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置頂兒童心理課堂,伴你探索解讀兒童心理,閱讀、看見
作者:沐丹青
1
同事小林早上一上班就唉聲嘆氣,忙問是怎麼回事。原來小林的公婆原來在縣城住,自從小林生了孩子之後才到市裡和他們同住。
小林的公婆脾氣挺好,和小林相處也挺好,老兩口提過帶孩子回縣城照顧,小林夫婦可以周末休息回去看孩子,等孩子上幼稚園再回市裡。
但是初為人母,小林上班的時候都忍不住把孩子照片中擺在桌子上,哪裡捨得讓孩子離開自己,所以就以孩子小離不開媽媽為由給拒絕了。
不料,最近公婆又開始提起回縣城老家的事了,因為他們發現孫子跟著他們要更聽話,見了小林反而愛哭、事多。
這下小林傻眼了,她不得不承認兒子在自己面前更嬌慣、更愛抹鼻子。
接受孩子的情緒。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每種情緒都有它的作用。
也許我們本來上班就很累了,歡歡喜喜回家看娃,娃卻撲到懷裡各種撒潑、作,讓人覺得很累。
如果再有別人在旁邊歪聲邪氣地說:你不回來一點也沒事,玩得可高興了,你一回來就耍賴。
承受力不好的媽媽就要崩潰了,甚至忍不住對娃發脾氣。
其實我們可能不用過度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只要靜下心來,給他擁抱,然後細細聽他說,孩子一會就好了。
接納孩子的情緒,幫助他疏導心裡的消極情緒,這樣就夠了。
給與孩子足夠的關註和陪伴。
媽媽在身邊才有足夠的安全感,媽媽長時間離開,孩子的安全感不足。所以,我們應該盡量關註孩子,給她足夠的陪伴,畢竟,孩子「黏」媽媽的這種狀態也僅僅存在於童年這段珍貴的時光。
如果有人因為孩子見了你更作更鬧質疑你,更有甚者因為這剝奪你陪伴孩子的權利,請一定堅決拒絕。
多和孩子接觸,模仿他們的動作、聲音和表情,多和他們說話,和他們做遊戲,讓孩子獲得一種愉快的感受;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他們擁抱和安慰,給孩子一種歸宿感和信任感。
讓孩子知道媽媽也有底線。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不能因為孩子對自己的迷戀完全順從,要溫柔地堅持正確的原則:媽媽知道了你的感受,但是這件事確實不可以做,媽媽抱抱你。
但是如果孩子的請求是有道理的,之前照看他的人拒絕了他,可以和那個人一起,重新商量孩子的請求的合理性,幫助孩子完成合理的請求。
不是無條件地滿足,也不是一味地拒絕,讓孩子慢慢知道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一個媽前作妖媽後乖的「兩面派」,
請你一定最大限度地包容這份甜蜜的負擔,
因為我們畢竟是孩子最愛、最信賴、最迷戀的人。
-END-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記分享到朋友圈哦!
歡迎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長按QRCode識別關註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