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孩子的一生!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母親大學

點擊關注

每一個幸福快樂的媽媽

都在「母親大學」找到了力量

PART 1

努力去討好身邊的人,試圖去融入他生活的環境

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孩子的一生! 親子 第2張

六一匯演要進行選拔比賽了,每個班都要出三個節目。苗苗能歌善舞,是老師特別中意的一個人選。可是,在表演節目那天,她卻拒絕表演,在老師百般哄勸下,苗苗才說了,如果她去表演,李曉亞就再也不和她玩了。

她媽媽看到她這樣,又氣憤又無奈,說苗苗從小和李曉亞在一起長大,在一起玩的時候,什麼都是聽李曉亞的,新買的玩具,只要李曉亞想要,即便自己是一萬個不願意,最後也會給李曉亞玩。

後來,老師和李曉亞媽媽溝通了一下,這事才得以解決。但是,苗苗臨場發揮卻特別不好,因此落選。

很顯然,苗苗是在討好李曉亞,而且,她也習慣了這種和李曉亞在一起的相處模式,也無法控制自己討好的行為。

《少年斯派維的奇異旅行》中的斯派維,他有一顆聰明絕頂的大腦,十歲的他就發明了永動機。可是,他也都知道,爸爸愛弟弟多一點,因為弟弟像爸爸一樣有牛仔的個性和愛好,而他只是一個喜歡圖紙和科學的小宅男。

在學校和家里他都不被認可,於是,他努力去討好身邊的人,試圖去融入他生活的環境。弟弟喜歡玩槍,他就繪制槍的聲波圖,他想著這樣就可以和弟弟一起玩了,結果卻導致弟弟玩槍走火而死亡。

即使父母沒有批評他,可是,他那一顆敏感的心,卻總覺得自己有責任的。如果他不去討好弟弟,也許,一切都不會發生。可他控制不住討好弟弟,以及身邊的所有人。

從幼兒成長髮展來看,他們對家人是有要求和需求的,甚至,會耍一些「手段」來滿足自己,這才是符合成長規律的。

什麼時候他們會變得小心翼翼,察言觀色,把自己的想法隱藏,一切以別人高興為準則,成為了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呢?

也許就是從感到自己被孤立的時候,因為一個孩子很難獨自面對和承受自己的孤獨感,為了得到那一份愛和關注,他會刻意的去做些什麼,來迎合父母的期望和需求,從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和讚賞。

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孩子的一生! 親子 第3張

PART 2

討好型人格並不是孩子天生就具有的性格

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孩子的一生! 親子 第2張

討好型人格並不是孩子天生就具有的性格,而是跟父母平時教養的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有些父母本身對自我、對家庭缺少積極認同和價值感,為了自己的面子,強迫孩子去聽從自己的安排。比如,當孩子調皮的時候,他們會說:「乖一點,不然別人會討厭你」,「你要分享,才會有好朋友」,有時,甚至不惜犧牲孩子的利益或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去滿足別人。

一個朋友搬了新家,為了女兒可以盡快有要好的朋友,她經常會邀請別的小朋友來家里做客。有一次,小朋友弄壞了女兒特別喜歡的一個玩具,當時她女兒就不高興了,生氣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朋友批評自己的女兒小氣,說她這樣以後不會有朋友的。等到同學和家長走的時候,還不顧女兒的反對,把一個芭比娃娃送給了女兒同學。

家長的這種大方,和不顧孩子的感受,就是在給孩子傳達一個信息——你的感受不重要,別人開心才好。

在父母潛移默化的言行影響下,孩子就不知不覺中形成了,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同和喜愛來做事,哪怕委屈自己,犧牲自己的感受,極容易變成了一個「討好型」的小孩。

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孩子的一生! 親子 第5張

1、父母關係不和諧,家庭不幸福

如果孩子所在的家庭環境是父母常常大吵大鬧,冷言冷語,甚至,時不時來一場「華山論劍」,而事後,關於孩子的安撫工作沒有做好,比如,告訴孩子我們不是在爭吵,只是在討論,可能聲音有點大。而且,和好也要當著孩子的面。沒有做到這些,也會增大孩子成為「討好型人格」的幾率。

不和諧的家庭環境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在他們的認知範圍內可能認為由於自己的「不聽話」或者「不懂事」讓爸媽生氣,所以這個時候,他們就會努力讓自己變得聽話,迎合父母的想法,強化自己察言觀色的能力。但是,如果在父母爭吵後,告訴孩子,和他們無關。

