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男孩的終極目標:不是培養名校生,而是培養成年人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養育男孩的終極目標:不是培養名校生,而是培養成年人 親子 第1張

養育男孩的終極目標:不是培養名校生,而是培養成年人 親子 第2張

?有人說,女孩子天性溫柔甜蜜,而男孩子天生調皮搗蛋。調皮搗蛋還是次要的,讓人比較擔憂的是,周圍乖巧懂事、成熟上進的女孩不乏其人,而優秀的男孩子卻相對較少。有人曾提問「為什麼只有哈佛女孩,沒有哈佛男孩」。我們需要花時間去思考,我們對男孩的教育怎麼了?這篇原載於公眾號「普林斯頓科學實驗室」的文章把對男孩一生的培養分成了三個階段,並對各階段給出了教育建議,值得參考。

原載於公眾號:普林斯頓科學實驗室

整理自公眾號:美國留學媽媽圈

當今,普遍而言,女孩子們比男孩學習更有動力,成績更好,工作努力,而很多男孩子學習差,沒有目標,和人關係處理不好,卷入打架爭端。研究發現,15歲以後男孩因為各種原因(如意外、暴力、自殺等)早死的可能性是女孩的三倍。但如果男孩子培養得當,他們可以成為非常棒的愛人、父親和工作夥伴,展現男性的美好一面:能幹、會照顧人和穩重。

那麼男孩子究竟如何成長的呢?我們父母在他們的成長中應該注意什麼呢?關注男孩成長的心理學家們把男孩的成長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0-6歲)溫柔幼年

這段時期里雖然父親的角色也很重要,但男孩主要是媽媽的寶寶。他們需要很多的愛和安全感。

【發展特點】

男孩還是嬰兒時,他的需求和女孩沒有什麼區別,他需要和一個撫育他的人建立特殊的親密連接,這個撫育者往往是母親,母親提供他最需要的奶水、安撫和擁抱。父親這時候會和孩子玩一些讓他興奮的遊戲,比如拋高,舉高,騎肩上等,這些是母親一般不會做的。

男孩和女孩的區別開始慢慢出現,女孩子比男孩更會認臉,觸覺更敏銳。而男孩子生長的更快,從2、3歲開始玩的時候會占用更多空間,喜歡使用物品,喜歡把積木搭高,而女孩子喜歡比較低的搭積木。

【父母的作用】

如果母親是男孩的主要撫育者,他會把母親當作親密關係和愛的學習榜樣。如果母親溫柔但堅定地設定規矩,不是用打罵或羞辱的方式,他會接受這些規矩而且進步很快。他知道媽媽愛他。

如果母親喜歡教他說話,他大腦的語言能力會發展更快,讓他更愛和人交往。而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或交流能力是很多男孩長大後的弱點,母親在男孩幼年期就可以彌補這一點。

如果母親經常情緒悲傷,對男孩缺乏關注,男孩的大腦就會發生改變,變成容易悲傷難過。如果母親總是生氣,打罵他,他會迷惑母親是否愛他,缺乏安全感。所以母親需要其他人的幫助,休息好,才能做好撫育孩子這項重要的工作。母親也需要被照顧,她才能照顧好孩子。

母親應該接受男孩愛冒險的天性。當男孩捉了一只小蜥蜴或者用泥土堆了一團東西時,母親應該感到驕傲和快樂,而不是催他洗手換衣服。父親可以逗他玩,和他假裝摔跤,同時是溫和的,也照料他,給他讀書,在他生病時照顧他。小男孩就會知道:男人可以是讓人激動的、友好的、愛讀書的,也可以分擔家里的家務和照顧孩子的任務。

【需要注意的地方】

對於和母親分離,男孩會有更強的焦慮症,如果感覺被拋棄,他更容易關閉內心,不和外界交流。如果可能,男孩在三歲前,最好由家人照顧,那種孩子很多,班級很大的托兒所或幼兒園特別不適合小男孩。有分離焦慮症的男孩可能會在幼兒園表現的好動或者有攻擊性,大人們很可能會他貼標籤,說他好動愛打人,而這個標籤可能會一直跟隨他。

如果是由家人照顧或者是在只有幾個孩子的小型家庭式托兒所由有愛心的老師照顧,男孩會適應更好,分離焦慮症會降低。三歲以下的孩子需要和把他放在心里特殊的位置的人度過幼年期。男孩們最早需要學到是親密、信任、溫暖、快樂和友善。這些幼年時體驗到的感情會幫助他更平穩的度過容易衝動的青春期,平衡他愛冒險和愛競爭的天性。

