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本期主播 | 楊槍槍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了一個照片:為了勸任性的孩子上學,一位媽媽跪在孩子面前;
而孩子卻坐在椅子上,翹著腳,十分悠閒地玩著手機,一點也沒有把母親這一副模樣放在眼裡。
最重要的是,孩子不僅不理媽媽,還拍照發朋友圈,配文:「開心每一天」。
為了勸孩子上學,這位媽媽已無奈至極,才會有如此舉動。
同樣的,之前新聞還曾報導過,一位82歲的媽媽為了得到「贍養費」,把48歲的兒子告上法庭的事。
她的兒子是海歸碩士,從小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孩子」。可回國後,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玩遊戲,多年都靠老媽給一點生活費茍活。
這位媽媽只好把兒子告上法庭,讓他出贍養費,以此逼迫他工作。但找了律師後卻發現,就算勝訴,兒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沒辦法。
只好懊悔不已,覺得自己教育不對,從小都順著他……
這些案例,其實都反應了父母養育上的一個巨大失誤:沒有基本的邊界和權威。
沒有邊界和權威的愛
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比如孩子說:「媽媽,你給我買……」 媽媽不買,孩子會躺在地上大哭大鬧;
有邊界感和權威的媽媽,會清晰告訴孩子:這件東西沒有在計劃要購買的清單內,媽媽是不買的,你任性哭鬧無用。
這樣孩子就知道了:你有邊界,這是你的邊界。
健康的個人邊界是清晰的、為自我建立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且僅應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而一味順從孩子的父母,一直在滿足孩子的需要,沒有規則和邊界,這同樣會讓孩子失去探索人際關係中邊界的能力,失去為自己負責的能力。
當父母不設邊界、沒有規則的時候,孩子內心是恐慌的,就像在一個荒野中奔跑,找不到方向,他在社交中是無序的。
表面上,它保護了孩子的需要滿足、情緒的穩定,實際上,卻傷害了孩子認知人際關係中的界限的能力。
反之,從父母這裡學到邊界的孩子,會用各種方式去探索其他人的邊界,慢慢從家庭延展到社交,發展出他適應人際關係和感知情緒的能力。恰當的規則和界限,會支持孩子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表達自己的需要。
與邊界同樣重要的是,權威。
心理學家皮亞傑總結出兒童道德發展的特點——
今日話題 你覺得你的父母屬於哪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