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我聽過許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句臺詞來自電影《平凡之路》,作為其經典臺詞慢鏡頭在文藝界廣為流傳,王珞丹抽著煙說這話看盡世態炎涼人生路,儼然一副過來人的滄桑。不少網友感嘆,不經歷風雨的人生是說不出這樣的話的。
對此,我倒是持反對意見,只因這句話同樣在育兒領域流行著,只不過被家長們稍微更改了一下,變成了「我說過許多大道理,卻依然教不好一個娃」,其中心酸,誰有娃誰知道,有六歲以下娃的寶媽尤其懂。
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的文明要求家長不能動手,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要溫柔對待,不僅不能打罵,還只能講道理,免得刺傷小家夥們脆弱的自尊心。就在家長們忍無可忍不打算再忍的時候,終於有腦學家站出來發話了:小孩子不聽話,家長講道理才是大錯特錯,講故事才是聰明的做法,原因很簡單,我們分模塊講解。
人類的大腦構成
根據腦學家的解釋,人的大腦分為爬蟲腦、舊哺乳腦(又稱猴腦)、新哺乳類腦(又稱人類腦),三者依靠神經相互連接,但又各自為營,可以說是個子的主體性和控制領域有差別,但又需要互相配合。
其中爬蟲腦是最基礎的功能性存在,它負責生命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讓我們活著,但它不控制感情;舊哺乳腦則擁有感情和情緒,這是我們區分於爬蟲類的最大差別,因為我們擁有撫養後代的本能情感;新哺乳腦則是人類所特有的顯意識,是由知名精神分析學家榮格提出的概念,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重點就在新哺乳腦上。
跟據榮格分析,新哺乳腦是為我們解決問題而出現的,對比爬蟲腦和舊哺乳腦來說,新哺乳腦的出現較晚,大多在孩子三歲以後才開始逐漸顯現。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出現的晚,發育過程也非常漫長,基本要等到孩子二十歲以後才能發育完全。
講道理的效果最差
記不記得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經常開玩笑說「大腦發育不健全」,這句話如果對象是小孩子的話,那就成了事實,因為他們的舊哺乳腦還未發育完全,年齡越小,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差。如果孩子的年齡在三歲以下,那麼恭喜你,對他講道理的效果宛如對牛彈琴,毫無作用不說,家長自己還會一肚子火氣。
因此,育兒領域曾有過「好家長講故事,壞家長講道理」的說法,這話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源於對孩子發育的基本認識。
看到這,想必家長已經明白了問題所在,當我們拒絕或者被孩子激怒的時候,一定別忘了孩子的皮質腦還未發育健全,進而選擇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或者直率的告知真實原因,或者用故事讓孩子明白。相信我,這些都比講道理要管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