【總結】

六歲之前,男孩和女孩沒有根本的區別。母親可以是主要的撫育者,但父親也可以承擔這個角色。重要的是有一兩個關鍵的人愛他,在他的幼年期,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這樣他會一生都有內在的安全感,他的大腦會獲得親密交流的技能,喜愛學習和互動。

養育男孩的終極目標:不是培養名校生,而是培養成年人 親子 第3張

第二個階段(6-14歲) –學習男性的一面

大概在6歲左右,男孩會有一個大的轉變,他開始模仿超人、蝙蝠俠等這類的男性英雄的動作,喜歡揮槍舞棒,製造一大堆的噪聲(和麻煩),更重要的是他開始很黏父親,如果父親缺位,那麼他會黏身邊的其它成年男性,向他學習,模仿他。如果得不到父親的注意和關懷,很多男孩開始出現行為問題,如打架、具有攻擊性、在學校不服管教等。

【父母的作用】

母親:

雖然男孩開始黏爸爸,但不意味著母親就不重要了。社會對於男性的要求通常是堅毅頑強,其實能夠勇於面對內心情感,有溫柔、愛心一面的男性人格更完善,婚姻和人際關係更加協調。母親應該讓男孩知道她一直會支持他愛他,男孩還可以和母親很親密,保持柔軟的內心。有的父親抱怨兒子和媽媽太親了,其實不是妻子做的太多,而是他和兒子的互動太少。如果父親懷著抱怨的態度或者對兒子期待太高,只會把兒子推得更遠。

如果母親為了讓男孩堅強,突然疏離他。男孩為了壓抑悲傷,會關閉自己原本和母親相通的一面:愛意和溫柔,因為這些情感不再得到母親的回應。這樣的男孩長大後往往人際關係僵硬,感情單調。所以母 大家,不論你的兒子是五歲還是十五歲,你都可以多多擁抱他。

父親:

雖然6-14歲的男孩依然依戀媽媽,但他的興趣已經改變了,他更加專注於男性角色能夠給予他的東西。相比母親,他們更注意父親說的話,更願意向父親學習。6-14歲這短短幾年是父親影響兒子的最寶貴的時機,父親這段時間應該花更多時間和兒子在一起,如果父親缺位,那麼男孩會轉向尋找其他能夠教導他的男性。很可惜在當今的學校里男教師越來越少,很多男孩只能在年長一些的同伴中吸取力量,所以在學校中會有男孩的小團體甚至幫派。沒有年長、值得尊敬的男性的引導,這些同齡人的團體在混亂中探尋方向,接觸如暴力、過早的對性的認識、吸煙等不良影響。

父親這時突然發現自己要真正承擔父親的角色,深入兒子的生活,扶持他的成長,在人際關係、品格力量、家庭婚姻、價值導向等方面做兒子的模範,成為兒子和成年男性世界之間的橋梁。很多父親這時手忙腳亂,因為他們自己沒有得到過父親的引導,他們的父輩生活重點是賺錢養家,工作之餘,被妻子家人伺候,基本不參與兒子的精神生活,只是不時的檢查一下兒子的學習成績或者確保他沒惹麻煩。

在《Raising a Son》書中提到一位男性討論他與父親的關係:「父親已經70多歲了。我上周去看他,問起他與祖父的關係。當我的老父親回憶起他從來沒有坐在父親的膝上,他甚至從未得到父親的撫觸如一個擁抱或拍拍肩頭,他哭了,我也哭了。在我的錢包里,我一直帶著一張父親抱著我站在山上的一塊巖石上的照片。我當時7歲,我看起來如此開心驕傲。照片里父親就像一個天神把我舉向天空,他那麼強壯,那麼為他的兒子驕傲。這樣抱著我的男人卻從未坐過他自己父親的膝頭。在我的眼里,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掙扎於自己的成長之痛,卻又作為父親撫育我。

當我9歲時,父親開始挑剔我,我們的親密關係結束了。我依然為此感到痛苦憤怒。現在我的兒子8歲了,我要繼續這個英雄的傳統,盡管懷著傷痕、痛苦和憤怒,我要在我父親停下的地方帶著我的兒子繼續前行。我要避免所有讓我和父親疏遠的行為和事情」。

