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這是一個8歲的小女孩,送到急診時已經昏迷了。家長說,孩子是在吃了一袋泡椒鳳爪之後出現的頭暈惡心,緊接著便是呼之不應……緊急送醫。
醫生盡管用了洪荒之力,卻依舊沒能挽留住孩子的生命。孩子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死亡的呢?難道真的是食物中毒?如果說孩子是因為吃了泡椒鳳爪而導致中毒,那為什麼同樣食用了泡椒鳳爪的家長卻能安然無恙?為了找到孩子的真正死因,家人申請了屍檢。屍檢報告顯示,孩子的死與泡椒鳳爪無關,而是顱內挫裂傷致死,由外力導致。
這樣的結果讓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並沒有同任何人發生過爭吵打架,也沒有明顯的跌倒意外,到底是什麼樣的外力能把孩子傷成這樣?顱內挫裂傷到底從何而來?
原來不久前,媽媽因為發現孩子的作業有問題,一怒之下便打了患者的後腦勺一巴掌!媽媽不知道孩子的後腦勺是不能打的!後腦勺有人的呼吸中樞在那里,就是延髓,如果受到強烈撞擊,造成呼吸中樞震蕩,可以引起一些呼吸衰竭的並發症,是能致命的。這個病例曾在醫療圈引發熱議,或許孩子自身有家長未知的基礎疾病,但如果家長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緒,多了解掌握一點醫學常識,這樣的悲劇是不是就可以避免?
說到教訓,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病例,也是腦出血。這是一個只有10個月的小女嬰,卻剛剛經歷了一次開顱手術。但很遺憾,盡管進行了手術治療,孩子最終還是沒保住。
孩子腦出血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就是爸爸的一個動作。孩子的爸爸用向上拋的動作來逗孩子,就是這一個動作,孩子竟然面色蒼白、開始輕微抽搐。起初,家人並沒有太在意,認為是孩子可能受了驚嚇,緩一緩,沒準過上幾天就好了。但沒想到的是,數日後孩子不僅沒有緩過來,還從輕微抽搐發展到後來十多分鐘就抽一次。全家人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急急忙忙送到醫院。
這個孩子最終確診為搖晃嬰兒綜合征,送到醫院時,已經幾近昏迷。可惜送醫太晚了,這場手術我們持續了近2個小時,但遺憾的是依舊沒能挽留這個孩子的生命。
我相信在很多方面他是一個非常疼愛孩子的好爸爸,他只是想盡自己所能逗孩子樂一樂,希望自己的寶寶快樂成長。但就是因為醫學常識的缺失,最終害了孩子。代價太大了,真的太慘痛了!這樣的愧疚和悔恨會跟隨他一輩子。
因過度「搖晃」致孩子腦出血、癱瘓、死亡的病例已經在臨床中發生多起。嬰兒哭鬧時,很多家長都習慣用「搖晃」的方法來哄孩子,這種方式是極為錯誤的。
錯誤動作:前後晃
錯誤動作:上下顛
錯誤動作:連顛帶晃
搖晃嬰兒綜合征多發於3歲以下的兒童。出於對孩子的喜愛,有的家長經常將嬰兒架在大人肩膀上晃動;有的家長經常把嬰兒抱在懷里前後左右不斷搖晃;有的家長甚至會帶孩子做一些危險刺激的遊戲……這些都是會持續造成嬰兒的傷害, 也是發生嬰兒搖晃綜合征的罪魁禍首。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哄孩子的方法呢?這個問題在三甲傳真的後台有很多人問我。今天,在這里我統一回復:
第一:寶寶哭吵時,家長首先要多的是耐心分析孩子哭吵的原因。寶寶一般苦惱的原因包括這麼幾種:寶寶餓了、沒有吃飽、尿濕了、出牙不適、缺鈣、睡眠節律紊亂,還有就是孩子可能患有某些疾病。找準了原因,就有了明確的路徑可循,簡單的原因能解決的馬上解決,複雜的原因馬上送醫院尋求醫生的專業幫助。
家長們一定要切記,千萬不要寶寶一哭就去搖晃,特別需要鄭重提醒的是,家長一定要避免由於寶寶哭鬧,而使自己處於煩躁帶有情緒去用力過度搖晃。正確的做法是:可先輕輕地撫摸嬰兒頭臉部、手、足,輕拍其身體,或摟在懷里一邊哼著小調,一邊輕輕地、舒緩地搖一搖,能夠促進嬰兒神經反射和運動器官健康發育。
第二:如果有家長用搖籃搖晃寶寶時,一定要記得只能輕輕地前後、左右搖晃,一定要避免旋轉和上下搖晃,或者是突然去改變搖晃的方向。如果家長是抱著搖晃,應將寶寶貼在家長的身體上、靠腰部,讓寶寶隨著家長的身體一起輕輕搖晃,而不是靠胳膊來搖晃。像我在前面提到的反復寶把寶拋到空中、將寶寶架在肩背上搖動、將寶寶放在大人腿上晃動、抱著寶寶旋轉等這些危險動作,一定要避免。
請各位家長一定要牢記:嬰兒不同成人。嬰兒頭部的體積和重量占全身的比例,遠比成人要大得多。嬰兒的頭長占身體總長的約20%,而我們成人的比例約為10%, 同時嬰兒的腦部還處於發育期,還未穩固,特別是頸部的肌肉、頸椎、韌帶都很弱,難以承受較大幅度的搖晃和高拋的震蕩。所以當嬰兒受到強力搖晃時,常常在沒有外部損傷跡象的情況下造成頭或腦的損傷,包括血管撕裂及腦神經纖維受損。
請各位家長一定要牢記:搖晃嬰兒綜合征的初期症狀可能是嗜睡、食欲不振或煩躁不安,接著出現抽搐或意識不清等,嚴重者可出現昏迷或死亡。在臨床病例中,患有搖晃嬰兒綜合征的嬰兒有時即使命保住了,但也可能卻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總之,請家長丟掉「搖晃」孩子這個壞習慣,是預防這種病的最有效的辦法。另外,一旦孩子出現早期症狀,請及時就醫,切記別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三甲傳真結語:最近又有一些朋友咨詢搖晃嬰兒綜合征的問題,所以就把這篇文章再發一遍。三甲知道,要想改變很多人的陳舊觀念,樹立科學的健康理念,是一個極其困難的過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三甲一直在努力和堅持。
請把這篇文章轉給所有人看到
還想提醒大家,健康人生拒絕悲劇,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關注三甲傳真,每天早上鎖定這里,從閱讀一篇有溫度的醫學科普開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還想提醒大家:經常有朋友留言咨詢疾病,為了更好地與大家互動交流,三甲專門開通了「三甲學堂」,對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疑答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關注三甲學堂,為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喜歡三甲,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