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生告知回家觀察身高時,家長怎麼做?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一個比較高的身材在孩子將來就業、擇偶等方面的重要性。

當發現自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矮時,很多家長不僅心里著急,還會想方設法的為孩子尋求長高的方法。比如:去醫院請專家為孩子診療。

不過,很多家長去醫院就診後發現對孩子的身高增長並沒有作用。往往得到的答案是:孩子的身高在正常範圍內,回去後多注意營養、多做運動就可以了!當家長想要再詳細的詢問時,往往因為時間的關係,醫生已經直接叫下一位等待者了。

當醫生告知回家觀察身高時,家長怎麼做? 親子 第1張

實際上,這並不能怪醫生。醫院的重點是在治病上,如果孩子不屬於矮身材、生長激素缺乏或者沒有其它病症,醫生一般就會讓孩子回家觀察,並注意營養和運動。

比如男生身高高於160.5cm(-2SD)、女生身高高於149.8cm(-2SD),就不屬於醫學范疇的矮小,如果不缺乏生長激素、也沒有其它病症,就不在醫院的診療範圍內。

但如果孩子將來的身高是161cm或150cm,這對於每一位關愛孩子的家長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

根據亞太青少年成長髮育中心調查顯示:

86%的人對自己目前的身高表示不滿意,希望能再生長一些;

78%的受訪人群對青少年時期沒有重視甚高而表示十分遺憾。

不僅是家長對孩子的身高有期望,孩子自己也希望能長得高大一些,避免成為同學口中的小豆包、矮冬瓜……

對於孩子的身高,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讓自己將來不後悔、孩子成年後不埋怨、不留有遺憾呢?

青春期前盡早開啟身高管理

一個人80%左右的身高是青春期前完成的,一定要趕在青春期啟動前(女孩9歲、男孩10歲),提前進行身高預測(提前預知終身高),並針對性進行身高管理。

青春期前每早一年管理孩子就能多長2-4cm;青春期進行中尤其是青春期末期(初二初三)的孩子,更要趕在骨骺閉合前,抓住最後的長高機會,進行身高管理,爭取多長8-10公分。

在家也要持續監測孩子生長髮育情況

01準確稱量身高體重

這個問題似乎很簡單,有的家長會說,有一個稱、一把尺就可以辦到。其實不然,首先我們選擇的工具要保證精準度,稱量時避免搖晃。

身高的測量分臥位和立位,3歲前取臥位測身長,需使用嬰兒標準量床,這個在家中不好辦到,也可採取固定的硬尺測量,每次採取相同的標準也有參考意義。

3歲以上,採取立位,家長可在家中牆壁上貼上一張標準身高紙。

當醫生告知回家觀察身高時,家長怎麼做? 親子 第2張

02 確保監測的頻率

理想的狀況下,身高應該一個月測量一次,體重每周測量一次,每次測量的時間應該相對固定,每月測量身高,最好在兒童生日的那一天進行測量。

比如:生日是5號,那麼每個月測量身高最好在5號進行;這樣可以得出每個月身高體重的增長值,避免身高增長過慢或體重的過度增長。

註:如果覺得每月一次太頻繁,也可3個月測量一次。

03 繪制生長曲線

測量後的結果要記錄到生長曲線圖上,可看出生長水平和生長趨勢。

生長曲線的橫坐標均為孩子的年齡,縱坐標可以是體重、身高等生長髮育指標。記錄方法即以橫坐標的實際年齡點作一與橫坐標垂直的線,再以測得的身高值作一與縱坐標垂直的線,把交叉點用圓點的形式描記,將連續多個描記點連線就得到了孩子的生長曲線。

當醫生告知回家觀察身高時,家長怎麼做? 親子 第3張

生長曲線的意義在於連續動態觀察,可以觀察孩子在一段時間內的生長髮育情況。

如果生長曲線下降,往往提示生長髮育出現問題,需要積極找出原因,採取適當的措施。否則時間太長了,很有可能不能恢復到原來的生長軌道了,導致成年後身材矮小。

如發現生長過快現象,對早發育的發現有提示作用。

當醫生告知回家觀察身高時,家長怎麼做? 親子 第4張

識別上圖二維碼或戳【閱讀原文】

參與專家活動~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