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1張

01

這兩天,「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的事兒,引發全網熱議。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2張

如果你還沒看新聞,先簡單了解下事件:

廣東佛山南海警方接到一位母親報警稱,7歲女兒在商場偷了東西。一開始無論女孩媽媽和店員怎麼問,小女孩就是不肯承認。媽媽於是想到了報警。在民警勸說教育下,小女孩終於承認,看到小玩具很漂亮,但也知道自己家裡條件不好,不好意思向媽媽開口要錢,一時沒忍住就偷拿了幾個。事後,女孩媽媽按商品原價進行了賠償,警察叔叔也進行了批評教育。

事兒不龐雜,但「親媽報警」的舉動,讓上萬網友們吵翻了 :

正方,力挺事件中的媽媽,認為「媽媽好樣的,是最好的榜樣」,「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3張

反方,指責媽媽這樣做不僅「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還「浪費社會資源」……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4張

這件事,大家如此關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偷拿東西在孩子成長中很常見,同時也是極敏感的問題行為,往往觸及父母底限,涉及道德、法律、家庭教育等多重因素。

02孩子偷(拿)東西=壞小孩嗎?

看到這則新聞,我第一反應是打 110 讓警察給孩子「上課」?這對一個 7 歲的孩子來說,有些過了吧…

小孩子特別好面子,5歲的豆豆說錯了話,引來我們的哈哈大笑,他都會覺得惱羞成怒。事件中孩子一直不承認,一方面是維護自尊心;一方面是想通過撒謊逃避懲罰。

媽媽用報警的手段,是讓孩子承認了自己偷東西的行為,可也給孩子貼上了「小偷」的標簽。這個標簽貼上容易,孩子要擺脫它可能需要很多年。孩子以後會不會真認同自己是一個小偷?這件事情對母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影響如何?…

話說回來,同為孩子媽,其實我挺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想想看,如果我接到電話,告知自家孩子在商場偷東西被抓了,心裡肯定「震動、尷尬、憤怒」三連。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5張

且不說心平氣和循循善誘很考驗家長,尤其是證據都擺在眼前了,孩子還拒不承認。那個急火攻心,怒其不爭…隔著螢幕也能感受這位媽媽的無奈和無力…

言歸正傳,今天和大家聊這件事,重點不是評判對與錯,畢竟咱作為吃瓜大眾,對事件的了解,始終是片面和有偏差的。

身為孩子的家長,我更想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偷竊」行為?如果我的孩子出現了這類行為,更好的處理方法是怎樣的?

03孩子為什麼會偷(拿)東西?

其實,偷(拿)別人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是是很常見的事情。有數據表明,大約 5% 的 10 歲以下兒童有偷竊行為。就說我自己,小時候從我媽錢包裡偷過 5 塊錢(多了不敢偷怕被發現),到小攤上買燒餅吃。也偷偷把同桌好看的筆記本帶回家,拿回家後只剩下害怕,悄悄藏在箱子裡。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6張

跟朋友聊時,她也坦白小時候也「偷」過東西。在鄉下偷別人家的番茄;暑假時跑去教學樓玩,偷拿橡皮擦這樣的小東西。神奇的是,被發現後,她家教極嚴的媽媽只是平靜的拉她歸還了物品,道了歉,居然沒打她。

我一直覺得用「偷」來定義孩子的行為過重了,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他們的行為背後並沒有「犯罪」動機。所以「拿別人的東西」的說法更中性。

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哪些原因會讓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呢?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7張

學齡前兒童

1

缺乏物權意識

對 3 歲前的小寶寶來講,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偷」。看到喜愛的東西,便會用行動據為己有。哪些東西能拿,哪些還不能拿,在他意識裡沒有概念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8張

3-5 歲的孩子,明白拿別人的東西是錯的,但模糊的界限讓孩子無法正確分辨「借與偷」,比如孩子可能不明白:

  • 為什麼在公園裡撿到的小球留著是可以的,把錢包留著就不行?

  • 把畫從幼稚園帶回家是可以的,但小汽車就不行?

  • 媽媽可以在超市裡免費拿宣傳單回家,但不能不付錢拿回一本書?

2

沖動、缺乏自制力

孩子的頭腦裡住著兩個小人:一個是沖動自我,一個是控制自我

沖動自我在孩子出生時就已經比較發達,而控制自我一般需要 20 多歲才發育成熟。孩子大腦中負責自我控制和道德性為的部分還沒有成熟。當孩子想吃點東西,很想要那個漂亮的玩具時,沖動自我打敗控制自我。

即使是上小學、中學的孩子也會經常與沖動鬥爭。他們可能很快地把想要的東西放進口袋,而不考慮後果。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7張

學齡期兒童

3

孩子的自卑感

在學齡期,被偷拿的物品通常是小文具、貼紙或小玩具。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行為是自發的,不考慮他們行為的後果和他人的感受。

沒有零用錢也可能促使孩子們去偷東西: 有些人開始從父母的錢包裡拿錢,有些人從超市、商場偷玩具。孩子被一種自卑感所驅使:「為什麼別人可以有,而我沒有?」

4

渴望愛與關註

追根溯源,大部分孩子的行為問題源於親子關係。這些家庭中的父母可能忙於賺錢或者撫養更年幼的孩子。結果,孩子感覺不到被愛或被需要,忍受著孤獨。他們希望父母重新關註自己。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10張

此外,孩子可能與他們的同學關係不好。於是,孩子用從媽媽錢包裡偷出來的錢買糖果和玩具,來賄賂班上的同學

04孩子偷拿東西,我應該怎麼做?

