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我原來以為做一個全職奶爸,會每天追著孩子跑;但一個懂得陪伴的父親,孩子們會追隨著他跑。」
文 |巫曉 編輯 | 小豆
奶瓶、保溫杯、紙尿褲、幹紙巾、消毒濕紙巾、汗巾、驅蚊水、遮陽帽……林超檢查了一遍「媽咪包」裡的裝備,又往裡裝了幾袋果泥,拉上拉鏈背到了肩膀。再彎腰把女兒抱進嬰兒推車,系好安全帶。
「寶貝兒,出發咯!」
早上八點十五分,時間剛剛好。
這是林超成為全職爸爸的第121天。
被動全職 vs 主動全職
林超說,自己屬於「被動全職」。
以往的早上八點十五分,正是他出門上班的時間,只是那個時候,他的背包裡裝的是筆記本電腦、工作的文件,偶爾還會帶份飯。
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林超的生活。復工的第一天,沒有任何征兆,公司的一紙裁員通知書「砍」掉了林超所在的部門,「突然就失業了」。拿了兩個月的補償薪水(「遣散費」),林超就回家了。
這邊,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太太產假即將到期,在外地的保姆阿姨因為疫情回不來,父母沒有退休不可能幫忙帶孩子——林超決定自己帶孩子,先「過渡一下,等疫情穩定,恢復正常了再說」。
「被動全職」是一些爸爸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被動選擇的結果。有從事制造業的爸爸,因為缺乏訂單,工廠被迫無限期放假;還有做外貿出口的爸爸,公司甚至直接倒閉;被公司降薪要求「共度時艱」的爸爸;因為孩子幼稚園遲遲不開學而沒人看娃的爸爸……
在種種利益權衡考慮下,這些爸爸都加入了全職爸爸的行列中。
當然,也有一部分爸爸是主動選擇了全職。
《圖解密碼技術》、《網路是怎樣連接的》等10多本暢銷技術書的譯者、碼農、專欄作家周花卷選擇全職的原因是:「孩子外婆的腿不好,外公忙裡忙外煮飯買菜,帶孩子出去玩就有點力不從心了。另外,隔代參與育兒的一些苦惱,我想做父母的都會有體會。我這個人又比較有強迫症,沒辦法不插手,乾脆都自己來吧。」
家人幫不上忙、不放心假手於人帶孩子、想要陪伴孩子成長……都是爸爸們主動選擇成為全職爸爸的原因。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在2019年對1987名已婚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丈夫成為全職奶爸,男性讚成的比例(52.4%)高於女性(45.8%)。56.0%的受訪已婚青年認為,男性做全職奶爸是對家庭負責任的表現。54.6%的受訪已婚青年認為,爸爸的陪伴有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
全職爸爸的挑戰
成為全職爸爸並不容易,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
Youtube的網紅全職奶爸Glen Henry在「Beleaf in Fatherhood」裡記錄了帶娃的日常,展示了自己從一個不喜歡自己工作的「社畜」,到成為全職爸爸後的成長,以及如何從驚惶失措到成為育兒達人的過程,吸引了數十萬的粉絲,很多人希望通過他了解全職奶爸到底在做什麼。
Glen Henry一家
「全職帶娃第一周,我在廁所痛哭流涕。」
在TED演講中,這位曾經是作曲家的Glen Henry說,當初只因老婆一句「孩子們最喜歡你了」,就誤判了自己,以為帶娃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大無畏成了全職爸爸。直到自己親身經歷、切身體會,才發現——
帶娃比伺候領導、客戶們要麻煩多了,
而且還不能翹班!不能辭職!
成為全職爸爸的第一年,Glen Henry感覺自己「仿佛不是一個完整的人」。每天和娃呆在一起,沒人聊天,除了跟娃嘮叨之外就靠自言自語減壓;渴求私人時間的同時,又有強烈的負罪感;孩子們調皮搗蛋將家裡弄得一團糟,搞不定孩子讓他感覺挫敗;而朋友竟然還覺得「帶娃很難麼?」
偶然看到的對戶外活動時間的研究,讓Glen Henry認識到了自己對育兒其實一無所知,此後,他開始努力學習和思考科學育兒,改變了很多自以為是的對待孩子的觀點,挖空心思思考著怎麼引導孩子,怎樣陪伴孩子,以及怎樣去愛孩子。
「我原來以為做一個全職奶爸,會每天追著孩子跑;但一個懂得陪伴的父親,孩子們會追隨著他跑。」成為網紅的Glen Henry感覺自己「找到了身為全職奶爸的意義」。他表示也會堅持通過視訊短片,清除人們對全職爸爸偏見和誤解。
中國全職爸爸的壓力
事實上,全世界人對全職爸爸的偏見和誤解一直存在,而在中國,全職爸爸面臨的挑戰和壓力,比國外的全職爸爸們還要大得多。
戚薇老公李承鉉是娛樂圈裡有名的全職爸爸。
這種壓力首先來自於社會,來自於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盡管這些年已經改觀不少,但「男主外,女主內」依舊是中國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在這種價值觀之下,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大男人不去上班,而要讓老婆外出工作,自己在家帶孩子?」
李承鉉講述當全職爸爸的心路歷程