有一段時間,弟弟和弟妹因為一些家里的瑣事經常爭吵,而之前那個經常嚷著買玩具,要去遊樂場的小侄兒,突然變乖了,會小心翼翼地問弟妹:「媽媽,我自己吃完了飯,你心情好不好?」「我乖乖睡覺,你就開心吧?」

從一個喜歡說「我不喜歡你了」的孩子,搖身一變,非常注重別人的感受,說明他在改變,在他爭吵的環境里,他努力做好自己,因為希望這樣父母不會爭吵,很顯然,也增加了他變成「討好型」人格的孩子。

2、經常否定孩子的家庭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如果長時間去用否定的態度去教育孩子,容易讓孩子形成自卑的心理,同時也容易形成討好型的性格,從而希望以此得到父母的肯定。

孩子畫了一幅畫,歡喜地希望得到表揚,你卻說:「畫的什麼亂七八糟的」,孩子想要一個玩具,你說:「我們家窮,買不起那麼多玩具」。久而久之,孩子變得聽話、懂事,得到了別人的稱讚,但實際上孩子是膽怯懦弱,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和想法。

PART 3

寫個小標題

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孩子的一生! 親子 第2張

「討好型人格」會讓很多人錯誤地認為這是一種「善良」,認為吃虧是福,但實際上,「討好型人格」的危險在於,孩子在成人後習慣性地用這種思維方式去處理其它社會關係,「討好」也會大大地降低幸福感。

《少年斯派維的奇異旅行》里的斯派維後來決定一個人離家去領獎,在路上,即使饑餓難忍、孤獨和害怕,可是,他戰勝了自己,學會了在意自己的感受,不用再去討好任何人。

父母在平時的生活里,如何避免把自己的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呢?

1、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0-3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父母無條件的愛,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營養」。

即使孩子犯了錯,父母在批評教育後,也不忘了說一句「我依然愛你,因為你是我的孩子」。

無條件的愛,讓孩子內心獲得滿足,心里不會因為愛的匱乏,而去關注別人是否關愛他,也不會為了得到別人的關注,去討好別人。

不缺父母愛的孩子,心理才是自信和健康的。

2、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

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

父母長期的高壓和專zhi主義的教育方式也容易引發孩子的「討好型人格」模式。

允許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給孩子選擇和參與意見的機會,即使意見不同,也要跟孩子解釋,為什麼父母的想法更好,這樣的有商有量,不會打擊孩子的積極心,也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

有自主選擇權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有主見,不會隨便依附別人的想法,在有異議的時候,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

3、培養孩子充實富足的內心

培養孩子充實富足的內心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在「討好型人格」孩子的認知中,他們通過「討好」別人的方式,來獲得讚賞和認可。

父母應當引導孩子多關注自己,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通過努力和提升自己,去獲得別人的讚許和認可。

比如,發現孩子的興趣,加以培養,發展特長。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就感、自我確認感、自我滿足,當自己足夠好的時候,自然能贏得別人的關注和讚美。心若盛開,不怕別人不來。

4、多些欣賞和鼓勵

多欣賞和鼓勵

孩子年齡小,自我認知能力欠缺,對自我的認知只能來自父母的評價,在教育的孩子過程中,父母多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用欣賞的態度,去鼓勵他們,孩子才會信心百倍去發揚自己的優點。

得到欣賞和鼓勵的孩子,自我價值感強,不會為了獲得別人的讚賞,而去討好和迎合別人。

心理學家Harriet Braiker寫過一本書《討好是一種病》,在書中她寫道:

「很多討好者,已經不是簡單的取閱他人,而是無法控制地討好他人,下意識地犧牲自己,甚至對來自他人的讚賞和認可上癮。」

一個人在好好愛自己之後,才能更好去關心別人。「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因為過度去迎合別人,而失去了很多快樂和幸福,這本身就是違背成長規律,長大以後,也注定會成為一個內心缺乏幸福感的人。

讓孩子成為一個會「討好」自己的人,這才是父母需要做的一件事。

END

作者丨多多黛 來源:噠噠BabyID:dadababyabc

作者簡介:多多黛,80後女子。一手文字,一手生活。想把世間所有的美好,都寫給你們看。

父母成長一小步,孩子成長一大步,

我是一切的根源,愛是最好的答案

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孩子的一生! 親子 第7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