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來源:媽媽手冊(ID:jqfans)
常常在網上看見不少家長說:
很懷戀孩子小時候,會張著小手,撲騰著向你跑過來,嘴里奶聲奶氣的喊著「媽媽,媽媽」,那個時候自己仿佛是他的天,他什麼事情總要和自己說上3遍才肯善罷甘休。
現在孩子回家就進房間,不愛和自己說話,想找個機會好好談談,卻也只收到孩子的冷言冷語,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錯?
可是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很可能是自己錯失了和孩子對話最好的時機,才導致你們越走越遠?
01
「你有多久沒和孩子好好說過話了?」
不少家長絞盡腦汁想了又想,也不知道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不愛和自己說話了。
但是,孩子都記得。
一個訪談類節目採訪了許多青少年,問及為何不與家長談心的問題,他們的答案竟然都出奇的相似:
「我記得那天拿著考了滿分的試卷回家,我媽看都不看一眼,從那以後,我就再也不想和她分享我的生活了」
「說什麼?一說就是一堆大道理,好像我沒有腦子一樣」
「不愛和家里人說話,一說就是我的不對」
……
面對家長的忽視、抱怨、大道理,孩子們都用了同一種方式回應,那就是永遠的閉上了自己的嘴巴。
02
許多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錯失了與他對話的好時機,造成了彼此的誤解,以至於在溝通交流上漸行漸遠。
那在孩子的不同階段,家長們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呢?
0-4歲 建立熟悉感
孩子在0到4歲,處於認識世界的階段,家長應多多陪伴孩子,讓孩子熟悉自己的身體和語言的狀態,從而獲得安全感和熟悉感。
不要小看這個階段讓孩子對你產生的感覺,這將成為日後和孩子溝通交流的一項基礎。
多與孩子說話,給孩子講故事,都能讓孩子熟悉你的語言方式,為以後的溝通交流打好基礎。
5-8歲 增加信任感
5到8歲的孩子性格和思維都在飛速成長階段,家長應該以鼓勵為主,給孩子自信心,讓孩子知道,你是可以給到幫助和支持的人,增加信任感。
在提出希望孩子改進的問題時,先揚後抑,最後再加以鼓勵,給與孩子自信心,建立起良好溝通的紐帶。
9-13歲 進行正面溝通
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自己的語言邏輯模式,開始發展自己的人際關係線條,家長已不再成為孩子生活學習的全部重心。
此時,家長需要做的是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對話環境,讓孩子能夠清晰的感受到你對他的愛不是限制而是包容。
不要因為小事過多苛責,不要因為埋怨喋喋不休,試著去理解孩子,和孩子正面溝通對話,發現孩子的心理活動和特點在這一階段尤為關鍵。
13-18歲 平等尊重交流
13歲以後,孩子進入到了人生最強烈的反抗期,拒絕溝通的情緒達到最大值。
此時與孩子的對話需要心平氣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不偏激,不強權,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平等對待的個體。
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多話可能不好說出口,不願意說出口,那麼我們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就可以換一個形式——利用信件文字交流。
這樣可以避免和孩子發生面對面的衝突,還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想法,促進彼此的情感交流。
03
有調查顯示,在家庭紛爭中有70%的原因都來自於溝通不良產生的誤會,所以學會和孩子溝通是相當重要的。
除了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需要採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外,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家長們還應記得這五「不」!
-
不說大道理
道理人人都會說,可做起來卻很難,與其周而往復的給孩子說些大道理,讓孩子反感,不如切身體會效果更好。
-
不打擊孩子
「98分,你就在這里沾沾自喜,班上不是還有幾個滿分嗎?」這種話切忌不能說,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可是切斷與孩子溝通紐帶的一把利刃!
-
不自以為是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不應該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衡量孩子做的任何事情並加以評判,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
-
不忽視孩子
當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得不到回應時,孩子就很難再想與家人交流了。所以,不要因為工作的繁忙就忽視孩子,一個感受不到家庭溫暖的孩子,你又怎麼能期望他和你有良好的溝通呢?
本文為媽媽手冊(ID:jqfans)原創,文:Judy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