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達不到要求,家長巧用「登門檻效應」,讓孩子快速完成目標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一、兒子考不到班級前三名,媽媽發怒

寶媽哭訴:

我的兒子小光今年9歲,腦袋聰明,學習成就一直很好。但最近突然變得沉默寡言,有什麼話也不和我說了,最糟糕的是學習成就開始直線下降,上次考試居然才考到班級第五名,氣得我打了他一頓。

我從他的一個好朋友那裡得知,小光是因為我要求他必須考到班級前三名的事而變得沉默寡言的。因為他覺得他沒有那麼大的能力,但是又擔心考不到的話挨罵挨打。

我只是希望兒子變得更好,我對他提的要求真的高嗎?

其實,對於小光的經歷,我們好多人也經歷過:

  • 被要求考到前幾名,否則等著挨批評
  • 被要求分數考到多少分,否則不允許有娛樂活動
  • 被要求必須拿到獎學金,否則暑假哪裡也不許去等等

因為父母對於孩子向來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們表示深刻的理解。但作為父母也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提要求,不要忽略了兒童的“最近發展區”。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最近發展區”這一概念。他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舉例子來說:現有水平就是孩子已經達到了,掌握了的水平。比如孩子每次考試都能考到60分以上,說明孩子的現有水平就是達到及格。

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就是,孩子努力一下就能達到的水平。比如你要求孩子再努力努力,考到70分,孩子就可能做到。但是,如果要求他必須考100分,就超出了孩子的最近發展水平。

二、 父母的高要求,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俗話說:希望越高,失望越大,這是對於父母而言。那麼對於孩子,如果總是被父母寄予超出本身能力的厚望,對孩子又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1、 過度焦慮

瑞士心理學家波納認為,”孩子焦慮心理是指預感到似乎將要發生某種危險或不利情況而又難以應付而產生的精神壓力。

就上面小光的例子來講,他預感到自己要面臨考試,但是自己根本考不到前三名的情況,所以才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導致整個人鬱鬱寡歡,成就下滑。

而過度的焦慮會讓孩子產生一些這樣的反應:考試前出汗、拉肚子、甚至注意力不集中等,都是孩子陷入過度焦慮的症狀。

甚至包括來自家長懲罰的恐懼、對學業的憂慮等,對比成年人,孩子有著自己特有的一些焦慮,家長不可忽視。

2、 患上校園恐懼症

身邊同事因為是離異的關係,所以對五年級女兒的期望非常高,想讓女兒出人頭地,要求女兒每學期必須考第一,折磨得孩子每晚睡不著覺,在保持了2年的第一之後,成就開始一落千丈,整個人開始表現出對學習,對學校的巨大恐懼。

校園恐懼症是兒童恐懼症中常見的一種類型,大多見於男孩,歐美國家發病率為8%~15%,是通過明顯的焦慮和軀體症狀的結合而體現出來的對上學的非理性的緊張和恐懼,而家長是孩子產生校園恐懼症的根源。

如果孩子在學習上總是達不到父母的要求,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會排斥,乃至厭倦整個校園,對校園產生恐懼。因為學習對他而言就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且不可完成。那麼在生活中也會缺乏對其他事情的興趣,會對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造成強大的打擊。


3、 產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

父母的要求越高,孩子越難達到,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孩子索性直接選擇跟父母對著幹。你讓他考前三,他非要給你考個倒三;你讓他好好聽課,他非要逃學。這是一種典型的破罐子破摔的心態,既然達不到,何必為難自己?尤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理會越嚴重。

心理學上有一種反應叫做:超限逆反。是由於某種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長,就會引起極度煩躁或反抗的心理現象。

如果孩子承受的來自父母的刺激過多,學習壓力過強,那麼孩子會出現反抗的行為,甚至可能會做出讓大人後悔莫及的事情。

4、討厭父母甚至傷害自己

孩子與父母應該是最親近的,可是如果父母一直在很強勢的壓抑孩子,給孩子提出自己難以達到的要求,不然就會被懲罰,那麼孩子對於父母會由愛生恨。

而對於自己,也可能會”厭世”。

去年江西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因為考試成就不理想而輕生,幸虧搶救及時;同樣,一位上五年級,12歲的女生因為寫不完的作業而割腕自殺,遺書裡提到:”我好累,睜開眼睛看看還有一大堆作業沒寫完……”

