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理學: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父母需了解三大原則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可憐天下父母心,將孩子從一個不會說話只會哭的嬰兒,一直養育成人,需要經歷各種磨難。而其中困擾他們最大的難題,就是孩子的學習問題。

我們都知道,能在學習上名列前茅的,一個班級中只有幾個人。很多時候,就算父母擁有萬丈激情,到最後也不得不接受孩子是普通人的事實。

但孩子們最終的學習成就,差距不在於智商,而在於習慣。更何況,家長們每天坐在孩子身邊輔導監督他學習,起到的效果也是比較渺小的,最佳的辦法永遠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一勞永逸。

但是,這件事豈有那麼容易?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需要家長運用科學合理的策略。


​01為什麼必須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也好老師也罷,在孩子身邊監督,也許的確能起到一部分作用。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因此他們的大腦沒有積極為學習騰出空間。

並且,由於長時間與家長或老師的監督綁定在一起,一旦失去照管,就可能出現巨大反彈,敷衍了事或直接不學習。

美國著名學者愛德加·戴爾,提出了學習金字塔的概念,主動學習是孩子被動接受的進階版。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接受到的知識能在腦海中保存得更久。孩子對他人的依賴性太強,自然也就不願意自己花費精力了,只有培養他的主動性和習慣,才能真正投入進去。

腦科學研究也是如此,一旦某種行為成為習慣,孩子在做這件事時就會變得更加得心應手,使學習的層次獲得提高。

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曾說,人類的動作90%都是習慣,多半是幼年時期形成的。習慣養得好,終身受欺負,習慣養得不好,則終身受其累。

因而,很多家長明明忙於工作,晚上放學回家還監督孩子學習,可孩子的成就卻不如那些不用父母操心的孩子。


​02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時的錯誤

很多家長意識到了給孩子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也真正付諸於行動去做了,但總感覺見效甚微,這是因為方式出了問題。


1)過分嘮叨反招致超限效應

大部分情況下,陪伴孩子學習的都是媽媽。相比較下,受感性思維驅使的媽媽通常更容易在教育中採用嘮叨的手段。

但是,說得多了,語言的分量在孩子心目中就沒有那麼重了,轉而陷入到超限反應中。

父母反反覆復在孩子耳邊嘮叨的那些話,會逐漸讓他們產生心理上的免疫力,習慣性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甚至招致叛逆,做出與之相反的行為。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越催孩子學習,孩子越磨蹭的緣故。

2)懲罰打罵抹殺自信心

很多父母認為想要孩子真正聽話,打一頓就好了,這樣的童年才完整。

不過心理學上,這是違背孩子意願的做法,如果想讓孩子養成習慣,就不能讓他先對學習產生負面印象。

懲罰打罵的方式很可能當時就見效了,但終歸是以強迫方式進行的,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懦弱。

即使真的聽父母的話去學習了,又能學進去多少?他們的自信心和創造力,都在這樣的暴力中被父母一點點抹殺掉了。

3)過度的物質獎勵違背初衷

獎勵是父母在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但近年來關於獎勵的學問也是不斷被各類專家提起。

大家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孩子寫作業,家長每次都給獎勵,這兩件事就會自然而然地聯繫在一起。

某次突然沒了獎勵,孩子還願意學習嗎?這就像給老板工作,但對方不發薪水是一樣的。

習慣是一個需要持續性進行的行為,而獎勵明顯不具備這種效用。

關於獎勵,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實驗:

研究者讓兩組被試者玩一個全新的積木遊戲,第一組只要通過一關就會獲得一美元的獎勵,第2組則沒有任何獎勵。一段時間後,研究者宣布實驗結束,他們可以自由活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直用通關來換取獎勵的那一組,馬上就放下了手中的積木,而沒有得到獎勵的第二組,都覺得遊戲挺好玩的,繼續擺弄著手裡的積木。

家長要讓孩子打心底裡覺得學習是自己應該做的,而不是一種與金錢交換的條件。就算要用獎勵,也應當適當使用。


​03育兒心理學:培養學習習慣,父母需了解三大原則

想要將一個行為變成習慣,就需要經歷被動——主動——自動化的過程,建立在重復、強化、懲罰的心理基礎上。

1)登門檻效應——拆解目標

登門檻效應指的是美國心理學家弗裡德曼和弗雷瑟的一項研究。

他們隨機採訪一組家庭,提出要將一個小招牌掛在窗戶上,所有家庭都愉快答應。而後,他們又再次提出想掛一個不美觀但很大的招牌,超過50%的家庭仍然同意了。

但是在採訪另一組家庭的時候,他們直接提出要在窗戶上掛一個不美觀的大招牌,卻遭遇了80%的拒絕。

也就是說,想讓孩子接納學習這種行為應該從低要求開始,不要一上來就把所有的學習任務壓在孩子頭上,要考慮孩子當下對學習的接受能力。

比如孩子厭學情緒比較重,家長可以先要求他保持完成50%的作業,而後到全部完成,再到寫作業後預習明天的內容。

等到孩子慢慢習慣並能自我控制之後,再一點點加大難度,既能讓孩子適應得更好,也能逐漸培養起習慣。

2)普雷馬克原理——鑽孩子的喜好空子

普雷馬克原理來自於一個實驗,讓孩子們挑選完彈珠遊戲機或吃糖。

而後,告訴那些喜歡吃糖的孩子,如果玩彈珠遊戲機就可以多吃糖,告訴那些喜歡玩彈珠遊戲機的孩子,多吃糖就可以玩彈珠遊戲機。結果孩子們都能對自己不太喜歡的那樣東西產生更大的興趣。

這種方法老年人經常使用,其實就是跟孩子講條件。

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家長就告訴他先寫完數學作業,就能看一集動畫片。

當然,一開始孩子可能會不太配合,草草完成績要求看動畫片。家長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時機,告訴孩子敷衍不合格,必須認真完成、字跡工整,才能看動畫片,否則當天就禁止看動畫片。

幾天後,孩子逐漸了解父母是認真的提出這個要求,為了自己喜歡的事,也會接受不喜歡的學習。

​3)化數為量

很多家長喜歡跟孩子這麼說,再寫40分鐘作業就休息。結果是,孩子寫到20分鐘左右就明顯怠慢了下來,心思已經不知道飛到哪去了,最後20分鐘隻馬馬虎虎解了一道題。

因此,父母可以試著把要求改成「再寫三道應用題就休息」。

這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也不會發生這種磨洋工的情況。

培養一個習慣,必須掌握相幹的心理學知識,運用合理的技巧,才能讓孩子更快接受。

那些容易讓孩子在心理上產生厭煩情緒的嘮叨、懲罰和物質獎勵,一定要慎用。不要辛辛苦苦付出了許多,到頭來反而白費功夫。

想要達成任何目的,都必須先找準方向,才能有所進步,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也是如此。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

>育兒心理學: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父母需了解三大原則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