古話說「小來偷針大偷金」,這句話是有科學依據的,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放任 5 歲孩子拿別人東西,孩子成為慣犯的幾率會變大

其次,帕特森(1982)指出我們應該關註的不是偷竊者的年齡,而是偷竊的次數。高比率的偷竊行為,會使兒童在青少年時期面臨長期犯罪的巨大風險。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孩子比其他孩子偷竊的次數更多,那麼這個孩子需要父母格外注意引導。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7張

錯誤的教育方法

當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大多數家長會反應過度。在恐慌中,父母經常指責孩子是小偷,採取極端的措施。

鄰居是個老師,聽她講過班上一個孩子,有次偷拿了別人的筆記本,告訴孩子以後想買什麼跟大人說,再買個新本子還給別人就行了。可是這個男孩家教很嚴格,回家就受到了全家嚴厲的教育。結果,這孩子直到四年級一直反反覆復偷拿別人東西。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12張

不是我乾的…圖片來源:giphy.com

其實,一個孤立的事件並不意味著孩子註定一生都要犯罪,孩子大多數「行為問題」不是道德問題。偷拿別人的東西,孩子的動機無非兩點:要麼是為了滿足自己,要麼是為了引起父母的關註,或者在同學面前炫耀評判和懲罰孩子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其次,下面這些不正確的教育方法也會讓孩子偷竊,或加重偷竊的傾向:

  • 教育措施不一致。在一種情況下,孩子受到懲罰,而在另一種情況下,根本沒有懲罰;

  • 家長不一致的要求和期望。例如,當母親禁止某些事情時,父親允許

  • 對孩子完全縱容,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 孩子的正常需求,不曾從父母那裡得到滿足;

  • 庭中的雙重標準。當孩子的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孩子可以拿走他想要的任何東西,包括錢;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7張

正確的教育方法

1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物權觀念

物權意識是什麼呢?就是對一件物品的所有權的理解。

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家裡的哪些東西屬於爸爸媽媽,哪些東西屬於自己。需要清晰地告訴孩子:這是我的東西,你喜歡或者需要,得要經過我的同意。那是你的東西,別人如果喜歡或者需要,也得先跟你打招呼,經過你的同意。

2

讓孩子信任而不是害怕

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讓孩子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

當確認孩子偷了東西,不要問「這是你偷的嗎? 」,告訴 Ta「我知道你拿走了這件東西。我小時候也拿過別人的東西。我感到害怕和內疚。」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14張

給孩子們一個機會,可以說「我不關心誰拿了這件東西,只是希望它能被歸還」來照顧孩子的自尊

3

給孩子愛和關懷

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說,偷竊的小孩,是個尋找母親的小嬰兒。孩子所有問題行為都是求助行為。偷東西表示他不快樂。很多時候,我們過於嚴厲的批評和指責,讓孩子覺得,父母都覺得我糟透了,我就這樣吧。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15張

愛,從來都是最好的答案,但我們經常忘記。關註孩子,表達對孩子的欣賞喜愛,享受跟孩子在一起,接受孩子來找你,接納孩子,保護孩子情緒需求,安慰他的焦慮不安,幫助孩子整理感受。

4

做孩子的榜樣

芝加哥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孩子對道德場景的神經反應受他們父母正義觀念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你把公司的文具帶回家,或者沾沾自喜自己今天買菜時少付了多少錢,那麼你能指望孩子不偷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嗎?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16張

大人也要誠實圖片來源:giphy.com

小 結

回到事件本身,這個事兒最爭議的是媽媽應不應該報警。那麼,當孩子偷東西時,什麼情況下應該讓警察來處理呢?

看到國外一位育兒博主的答案覺得可以借鏡:

如果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偷了一大筆錢,並且這筆錢與家庭財產相當,那這個時候家長應該選擇報警。

報警其實是在教孩子要懂得承擔法律責任,如果家裡人再幫他兜底,那只會讓他一錯再錯,視法律為兒戲。

這有個前提是,你已經在家庭內部嘗試了所有可能的方法,但是沒有效果,警察不得不介入。

最後,回想我們自己,是的,我們大部分人曾經也偷過東西。可我們長大後並沒有成為一個小偷。所以放輕松,孩子偶爾拿了別人的東西,不是「天都要塌下來」的事,別讓你的大動幹戈,嚇壞了孩子。

參考文獻:

[1]Williams, & R., L. M. . (1985). Children’s stealing: a review of theft-control procedures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 Remedial & Special Education, 6(2), 17-23.

[2]George C. Tremblay, & Ronald S. Drabman. (2008). An intervention for childhood stealing. Child & Family Behavior Therapy.

◆◆◆ ◆◆

互動話題

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你有什麼好方法?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17張

「7 歲女孩偷東西,親媽報警」如果你遇到這事兒,該怎麼辦? 親子 第18張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愛貝睿聯合全球名校的數十位專家聯合研發了一個大型兒童早期發展干預計劃——未來腦計劃

點個在看,分享你的態度👇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