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寧願孩子在我身邊把所有的錯誤全犯一遍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如果可以,我寧願孩子在我身邊把所有的錯誤全犯一遍 親子 第1張

這篇文章來自作家:周 梵

她是專業資深的關係教練,又是激進而狂野的極限運動愛好者。

她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暖萌女作家,又是理性與感性共生的實力派導師。

她像是一個治愈的心靈行囊,打動過無數讀者的心,治愈了無數的人的傷。

文如其人,周梵的文字裡,有她的才思靈氣,治愈溫暖的氣質,通透的人格。

如果孩子註定要犯錯

除了生氣和指責

你還能做什麼?

01

有一次,我兩歲多的小女兒,因為一件事情我無法滿足她,非常的失望,痛哭,喊叫發脾氣,不依不饒,無論我怎麼安慰她陪伴她,她都無法停止,爸爸已經憤惱地離開了這個房間。

於是我陪著她,我觀察著我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保持清明,女兒用盡全身的力氣痛哭,哭聲撕裂了夜空,她抱著我的腿,嘴裡不斷喃喃的念著她沒得到的東西,滿臉都是眼淚和鼻涕,並且拒絕我給她擦拭。

我看著她小小的臉龐,漲紅的臉,被悲傷和憤怒完全淹沒,我內心突然充滿了慈悲,我知道這對兩歲多的孩子來說很不容易,她此刻並沒有太多的智慧來選擇不同的情緒來面對這件事。

她還無法理解什麼是「商店關門了」,她所能感受到的就是渴望無法被滿足的失望和傷心,這份傷痛對她來說很真實,而這就是她成長必須要經歷的。這是人們從蒙昧到清明,從本能到智慧,從弱小到強大的必經之路。

無論對孩子或是成人都是如此,從失去一顆棒棒糖,到好朋友的離開,錯過喜歡的學校,失去一個愛的人,或者損失一筆金錢……

那些我們曾經以為我們無法承受或者無法失去的東西,我們以為比天還大的災難,終究有一天我們會從中成長,以更有力量和智慧的狀態選擇微笑的去接受它,並從這些經歷中總拿到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

這些體驗都是極其個人化的,旁人無法替代,也不需要替代。而此刻,作為媽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中正和穩定,然後去陪著她。

我抱起她小小的身體,她在我的懷裡放聲大哭,甚至因為憤怒還拉扯我的衣服,我把她的頭捧在懷裡,什麼話也沒說,只是安靜的撫摸著她的後背,慢慢的女兒在我懷裡安靜下來。

我知道,在她成長過程中我能做的不多,唯一能做的就在機緣具足時,她面對喪失時不帶評判的陪伴她受傷的心,在她收獲成績時敞開心分享她的喜悅。

因為並不是每一次她心碎的時候我都會在,也不是每次喜悅我都有機會可以陪她分享。

經驗是無法傳承的,只有自己來體驗。

如果可以,我寧願孩子在我身邊把所有的錯誤全犯一遍 親子 第2張

02

「當父母的力量不夠時,就無法承載孩子的選擇可能出錯,他們內在太虛弱所以極其焦慮不安。」

任何一個不確定的感覺都有可能引發出內在的焦慮,為了逃離這種焦慮感,他們通常會有兩種方式來控制。

  • 過度干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讓孩子面對這些困難是非常有必要,這是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

例如幼兒學吃飯,穿衣服,對他們來說,這些事真的很困難,他們可能要笨手笨腳折騰好久,會把飯菜弄到衣服上桌上全都是,或者因為扣不上扣子而急的大哭,這種狀況的發生都容易引發內在無力的養育者的焦慮感。

他們會為了避免經歷這些內心的動蕩而阻止孩子的嘗試直接自己代勞,包括爬行的孩子正在努力爬行試圖拿到向兩米之外的一個小玩具,而旁邊的成年人看到直接「幫忙」,把那個玩具拿過來遞給孩子這些行為都是過度干預。

