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疾病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註。
今天的小小崔,給大家先看一段視訊哦!
觀後感如何?
按大家自己的評判,覺得小小崔的表現是比較正常呢?還是感覺不怎麼樣?又或者是超標準發揮?
好,下面揭曉科學的測評結果。
左滑查看結果
和你的判斷一致嗎?
大家有沒有發現,小編並沒說小小崔的確切月齡,所以這道題是個坑!
正確答案是「應該根據所處月齡來看發育表現。」(我知道我有點欠了。)
之所以要做這麼招人煩的事兒,是源於家長普遍對發育存在天然焦慮感,以至於忽略了寶寶所處的年紀,而僅僅對某一個點糾結不放。最近的典型例子就是,小小崔的父母在測評前,一直在擔心他的發育有問題。(想不到吧。)
因為小小崔學爬的時候,兩條腿有時會顫顫悠悠,看起來一副不受控制,很不穩定的樣子,再加上戶外活動時,難免遇見幾個「別人家的孩子」(你懂的)。雖然不至於恐慌,但那絲小焦慮始終揮之不去。
直到做完了生長髮育測評,才發現原來是自己多慮了,這才放下了心。
01
—
生長髮育測評是什麼
其實對於成長髮育測評,小編以前也沒有接觸過,並不太了解,所以特地去請教了育學園教育的教研總監彭勤露老師。
她用通俗的方法解釋了一下(說太專業了怕小編聽不懂)
「簡單來說,就是把寶寶各方面的發展狀況與同月齡的大數據對比,再結合個體特點綜合分析的過程。」
「當然家長畢竟不是醫學或教育專家,沒辦法做過於龐雜專業的分析,所以就需要建立一套系統,把高難度的事情變簡單。」
「通過設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由家長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給出答案,再由系統來負責進行分析,最終給出一個參考結論。」
02
—
判斷寶寶的成長髮育
簡單粗暴可不行
的確,在現實中,家長還真是沒法客觀分析自己的寶寶。這不,連小小崔也沒能躲過來自爸媽的放大鏡。
小編也和小小崔的父母一樣,總擔心自己的寶寶在發育上掉隊,特別希望能有一個明確的判斷標準。
可發育卻偏偏是件極有個性的事兒,雖然在大數據統計上,有一定的規律,但卻沒辦法嚴絲合縫的扣到每個寶寶身上,你會發現自己得到的永遠是一個僅供參考的區間。
所以家長們更多時間,是在疑慮中不停的尋找參照物:比如鄰居家的孩子啊,某本書上的數據啊,老人的經驗啊等等,試圖從中尋找或驗證自己的判斷。
結果呢,越驗證,越擔憂,越對比,越焦慮。
當然也存在另一種極端,就是怎麼看自己的寶寶都是完美無缺,即使有明顯的問題,也依然認為無傷大雅,長長就好了。結果小問題拖成大問題,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甚至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面對這些情況時,成長髮育測評就顯出它的優勢了。
03
—
怎麼看待生長髮育測評的結果
成長髮育測評能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給出一個明確的結論,這太有吸引力了。小編也想得個近水樓臺的月亮,給二寶測試一下。
「當然可以呀,育學園APP裡就有免費的生長髮育測評,誰都可以用。」
尷尬,這麼好的事情,居然不知道。作為行動派,小編馬上當著彭勤露老師的面體驗了一下。一番操作後,成果如下:
呃,差距擺在眼前,老母親的焦慮症發作,幸好救命稻草就在對面。
「這是不是說明我家寶寶有問題了?咋辦?」
「先別急,你也看到了,寶寶有較慢的方面,也有優秀的方面,這是很正常的。沒誰規定每個寶寶都必須時時刻刻全面發展啊,所以結論也只是‘暫時緩慢’而已。」
「成長髮育測評並不是一次就給寶寶定性了,而是客觀反映寶寶當前的狀態。如果某一方面得分略低,只是表示這一方面寶寶目前不擅長,家長多關註一下就好。」
「只有延續幾個月,寶寶都出現同一個方面的落後,才提示需要注意他的發育是否存在問題。」
「哦,這樣啊!」小編懸著的心慢慢落地。「也就是說,下個月我再測一次,如果這次落後的項目趕上來了,那就表示沒什麼問題,對嗎?
「是的,就和繪制寶寶的生長曲線一樣,都需要在一個相對長一點的時間裡定期測試,這樣結論才最客觀,最有參考價值。因為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節奏,所以我們推薦最好每個月都測一次。」
「如果某一次的測評結果中,其中一項落後的有點多,也可以多觀察一下,是不是大人沒給寶寶機會練造成的,日常可以多引導這方面的練習。」
「育學園教育也有一些定制化的家庭親子遊戲方案,通過這些與寶寶發育水平相匹配的遊戲,可以幫助寶寶提升略有不足的地方。」
04
—
生長髮育測評怎麼做才最準確
答題的時候,小編感覺裡面涉及的方面特別多,有的平時還真沒怎麼注意過,這些問題都是必須要關註的麼?
彭勤露老師告訴我,測評裡的問題可不是一拍腦袋,隨隨便便想出來的。而是結合了國際通行劃分標準,從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社會適應和認知五個方面,精心設計的問題。
同時利用育學園已有的800萬兒童成長髮育真實數據做為基礎,對測評的算法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優化,這樣可以使得測評結果,能更精準匹配寶寶的發育水平。
「所以,如果你發現很多問題答不上來,說明你對寶寶的了解可能還不太夠。那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去關註他。這樣做出來的測評結果才能更準確,也更有參考價值。」
彭勤露老師還提醒我們,如果某一次的測評結果,你覺得和實際差距情況較大,可以重新再測一次。重測時,在需要寶寶配合的項目中,多給寶寶一些時間,畢竟寶寶的情緒、狀態都會影響他的配合度,並最終影響測評結果。
那麼今天的小小崔成長記就先到這裡,關於如何判斷寶寶成長髮育的話題,大家還有什麼疑問嗎?歡迎來評論區聊一聊哦。
授權聲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再看看這些也許對你有幫助的文章:
別錯過!寶寶生長髮育中這8個關鍵期,抓住受益一生!
束腰、乳腺貼、卵巢保養、私處凝膠……細扒那些瞄準你錢包的「營銷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