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一直營造搞笑擔當形象的魏大勛,最近在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中,居然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節目中,魏大勛問爸爸:
「你記不記得小時候,你打我那時候,讓我閉眼睛?」
稍作停頓,他伸出手一邊比劃一邊說:
「咔咔扇,扇完之後,問我錯沒錯?沒錯!咔咔一頓扇。」
盡管他面帶微笑,語氣故作輕鬆,但是泛紅的眼眶和眼角的淚光還是出賣了他波瀾的內心。
魏爸早有悔意,後來在演播室面對鏡頭說:
「回憶起來很難受,說起來很痛」。
但是,當時對於兒子面對面的詢問,「對不起」三個字他卻始終說不出口,唯有閉眼裝睡。
嘉賓張歆藝一語道破真相:
「那個時候,家長是很難跟孩子道歉的。」
《道歉的力量》一書中說:
道歉其實是一種很神奇的力量,它能化解矛盾,增強關係,提升魅力,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
如果魏爸懂得道歉的意義,明白道歉的魔力;
能夠當面對魏大勛說一聲「對不起」,那他一定不會在事過境遷之後,仍然耿耿於懷,委屈得像個孩子。
父母為什麼不肯道歉?
現實生活中,成人做錯事情,道歉理所當然。
然而,為什麼道歉對象一旦變成了孩子,父母就難以啟齒了呢?
●為了維護家長權威
電視劇《小歡喜》中,兒子方一凡成績明明有所提高,媽媽童文潔卻不滿足,母子倆發生爭吵。
事後,童文潔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方圓讓她給兒子道個歉,童文潔一臉為難:
「我說不出口!」
在方圓的極力勸說下,童文潔終於推開兒子的房門,原本來道歉的她,張口卻是:
「知道自己錯了嗎?」
父母常常錯將對孩子道歉視為向孩子低頭,認為一旦向孩子道歉,折損的是身為家長的威嚴。
所以即使錯了,他們也很難向孩子道歉認錯。
●漠視孩子的情感需求
《少年說》有一期節目,看得讓人格外揪心。
女孩喊話爸爸,讓他不要每次都偏向妹妹,也能相信自己一次。
看台下的爸爸笑容尷尬,卻不認為自己有錯。
他仰面對著哭成淚人的大女兒說:
「以大讓小,這個道理還用爸爸說嗎?」
主持人陳銘適時上台勸說,指明這位爸爸做法欠妥。
盡管如此,女兒下台後,爸爸也僅僅只是拍了拍她,並沒有為自己的行為道歉。
孩子所求,不過是父母的愛和肯定。
用講道理進行溝通的父母,他的眼里看不到孩子實際的情感需求,更不會明白漠視情感對孩子的巨大傷害。
這樣的父母,又怎麼會向孩子道歉?
●輕視孩子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小不點說爸媽道歉」,孩子們吐槽起父母來,好笑又心酸。
面對「爸媽犯了錯,會不會跟你道歉」的提問,孩子們的答案五花八門:
「道歉是很難道歉的,他們只會說,還不是為了你好。」
「睡了睡了,明天再說。」
「洗個手過來吃飯。」
父母們即使有錯,也會僥幸地認為孩子還小,事情慢慢就過去了,所以不會拉下臉來向孩子道歉。
父母不懂道歉,孩子一生不幸
綜藝節目《不好說超想聽》,有一幕令人動容。
90後小夥唐向未對媽媽提起多年的心結:
「因為一件小事,我沒做好,你揍了我一頓,把我牙齒都打掉了,你記得嗎?」
然而,這件傷他至深的事情,母親僅僅淡淡地用了兩個字回復:
「忘了。」
唐向未說自己的童年,真的沒有那麼開心,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
母親對此卻認為:「這都是小事!」
唐向未難以置信,小心翼翼地問媽媽:
「難道你真的,從來沒有覺得有對不起我的地方嗎?」
一直冷漠疏離的媽媽此刻終於有了表情:
「這個世界,有父母對不起小孩的嗎?」
兒子鼓足勇氣,將傷口在母親面前攤開,期望得到母親的慰藉。
母親卻選擇無視,絲毫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巨大傷害。
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說:
一個勇於承認錯誤、探索新的談話起點的父母,遠比固執、專橫的父母要可愛得多。
孩子的委屈和壓抑,明明因為母親一句充滿體諒的「對不起」,就能完全化解。
然而,母親卻拒不認錯,漠視孩子的情感,對孩子進行了「二次傷害」。
教育家斯賓塞說:
「受委屈的孩子很少會去反省自己有什麼過錯,因為憤怒和不平占據了他的心靈;而被感動的孩子則常常反省,因為感動增加了他內心的勇氣和智慧。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父母做錯事情,及時和孩子溝通、道歉。孩子感到受尊重,親子關係自然會融洽和諧。
而親子關係出現裂縫,正是從父母不懂好好道歉開始的。
對不起的能量,超乎想像
道歉意味著「看見」,傳達的是共情。
「看見」的是孩子受到的傷害和委屈,共情的是孩子的切身感受。
有著「東北宋仲基」美稱的安吉,因為媽媽胡可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內來接他而生氣。
即使後來等到媽媽來了,他也毫不理會。
胡可滿懷愧疚地半蹲在安吉身邊,耐心地向安吉解釋,因為弟弟體檢的時間有些長,所以耽誤了來接他的時間。
胡可真誠地對安吉說:「對不起啊,安吉。」
原本氣呼呼的安吉,聽到媽媽的這聲對不起,感受到了理解和尊重,立刻消了氣,撲到媽媽懷里。
美國心理學家羅達.鄧尼說:
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和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還能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的習慣。
因為媽媽犯錯就會真誠向安吉道歉,所以安吉有了被尊重的感覺。
在與別人相處時,他自然而然學會了尊重別人。
一次,安吉和弟弟參加節目,上山摘獼猴桃。
安吉誤以為弟弟拿了自己的獼猴桃,氣得伸手要打弟弟。
事後,知道是自己誤會了弟弟,他連忙去和弟弟道歉。
心理學家指出,父母主動給孩子道歉,會讓孩子更有責任感,將來更容易變得獨立和有同理心。
幾句簡短的道歉,是父母對孩子情緒的接納,是父母對孩子感受的肯定,更是對孩子人格的一種完善。
懂得道歉的父母,才能養出善良、有禮、知分寸的孩子。
父母應該如何道歉
父母如何能有效地道歉呢?
《道歉的力量》一書中,指出道歉需要四個步驟:
第一步:認錯
父母真誠地向孩子認錯,是進行良性溝通的第一步。
父母言行有誤,需要明確地向孩子承認「我做錯了」,對於給孩子造成的傷害,誠懇地說句「對不起,我很抱歉」。
只有父母能夠坦然地認錯,孩子才會願意敞開心扉,與父母進行真誠地交流。
第二步:表現出自責、羞恥、謙卑、真誠等行為與態度
教育家蘭海說:道歉不應該有任何「但是」。
父母做錯了事情,看著孩子的眼睛,坦然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表示以後不會再犯。
直接的行為,誠懇的態度,才能將自己的歉意充分傳達給孩子。
第三步:提出解釋
《家有兒女》中,夏東海因工作而焦慮,適逢劉星和小雨鬧矛盾,他將氣全撒在孩子身上,對孩子進行了懲罰。
事後,他意識到自己遷怒的行為,特意去向孩子解釋並道歉。
父母在犯錯後,不推卸責任,給孩子一個合理的解釋,孩子更能原諒父母的行為。
第四步:進行補償
補償是懇求一個補償親子關係的機會,而非純物質補償。
遵照孩子的意見,以讓孩子開心為目的,給孩子他一直想要、卻從未得到的東西或者事情。
比如,陪年幼的孩子一起畫次畫,給孩子騎一次「大馬」等等。
通過父母提出補償的行為,孩子可以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歉意,以及仍然愛著他的心。
當我們能夠放下「權威」,大大方方向前一步,坦然對孩子道歉之際,就是我們向孩子內心靠近一大步之時。
人生漫長,無意傷害孩子在所難免。
方法無數種,道理千萬條,歸根到底,凝結成三個字「對不起」,才是父母最體面、最深沉的解決之道。
﹌END﹌
-圖片來源-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
伴夏:《嬌嬌媽》特約作者,性情豁達、文字細膩的80後中年少女。寫走心的文字,做溫暖的人。嬌嬌媽(ID:jiaojiaoma8)。
往期精彩文章
點擊☞孩子遇到挫折時,做這件事,比100句「加油」管用
點擊☞蔡少芬懷三胎又被寵上天:這樣的老公,才是幸福家庭的頂配
點擊☞孩子小時候背不背古詩,20年後的區別竟然這麼大
點擊☞「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出生順序真能決定孩子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