事實上這種不請自來的幫助對孩子是一種打擾,甚至說是傷害也不為過。

他們會沒有機會在合適的時候面對困難,並體驗到面對困難的挫敗、憤怒、泄氣、煩躁等情緒,如果他們在幼小的時候沒有練習面對,大一點之後會以更大的強度爆發這些情緒。

對於更大的孩子來說,早晨不停的催促孩子快點起床穿衣服不要遲到,盯著孩子做作業,也是過度干預。

父母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選擇要不要賴床十分鐘,還是先看動畫片或先寫作業……

這些都是孩子自己要去學習和探索的過程,TA每做一次選擇都會體驗到這種選擇相應會帶來的後果。

可能會遲到,可能路上會很慌張,或者做到很困了作業還是做不完,孩子都會從這些選擇中體驗到內在的感受,不斷自我觀察,並在下一次優化自己的選擇。

但是如果父母從孩子很小就不斷介入孩子的選擇,那麼孩子就會喪失自我觀察和反思的能力。

孩子所有的力量都會用來保護自己進而啟動防禦模式來對抗養育者,而沒有多餘的注意力來關註事情本身了,那麼自然就喪失了孩子自己從中學習的機會。

  • 過度嚴厲

這類父母碰到有行為問題的孩子,最喜歡用的歸因模式就是——「溺愛」。

而他們所認知的溺愛其實就是前面所說的過度干預的教養模式,是一種不顧孩子內在真實需要,一股腦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到孩子的生活中

所以這類嚴厲的父母在沒有搞清楚什麼是「溺愛」的情況下,為了對抗溺愛所帶來的後果,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他們非常相信,孩子要變得堅強必須要經歷挫折。在某種層面上這種認知也並不是完全錯誤,但是區別就在於挫敗感、失落感、無力感……這些負面的感受不該是由父母人為創造出來的。

比如為了讓孩子學會等待和自律,在TA要求某樣東西時,刻意的延遲滿足或不滿足,讓孩子絕望的哭的歇斯底裡。

或者在孩子遇到挑戰驚惶失措時,告訴孩子一堆看上去無比正確的道理,並施加壓力期待對方能立刻做到,堅持下去。

  • 不要一直哭!

  • 早知道這樣你之前幹嘛去了?

  • 讓你聽我的不聽,看吧……

並期待以這樣的嚴格要求讓孩子成為一個堅強獨立勇敢的人。

這樣是沒用的!

孩子能夠成功的走過挫折,是因為在他們受傷無助時有父母堅實溫暖的擁抱,在支持和陪伴他們。

父母不帶評判和焦慮的,穩定而接納的支持可以啟動孩子內在力量,讓孩子可以去面對困難,並且久而久之這種穩定而接納的力量會逐漸被孩子內化,成為他們自己的人格背景。

但很多父母給的是評判和焦慮,所以沒有任何懸念的,他們的孩子自然是把評判和焦慮內化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如果可以,我寧願孩子在我身邊把所有的錯誤全犯一遍 親子 第2張

03

「孩子最應該學會的就是如安在生命中做各種各樣的選擇。」

可是我如何能教會別人做選擇這件事呢?答案就是不用教,讓他們多去做就好了。

因為一旦我開始告訴她們選擇的答案,或者直接幫她做選擇,我就不是在給予孩子學習選擇的能力,而是在剝奪她們學習選擇的能力。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她做了一些選擇但結果她自己並不滿意的情況下,不帶評判的陪伴她。

而不是趁這個機會,利用她的脆弱來彰顯自己的正確,告訴她,你當初沒有聽我的建議是多麼愚蠢。

這樣我不僅失去了支持她的機會,也失去了她的信任。

如果我這麼做,她除了學習到,「犯錯之後千萬不要告訴我媽」之外,什麼也學不到。

而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也不是所有父母想要的。

如果明明知道這樣做不會有任何好結果,還是忍不住想批評教育一番,那是因為自己在當下失去了中心,內在的焦慮和無力被勾出來了,那就趁這個機會好好面對自己的功課。

「天下間,再也沒有比養孩子這件事,更有機會看清自己的了。」

當你學會了對孩子不夠完美的選擇有更多的接納,自然也就能接納自己很多個時刻不夠完美的選擇了。

父母和孩子,不就應該是這樣彼此犯錯再彼此原諒,相互陪伴著成長嗎?

如果可以,我寧願孩子在我身邊把所有的錯誤全犯一遍 親子 第2張

1

如果可以,我寧願孩子在我身邊把所有的錯誤全犯一遍 親子 第5張

作者:周梵。幸福心理學家,資深關係教練,踐行傳播幸福心理學超過十年的幸福心理學家。著有暢銷書《當你開始愛自己,全世界都會來愛你》、《先學會愛自己,再遇見對的你》

轉載自公眾號:周梵

如果可以,我寧願孩子在我身邊把所有的錯誤全犯一遍 親子 第6張

-END-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即可到達購買頁面,當當滿100-50大促中~)

如果可以,我寧願孩子在我身邊把所有的錯誤全犯一遍 親子 第7張

如果可以,我寧願孩子在我身邊把所有的錯誤全犯一遍 親子 第8張

相幹鏈接

別以為當過孩子就懂孩子(文末福利)

原生家庭的bug,有解嗎?

文末福利

留言「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

回復3位獲得贈書《熱鍋上的家庭》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