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我娃如今上大班,明年就要上小學,在同班家長普遍詢問「你們認了多少字」時,我這個當媽媽的頗為心虛。盡管孩子早早就有了閱讀習慣,可至今認的字還不到五十個,而且這些字,全都是班上的老師教的。
心虛之下我查閱了很多文章,發現大家對要不要讓孩子早認字說法不一。有的說,孩子早早認字沒什麼壞處,中國的方塊字在低幼寶寶眼裡就是一幅畫,讓寶寶當畫認就好了;還有的則說,過早認字會損害孩子的想像力,孩子識字有個敏感期,到了敏感期孩子自然會對認字感興趣,若家長提前強求,反而得不償失。
也正是在後者的思想指導下,我才對孩子認字持佛系態度。但眼看孩子快六歲了,眼看小學階段就要逼近,我還能如此佛系嗎?
查閱資料後,我得知:
孩子三歲前,家長不要刻意引導孩子認字,除非孩子自己感興趣
三歲前的孩子還是圖形思維,而漢字思維則過於簡單直白,過早識字不利於孩子想像力的發展。舉例來說,孩子在不認識「水」字之前,聽到家長說「水」,會聯想到河水,也會聯想到水龍頭裡的水,也可能聯想到早晨草葉上的露水;但如果過早地認識「水」字,孩子則只會將「水」跟這個字聯繫,就抑制了孩子的形象思維。
孩子三歲前的任務是通過視、聽、觸、嗅各種感官認識這個世界,發展右腦的想像力、創造力,從而促進智力發育。家長不要早早就教孩子認字,將孩子的思維給固化了,那是本末倒置。
當然,如果孩子在三歲前就開始對漢字感興趣,指著漢字問家長這是什麼意思,家長不必太拘泥,告訴孩子答案即可。這個時期的孩子即便對漢字感興趣,也只是拿漢字當作一幅畫、一個新奇的事物對待,出於自願的、非強迫性的識字不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不良影響。
孩子三歲後,家長可留意孩子識字敏感期信號,引導孩子認字
一位家長跟我說,她也曾經為孩子識字少而感到焦慮,但她又不想強迫孩子,只好耐心等待。終於,孩子在六歲半時,表現出了明顯的識字興趣:讀繪本會問媽媽這是什麼字;外出坐地鐵、進飯店、看廣告牌也都會問一問。因為興趣使然,孩子短短幾個月就認了幾百個漢字,原本識字量處在班裡落後水平的孩子一下子就趕了上來。
由此可見,教孩子識字,從興趣入手最能事半功倍。作為家長,最主要的是留意孩子的言行,辨別孩子的識字敏感期信號。當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到了,家長做順勢引導,孩子認字便水到渠成。
對幼小銜接階段的孩子,掌握140個常用漢字,能應付讀題看題就足夠
幼升小階段的孩子家長,對孩子不識字最為焦慮,畢竟這關係著孩子上小學能否跟上學習進度,是否能看懂題。
對於平時有閱讀習慣卻又不認字的孩子家長來說,用指讀的方式跟孩子親子共讀,就能慢慢引起孩子的識字興趣,引導孩子慢慢認字。
主攻學前教育的錢志亮教授說,如果家長實在心急,也可有意讓孩子掌握一些比較基本的常用漢字,保證能認識最基礎的140個,平時讀題看繪本就能認識65%的字了,之後讓孩子在閱讀中連讀帶猜,認字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孩子認字的目的是為閱讀鋪路,有閱讀習慣的孩子不必愁認字,家長引導孩子認字時切忌用卡片孤立地教孩子認字。將認字跟閱讀融為一體,讓孩子在認字中體會閱讀的快樂,才是高效又不容易引起逆反的好方法。
你家孩子多大,開始識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