多練習,進入學校以後,就能更容易的理解老師發出的各種指令和規則,不會成為小霸王了。

小貼士:用快樂的遊戲規則來代替生硬的讓孩子反感生活規則,在遊戲中一點點浸潤孩子的規則意識,潤物細無聲。

2

跟媽媽們交流以後,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教育一定要有前瞻性。既然這些都是前人踩過的坑、是預期有可能會出現的「焦慮」,那不如「未雨綢繆」!很多問題不要指望到問題出現甚至很嚴重的時候,去找什麼專家要一兩句金玉良言、一兩個通用的法子,一夜之間華陀再世。

未雨綢繆的智慧就在於一個「備」字。在家早教最大的價值,就是通過系統的訓練,用孩子最容易的接受的方式,日積月累的幫助孩子健康智慧的成長,特別是幫助家長在實踐中理解如何有效的引導,建立美好的親子關係。這才是我理解的早期啟蒙教育的關鍵。

還沒有加入小步核心課的寶媽寶爸們,去試試吧,這確實是小步能給大家的最大幫助,也是被上百萬家長驗證的正確選擇!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寶寶早晚要長大,別等這三大問題出現了才後悔焦慮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