【需要注意的地方】

6-14歲的男孩會面臨幼兒期沒有碰過的問題,如霸凌、歧視、同齡人和社會過早帶來的性信息等,需要父母密切關注這些問題的表征。比如在學校受到霸凌的男孩會有不想上學、缺乏同學朋友、零花錢丟失等現象。(我們會在以後的文章里討論這些問題)。而另一個普遍的問題是男孩在這段時間的心智成熟度比女孩晚半年到一年,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夠盡早入學,好搶先一步,其實男孩如果晚一年上學,才會和女孩同學旗鼓相當,才能比較自信順利的學習和適應學校生活。

【總結】

男孩6-14歲是父親為之奠定男性基礎的寶貴時期,再忙的父親在這幾年也應該擠出時間多關注兒子,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夏夜散步、和兒子聊聊自己的成長過程、一起打球、拍拍兒子的肩膀告訴他他很棒。這些美好的記憶會滋養男孩,伴隨他的成長。

養育男孩的終極目標:不是培養名校生,而是培養成年人 親子 第4張

第三個階段(14歲-成年) – 後退一步,幫助孩子變成成年人

【成年的定義】

成年是指長到了18歲,還是如期進入了理想的大學?還是畢業了可以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我們通常認為孩子從14歲到成年的過程順理成章的就是好好學習,多發展課外特長,進入理想的大學,然後找到體面工作。很多人都是這樣過來的,包括我自己。

我回想自己的成長之路:高考、上大學,然後工作、出國和讀博,當大學老師,生育兩個孩子,我以為我自己早就成年了。但直到最近這兩年,在面臨職業、家庭、環境的很多變化時,在失敗和嘗試、辛苦和快樂中,我才明白:我以前的自尊、驕傲、對自身身份的確認很大程度來自於我的技能、學位和工作,我的安全感來自於和家人、丈夫的關係,我對別人的判斷更多基於他的學位和職業,我從未真正關注過我社會階層之外的人,我也從未真正後悔過自己的過失和給別人帶來的傷害。我才意識到:如果沒有自給自足的心靈,如果愛只保留給自己,如果總是沾沾自喜的點數一些物質的收獲,我離成年還遠。

真正成年的人有自己的原則、有跌倒了爬起來的勇氣、有不役與外物的能力、有對朋友和家人的愛。這樣的成年人能面對家庭的矛盾、處理自身健康的問題、面對經濟環境的改變和職場技能更替的挑戰,他對自身的認同、和家人的關係和幸福感不會因為環境變化而輕易改變。

而無論我們多麼努力讓孩子上名牌大學,卻不能保證他真正成年、獲得幸福的能力。我們也許可以把孩子推進大學,可以時刻陪伴孩子,避免他犯錯誤,受到傷害,但我們無法陪伴和推動孩子一生。所以在孩子14歲到成年的這段時間,我們的目標不應該是名牌大學,而是如何培養他成年,我們要做的應該與男孩的前面兩個發展階段相反:繼續愛他,但要後退一步,讓他接觸外界的優秀的人,給他更廣闊的視野,給他幫助別人的機會,給他做決定和承擔責任的經驗。

【男孩在14歲到成年期間的發展特點】

Don and Jeanne Elium在Raising A Son書中很好的描述了男孩在青春期的特點:

思考

男孩在這段時間里發育的重心其實在於他的頭腦。可以說青春期是男孩開始思考的年紀,他開始抽象思維,開始批判、分析自己、他人和他身邊的世界。青春期的男孩經常說這樣的話:「我父母總是說他們支持我,但他們不讓我去探索真正的自我」、「我愛我爸爸,但他說話會有種族歧視」、「我媽媽人很好,但她總是讓別人左右她」等等。他開始有沉默獨處的時候,用來思考、吸收、理清自己的感受,分析生活中事件的意義。父母們這時要相信我們在他幼年奠定的基礎,要信任他。

多變

青春期的男孩是多變的,容易情緒化。為了探索自我,他會嘗試不同的行為方式,他可能會一時很自信,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時又憂鬱害羞。一會像個學究型,一會像個嬉皮士。父母們有時會很不喜歡他的一些言行,比如染頭髮、帶耳環、批判別人等,但只要我們記得一點,就可以平靜的對待他,與他溝通:他的行為不是針對我們的,不是故意讓我們難堪生氣的,他只是在探索自己,去了解這個世界,或者通過一些言行,希望被他的朋友們接納。

從否定到肯定

Between Form and Freedom一書指出,青春期的發展有兩個階段,從13歲到16歲左右(大概就是高中階段),男孩子們帶著美好的希翼去探索世界,他們期待發現真善美,但卻失望的發現醜陋、不公和人性的缺點,他們幾乎對所有的事情都持否定態度,他們對事情的批判會毫不留情、犀利準確。但到了青春期的末尾(大概是進入大學後),男孩們從希望破滅到接受現實,希望改變現實中的不公,開始期待新生活。

