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麼總鼓搗一件事?不要焦慮,腦科學告訴你大腦發育的秘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寶寶一整天都在吮吸自己的手指,吮吸得特別津津有味,還一臉饜足;寶寶拿著一個球不停地扔扔扔,媽媽配合著撿給他,會特別開心;睡前講故事,寶寶總是要求聽一個故事,幾十遍了,還是聽得津津有味,如此的「重復」,每個寶寶都有,而且寶寶越小,行為重復的概率越高。

做這件事,我開心

那麼,寶寶為什麼這麼喜歡重復呢?這跟大腦的發育有關。

6歲前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寶寶出生時腦重是成人腦重的25%,到6個月時是成人腦重的50%,2歲時是成人腦重的75%,5歲時為90%。腦的發育受到學習與經驗的影響。對寶寶來講,他們的任何動作、行為都是學習方式,也是經驗的來源,都會在大腦中形成神經回路,促使大腦皮質增厚。

對寶寶來講, 重復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和體驗方式。寶寶重復做一件事情,一般都是在對於這件事還沒有熟練掌握或者心理髮展還沒有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時候,需要通過不斷重復幫助自己學會、記憶得更牢固,認識得更深入,在這個過程中寶寶還能體驗到成功和進步的快樂,心情大好。

重復不但幫助寶寶習得了某方面的知識,提升了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大腦發育。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講,學習經驗在腦中以突觸連結的形式保存,當個體習得新的知識、經驗時,腦中神經元之間的聯結增加,表現為新突觸、新的神經回路的形成,或已有神經回路的鞏固和修正,使得突觸的數量或形態發生改變。

大腦裡突觸聯結的數量越多,大腦皮層上那些大大小小的褶皺——溝回越深,大腦皮層的表面積越大,寶寶的智力更加達,思維活動越高效。過多地重復練習,不能促使神經元之間形成新連結,只是強化了已有的連結門路,導致血管密度增加,突觸數量不變,寶寶的重復卻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寶寶能夠恰到好處的掌握重復的程度。

神奇的突觸

神經細胞也叫神經元,是大腦的基本構成單位。來自環境的閾刺激使得神經元通過電脈沖的形式將資訊從細胞體向外沿著軸突傳送到軸突末梢,與另一個神經元接觸形成突觸,突觸前膜釋放神經遞質,突觸厚膜接受到這些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使得該神經元放電,將這些信號傳送到它鄰近神經元。通過這個過程,信號沿著龐雜的、貫穿大腦的神經元通路,從一個神經元傳到其他的神經元,形成形成神經回路。神經回路的重復激活將它們以聯結的形式聯合在一起,從而構成記憶痕跡或印記的創建。

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研究人員通過B超就可以看到他們在一遍一遍地吮吸自己的手指,正是基於這樣的重復練習,寶寶一出生就會卷起舌頭,條件反射般地吮吸媽媽的乳汁了。 

嬰兒最初的、也是典型的重復是重復動作,嬰兒有規律的重復動作是動作遊戲的最初方式。有規律的重復動作是指嬰兒沒有目的的、重復進行的大肌肉動作,比如,踢腳、搖晃身體、伸出胳膊等。這種重復動作出現的比較早,6個月的時候達到高峰。有研究顯示,1歲內的嬰兒有5.2%的時間在做重復動作。

嬰兒有規律的重復動作也出現在親子互動中。比如,媽媽伸手,寶寶拉住;媽媽看書,寶寶也翻書。但是,這樣的動作數量會越來越少。

當寶寶要爸爸媽媽撿球、扔球、反覆讀一本書的時候,有的父母會很煩,老是這個,有意思嗎?要知道,寶寶很聰明,他們的重復是有時間限度的,每一次重復都是「新體驗」才會讓他們不停地重復,超過了這個限度,寶寶的興趣點就會發生轉移,改變重復做的事情。

在重復做一件事情的過程中,寶寶感到非常開心,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寶寶享受到了擁有新本領的快樂,以及在掌握的基礎上能夠按著自己的意願改變的掌控感。等過了一段時間,寶寶發現他再也不能從這件事情中找到新感覺時,自然就會把興趣轉向新的事情。

當然了,作為聰明媽媽,當寶寶重復一件事情的時候,除了配合,還可以提高一下寶寶的行為。比如,寶寶扔球,媽媽撿起來,寶寶哈哈大笑後,再扔。這個過程中,媽媽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刺激元素,比如把躲貓貓、親親、拍拍加入其中,或者給寶寶換個扔的球球,或者一邊撿一邊唱歌、跳舞,等等。總之,寶寶受到的刺激越豐富,他的大腦就越活躍。

由此可見,孩子在某段時間重復地玩某個固定的遊戲或玩具,是生命個體發展的需要,是孩子大腦發育、理解事物,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需要被外界支持。成人世界的理解和支持要遠遠好於厭煩和制止。

6歲前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而且年齡越小腦在結構和功能上的適應和重組能力越強,滿足寶寶的需要,陪伴寶寶適度「重復」,就是促進了寶寶的大腦發育,支持了寶寶的成長。

實用育兒心理

兒童心理分析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寶寶為什麼總鼓搗一件事?不要焦慮,腦科學告訴你大腦發育的秘密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