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甘北,來源ID:ganbei1990
01
心理學家李松蔚曾分享過一個案例。
一個男孩追溯成長歷程,小時候,媽媽對他的要求很嚴格,他在幼兒園被班上的小朋友搶了玩具,媽媽知道了很生氣,要求他第二天就去把玩具拿回來。
他不敢,媽媽就責怪他太慫了,不斷給他施壓。
這樣一來,小男孩每天都處在高度的心理壓力中,不僅要忍受被同學「欺負」,還要面對來自媽媽的指責,被迫地去直面自己的「懦弱」。
20年後,這個男孩跟心理咨詢師進行了一次交談。
咨詢師問他最想對媽媽說什麼,他的回答是:「我會告訴媽媽,我就是一個很慫的人。我做一個很慫的人,你就不會愛我嗎?」
這則故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有孩子以來,我時常會思索:我想要一個怎樣的孩子,我的孩子又想要一個怎樣的媽媽。
02
我們的孩子很可能不會長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每個媽媽都曾想像過,自己理想中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
我當然也不例外。
早在孩子出生前,我就想幻想過他的樣子。他應當是勇敢的、自信的、活潑的……我把世上最美好的形容詞,都寄望在了他身上。
但很快,我的幻想就一個一個地破滅了。
我的孩子很慫,一點都沒繼承他媽媽雷霆霹靂的性格,跟別的小朋友發生矛盾,只敢用眼神求助大人,渾身都害怕得緊繃。
他還不夠活潑,不敢主動跟小朋友們示好,總是遠遠地站著,等別的小朋友過來邀請他,才願意放心地加入遊戲。
他甚至不太自信,玩「剪刀石頭布」,做不出「剪刀」的手勢,就一直很抗拒這個遊戲……
有時候我甚至會自我質疑,為什麼我的孩子性格一點都不像我,會不會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又或許我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媽媽?
我跟許多父母一樣,被迫接受了這個事實:我們的孩子,很可能不會長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03
相比於「不完美」這件事,粗暴的父母更為可怕
我試圖過改變我的孩子。比如膽小這件事。
他在樓下跟別的孩子一起,玩過兩次自行車,於是我也給他買了一輛,教他練習自己踩。
可當我把他扶上車,他嚇得哇哇直哭,不是一時膽怯的哭,而是由內自外的抗拒。兩只手緊緊握住車頭,哭得都快抽筋了,嘴里大聲喊著:「我怕!我怕!」
這令我很挫敗。唉,我的孩子,連自行車都不敢嘗試。
這一幕恰巧被我爸媽瞧見,爸媽很生氣,他們問了我一個醍醐灌頂的問題:「你強迫孩子學自行車,是自行車真的很重要,還是只想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隨後他們又問我:「你直到現在還不會遊泳,我們有按住你的頭下水嗎?」
這兩問令我怔住了:
騎自行車真的很重要嗎,我為什麼會因為這件事,就對自己的孩子貼「膽小」的標籤?
我能理解自己對水的恐懼,為什麼不能理解我兩歲半的孩子,被媽媽強行固定在騎自行車上的恐懼?
而我對此的執念,到底是真的想讓他學會自行車,還是因為小區別的孩子都會了,讓我產生了落差和虛榮心?
04
沒有誰比父母更有義務守護孩子的天性
就像童年時,許多內向的孩子,被迫被媽媽推到人群中,忍受著內心的恐懼,跟一群不喜歡的陌生人自我介紹一樣。
我們總用成人世界里的評判標準,去塑造自己的孩子:外向比內向好,膽大比膽小好,主動比被動好……然而,事實當真如此嗎?
度過那段育兒焦慮期後,我試圖用更鬆弛的方式,去跟我的孩子相處。
那輛自行車現在還放在我家的角落,偶爾他會推出去玩,用手扶著車頭,跟在別的小朋友身後跑,卻不敢自己嘗試騎一騎。
但很快我發現他的另一個優點:他很樂意於把車分享給別的小朋友玩。
當小區沒有自行車的小朋友,想騎一騎他的自行車,他每次都很樂意讓給人家,還很貼心地在身後,幫人家扶住車尾,給人家做嚮導:「下坡了,小心,小心……」
這一切令我羞愧。
我那個「膽小」的孩子,擁有多麼美好的天性啊,為什麼我竟會認為,這是一件壞事?
後來,我就這件事,耐心地跟他溝通過一次。
「你很喜歡自行車對不對?」
「對!」
「那你為什麼不願意自己騎呢?」
「我撞到了那個姐姐……」
我這才猛然想起,他第一次跟別的小孩玩自行車時,曾不小心碰倒過一個年齡相仿的姐姐。我早已忘了,他卻依然記得!
我那個有點害羞、有點膽怯的孩子啊,他一直是個善良的孩子啊!
我這才意識到,我之前的行為,對於孩子而言有多粗暴——我曾試圖用蠻橫的方式,去打破一個孩子內心堅信的秩序。
從那以後,每當別的家長問起:「為什麼你這麼大了,還不敢騎車?」
我都會從容地為他辯護:「咕咕很聰明的,以後總會學會的。」
我是他的媽媽,誰還比我更有義務,去守護他美好的天性呢?
05
孩子,你不需要成為媽媽喜歡的樣子
沒有一個孩子是完美的。就像童年的我們,同樣不完美。
而大人為了塑造一個俗世定義中的完美孩子,很可能會對孩子做出粗暴的舉動:
把男孩兒的洋娃娃扔出去,告訴他男孩子不該玩這些。
要求一個內向的孩子當眾表演,以獲得大家的掌聲。
每當孩子對一個東西感興趣,就斥責他別亂動……
但孩子最寶貴的,恰恰是這部分天性啊,他們純真、善良、樂觀、包容、好奇,為什麼我們急巴巴地,讓他們褪去這些美好的孩子氣,成為一個老練的大人?
內向的孩子,很可能心思細膩,更會關心他人。
好動的孩子,很可能富有創造力,想像力驚人。
倔強的孩子,往往更有秩序感,更懂得遵守規則……
每一個孩子都有美好的天性,只是身為父母的我們,總對孩子有這樣或那樣的期待,希望他成為我們理想中的樣子,卻恰恰遺忘了,他本身的樣子,就很美好啊。
就像我家寶貝一樣。
他不像媽媽一樣活潑,也不像爸爸一樣好學。
可是,他看到媽媽身上的蚊子包,會湊過來幫忙呼呼。吃到好吃的巧克力,會記得給外公留一塊。跟別的小女孩一起玩,哪怕個頭比對方小了一截,也會告訴自己:「我是男孩子,要保護女孩子!」
他沒有成為我想要的樣子,但他成為了他自己的樣子,天生美好,善良謙讓。
06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溫柔守護
每個人都曾是孩子,只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忘記了。
當我們還是一個孩子,我們希望被媽媽溫柔地對待。
如今,我們成了父母,或許能夠成為自己想要的那種父母,溫柔地守護孩子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