精力旺盛

這段時間里,男孩的荷爾蒙會是幼年期的800倍,身體飛速發育,很多男孩整天坐立不安,打球跑步等成了他們最喜歡的事情。所有的男孩這時都應該有體育活動,父母們應該幫助他尋找適合自己的活動。雖然籃球、足球等非常盛行,但不是所有的男孩都喜歡或適合團體運動,內向一點的孩子可以練習遊泳、自行車、摔跤等個體運動。

【父母的角色】

存在的問題:

教育暢銷書作者Steve Biddulph提出:男孩的第三個發展階段是我們教育最失敗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男孩的荷爾蒙和身體發育推動男孩進入成年人的角色,他們渴求更多精神層面的互動,希望能夠追隨激情和夢想。而我們的教育體制只是給了男孩們更多的課業。那些讓父母恐懼的事情比如吸毒、犯罪、醉酒等往往是因為男孩找不到可以追求光榮和做到英雄夢的途徑,他們看著廣漠的社會,找不到可以信仰和跟隨的人。

建立溝通的基礎:

父母要做的不是關注於男孩這時讓你煩惱的表面問題,如染髮、肥腿褲等。我們要透過這些表面,去發現男孩內心對獨立人格的追求;在男孩們抱怨的話里,理解他們的正面述求。比如「爸爸,你總是不理解我」,是否意味著他其實需要你的支持和認可?「我恨你!」是否是表達他感到受傷? 「我找什麼樣的馬子不關你的事」是否意味著「我需要隱私,我需要更好的把控我自己的生活」?

避免Overparenting:

教育學者、史丹佛大學本科生輔導院長Julie Lythcott-Haims在《How to Raise An Adult》書中提出,現代父母往往過度關注孩子的成功,他們為孩子聘請昂貴的私教,送孩子參加各種特長班和比賽,拼命把孩子往名牌大學里推,幫助孩子選擇研究生學院,甚至幫助孩子投遞簡歷。這種overparenting不僅限制孩子成為獨立的人,而且人為的把孩子的發展劃定了一個框框,限制孩子發展的可能性和孩子的想像力,甚至導致孩子抑鬱和焦慮。2011年田納西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來自富裕家庭的青春期孩子的抑鬱和焦慮比例和在監獄中的少年犯接近。這應該警醒我們過度關注的家長們。

Initiation:

我們無論怎樣希望孩子避免犯錯誤,或者在他們犯錯的時候把他們扶起來,讓他們重新振作,我們無法替代他們去感受悲傷、失望和痛苦。而不經過彎路和錯誤,男孩無法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習得勇氣和堅持。我們能做的是為他們提供成長的機會,接受更多優秀的成年人的輔導(Mentoring),邁向成年(Initiation)。

在原始部落時代,Initiation意味著進入青春期的男孩通過社區領袖的輔導,學習重要的生存技能,通過成年儀式和艱難的考驗,成為部落成年人的一份子。在手工業時期,這種Initiation是男孩通過師傅的帶領,學習技能、行業的原則、規範和責任。

在當今社會,Initiation可以部分由家庭完成:家庭可以在男孩一定的年齡,舉行小小的儀式,宣布他將成年,告訴他成年人的責任和對他的期許,討論他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如性、交友問題、飲酒等。另一重要部分是為他尋找一位或幾位Mentor,比如男童軍的Scout Master、一位體育教練、教會的領袖、叔伯等。Mentor願意關注他成長、願意輔導引領他、給他提出挑戰、關心他不要犯致命錯誤. Steve Biddulph在他的書中提到一個例子:幾個志同道合的家庭結成Mentoring小組,爸爸們或者叔叔們會定期帶男孩們去遠足野營,分享成長的經驗,討論一些問題,回答男孩們的疑問,每一個男孩都會有一個男人代表他、捍衛他、提升他。

【總結】

在14歲到成年的階段,男孩漸漸脫離家庭,渴望成為更好更獨立的人。我們父母需要把視線超越上大學這個門檻,關注成年的真正意義,為他尋求可以輔導引領他的優秀成年人,給他獨立發展的空間和經驗。

男孩成長階段系列文章參考資料:

Raising Boys by Steve Biddulph

Raising A Son by Don & Jeanne Elium

Form and Freedom by Betty Staley

Raising An Adult by Julie Lythcott-Haims

養育男孩的終極目標:不是培養名校生,而是培養成年人 親子 第5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