所以,對孩子過高的要求,就等同於給孩子沉重的壓力,等到他承受不住的那一刻,就是父母悔之晚矣的那一天。

三、父母應該怎樣要求孩子?可以運用”登門檻效應”

一位校長說過: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是因為無法接受孩子是普通人的事實。所以,如果真的愛孩子,就要降低對孩子的要求。這裡的降低不是零要求,而是”根據孩子能力與情況,適當的提要求”。

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叫:登門檻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他人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可以這樣理解:我們登山的時候,如果要你一下子爬到山頂,會覺得完不成。可是,如果讓你一步一個臺階的爬,到最後也能爬到巔峰。這種效應在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中,有著很大的作用。

比如,在孩子提高成就上,一位媽媽的做法就很值得參考:

媽媽:你已經延續三次全班倒數第一了,這次能考到倒數第二嗎?

兒子:這個太容易了。

考試結束,兒子考到了全班倒數第10。

媽媽:媽媽覺得你的潛力很大,這個學期有信心考到倒數第20嗎?

考試結束,孩子成就位居全班第10。

媽媽:太厲害了,下次能提前到全班第5嗎?

考試結束,孩子最終得了全班第一。

在媽媽”登門檻效應”的運用下,每一次比上一次的要求高一點,但是不能超過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因為心理壓力比較小,同時又想滿足媽媽的期望,所以最終取得了好成就。

相反,如果媽媽一開始因為孩子考了倒數第一而大發雷霆,並且要求孩子下次考正數第一的話,一方面不現實,另一方面會讓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與其讓孩子一口吃一個大胖子,不如循序漸進,慢慢提高。

怎樣更好地運用”登門檻效應”呢?家長可以這樣做:

1、 讓孩子”自主設置”目標

孩子的自主意願是第一位的。有些家長習慣於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比如,讓孩子學什麼、要達到什麼程度以及按怎樣的方式去學習等等。如果家長設置的這些適合孩子,那麼還好;如果不適合孩子通常會讓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而且經過研究表明:自主設置的目標更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的動力。那是因為自主設置的目標是經過孩子對自己正確認識的,他知道自己能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所以才會這樣設置。

比如在考試方面,讓孩子自己設置要考到多少分,為此規劃出自己在哪方面去努力。

2、 家長幫設置”高而可攀”的目標

如果孩子不知道怎樣設置目標或者自主設置的目標過於敷衍,那麼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來設置高而可攀的目標。這種目標的設置要遵循最近發展區這一理論,也就是要求這個目標需要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在他努力一下就可以到達的程度。

比如:孩子本次考試60分,家長可以要求他下次考試到70分,而不要一次性讓他考滿分,要符合孩子的自身能力近況,然後期間給予孩子幫助。

3、 將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相結合

每次考試考多少分,屬於一種長期目標;那麼,為了實現長期目標,每天的作業完成度就是短期目標。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下次考試要由60考到70分,那麼要想實現這個長期目標,其中的10分要怎麼提高?是通過多練習數學題還是多練習英語?這就是短期目標的設定。

如果只有長期目標,那麼孩子可能會缺乏前進的動力以及堅持下去的決心;相對於長期目標來說,短期目標更容易讓孩子獲得成績感和信心。

所以,兩者缺一不可。

4、 發現孩子進步及時表揚

每個人都渴望被得到認可,孩子更是如此,這也就是為什麼”賞識教育”被父母推崇的原因。孩子總能在每一次努力的成果上得到滿足感,這恰恰是他們前進的動力。

5、 發現成就中的閃光點

父母不可以把最終的分數作為考量孩子是否進步的標準,比如:孩子考試總分比前一次降了,但是單科的分數卻有很大的增長,說明孩子在對應科目上下了功夫的。父母要及時提出表揚,並且幫助孩子分析失分科目的原因所在。

小編寄語:

以上我們分析了兒童的最近發展區,以及父母的高要求對孩子的影響,最後父母應該怎樣正確的要求孩子。希望各位父母可以收獲到對自己有幫助的那一部分,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長。


今日話題:

各位家長,你們的孩子有沒有達到你的期望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孩子總達不到要求,家長巧用「登門檻效應」,讓孩子快速完成目標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