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切大人未被療愈的,都會傳給孩子!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心理地圖,我們在它構建的世界裡思考著、發覺著、體驗著、生活著,或許我們從未想過自己的心理地圖裡是否有著「錯誤路線」,而在原生家庭有這樣一個奇妙的現象,如果我們沒有把屬於我們自己心理地圖的「錯誤路線」修正,那麼它將很容易繼續在我們孩子一代的心理地圖中延續……父母過去在孩子身上安裝的程序都是舊的,有些甚至是極具破壞性的,舊的系統只能適用於舊的軟體,無法兼容更高級的軟體,思想病毒輕則阻礙我們成功,重則造成我們”當機”!
…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借口,因為,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而作為父母請你一定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創造一個文化。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你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家庭幸福。
什麼樣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最好?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尊重是最深層次的愛!孩子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如果孩子對其中一方的連接有所缺乏,將會讓孩子感到空虛遺憾,而最令孩子難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內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樣,結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你爸爸是懶惰、不負責的人,你以後不要像他一樣!」
「你媽媽死愛錢,你以後不要像她一樣!」
「你媽媽愛嘮叨,你以後不要像她一樣嘮叨!」
「你媽媽都不顧家,你以後千萬不可以像她一樣!」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肯定會出現這些行為:懶惰、不負責、死愛錢、愛嘮叨、不顧家。為什麼?因為他心裡強烈需要和他的父母連接,但有關他爸爸/媽媽的資訊卻全是負面資訊,他當然只能跟這些資訊連接,做出相同的行為來滿足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既然與父母連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那就提供更多積極正面的資訊來滿足孩子連接父母的需求。
…
「孩子你真了不起,你和你爸爸一樣真聰明!」
「你和你爸爸一樣講義氣!」
「你和你爸爸一樣人緣兒很好!」
「你和你爸爸一樣很孝順!」
「你跟你媽媽一樣很善良!」
「你跟你媽媽一樣很有愛心!」
「你跟你媽媽一樣喜歡學習!」
「你跟你媽媽一樣做事很認真!」
不只是稱讚孩子,重點是稱讚孩子「像爸爸」「像媽媽」的地方,透過這種方式,孩子會朝好的資訊方向與爸媽連接,心中對歸屬感的渴望也會得到滿足。要尊重另一半是孩子的爸爸/媽媽,並允許孩子和他/她連接:
「如果你像你爸爸,我會很高興。」
「如果你像你媽媽,我會很高興。」
當孩子連接的渴望被允許了,就不會那麼強烈地在暗地裡連接那些被否認的缺點。尤其是離婚的父母若能這樣做,孩子必能有好的發展,他們會學到大人有時候會吵架,夫妻有可能會分開,但是他們卻能承認彼此的位置,也承認對方的父母身份,這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身教,也是莫大的祝福。
因此請記住,千萬不要因為另一半的行為,否定他們是孩子父母的身份,因為事實不會因為隱瞞而改變,否認或隱瞞只會令孩子在無意識裡被否認。
最後請記住:夫妻關係和諧永遠是妻子教育的核心。
…
(本文來源於擇學堂,作者:丁欽峰)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
>一切大人未被療愈的,都會傳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