這種「不理解」,在老一輩以及非一線城市的人群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全職爸爸林超就坦言,連自己的親媽都不理解他。「如果偶爾帶孩子玩,別人會覺得你是個好爸爸;但你不去上班整天都在家帶孩子、買菜做飯,就會覺得你沒能力、瞎混日子,真的很奇怪。」
這種「不理解」也不難理解。因為事關兒子的前途和自己的面子,林超的媽媽覺得:「總在家帶孩子也不是個事啊!沒人帶孩子,我可以提前退休幫你們帶,你別總在家裡呆廢了……再說,別人問起我兒子做什麼工作,難道我說在家帶孩子嗎?」
社交圈和朋友圈的變化,也讓很多全職爸爸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
從一家雜誌社離職回歸家庭三年後,全職爸爸郭躍發現自己和從前的社交圈已經鮮有交集。除了沒時間看朋友圈,對朋友們的動態基本不了解,他對「吃雞」、設計師和品牌新出的聯名款、最新的電子產品也沒有了興趣,和朋友們聚會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
因為孩子的緣故,郭躍偶爾會和其它紮堆在一起的帶娃家長聊聊天,但這些家長多數都是爺爺奶奶或者媽媽,喜歡家長裡短的,也讓郭躍感覺無聊。
炒股是郭躍現在收入的主要來源,在孩子上學之後,郭躍最大的樂趣是打開電腦看股市行情。他加入了幾個全職爸爸群,在群裡,全職爸爸們聊得最多的除了孩子的教育,就是全職時怎樣去賺錢。
從以前的「喂馬、劈柴,周遊世界」到現在的「關心糧食和蔬菜」,在郭躍看來,成為全職爸爸後,最困難的地方在於身份轉換後自我價值的認同,「帶娃和操持家務事是日復一日的繁瑣,既不容易產生成績感,又不能產生直接的價值。這種生活的落差特別容易侵蝕人的信心,讓人對自己產生懷疑。」
在郭躍認識的全職爸爸裡,就有兩位全職爸爸有輕微的憂鬱症狀——「全職爸爸其實壓力很大,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
《超人總動員2》講述了超能先生成為全職奶爸,女超人去拯救世界的故事。影片討論了女性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以及在「女主外男主內」情況下,男性心理如何進行調整。
有人出錢有人出力,和性別勝負無關
成為全職爸爸,意味著什麼?
專欄作家毛利在《全職爸爸》這本書裡,詳細記錄了丈夫小陳成為全職爸爸後帶娃的經歷。小陳52周的全職爸爸經歷最初發布在網路上,吸引了大批讀者,後來集結成書。這本書也可以稱作《一位全職爸爸全年無休、陪學陪玩、培養和陪伴孩子的有笑有淚、充滿反思和思考的一年》。
雖然毛利半開玩笑地說,小陳之所以成為全職爸爸,是因為他們之間「將來誰先成功了,另一半就回來帶孩子」的約定,實際上小陳放棄30萬的年薪,做出全職決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滿意」的家庭現狀:自己和老婆孩子長期分居兩地,兒子明年即將上小學,需要準備民辦學校的入學考試,而他也想著可以趁幼稚園時間比較自由,可以帶兒子全世界走一走。
「這一年是非常難得的時間窗口,如果錯過了,以後就不會再有了。」
於是,在毛利的旁敲側擊之下,小陳半主動半被動地進入了全職爸爸這一全新領域,在親戚們諸如「大男人整天呆在家裡幹嘛?小孩上幼稚園了還需要陪嗎?前兩年他沒辭職,小孩不也養得蠻好啊」的冷嘲熱諷中正式上崗,在「小孩上幼稚園了,全職爸爸在家裡幹什麼?躺沙發上玩遊戲?坐著看一天電視?這樣會不會跟不上社會」的疑問中堅持每天在線二十多個小時。
在全職最初的階段,小陳也有過「小孩上幼稚園,閒得在家裡一部一部地看電影」的短暫迷茫期,之後便找準目標開足馬力,開始了孩子幼升小的準備,成了一位「雞血爸爸」:加了無數的家長學習群,去了無數的培訓班,陪小孩上了無數的課,為孩子量身制定了「超車計劃」,最終孩子得以超車成功,拿到了名校的offer。
全職爸爸小陳在帶孩子玩。(圖源:《全職爸爸》)
也是在小陳全職的這一年裡,以前什麼都不會的六歲兒子,學會了自己洗澡、刷牙、穿鞋、穿衣服,養成了很多好的習慣……
毛利不由感嘆:如果讓小陳出去上班,家庭生活會原地崩潰,她可能再也沒辦法好好寫東西了!在她看來——家,就是兩個人的互相支撐。有人出錢,有人出力,並不用分男女,更不用分勝負!
如今,社會的分工已經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這一改變導致了家庭結構和生活方式也與以往有了很大的變化。是否要選擇全職?短期全職還是長期全職?在家庭中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和長處?對於現代社會的人來說,這些都是需要邊走邊做邊學的課程。這也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在成為全職爸爸後,小陳開了公眾號,也接受了不少的採訪。他坦言這樣是希望更多的年輕的爸爸去參與家庭,參與孩子的教育,多陪伴自己的小孩。
「即使不能鼓勵一部分人加入全職爸爸,至少能讓很多人看到,在孩子教育方面,爸爸能夠參與得更多。很多人都知道爸爸參與教育的效果好,但很多人都沒有去做。」
他也希望大家能看到,全職爸爸在很開心地做這樣一件事情,並不是很憋屈地,很丟臉地去做這件事情。
明天就是父親節了
別忘了跟爸爸說聲
我愛你!
祝全天下的父親節日快樂!
來源|南都周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