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中幫助孩子獨立自主,共情溝通4步法,培養自我負責的孩子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孩子:「媽媽,湯很燙,我不想喝」

媽媽:「哪裡會燙,我都喝完了,你趕緊喝。」

喝湯對媽媽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孩子覺得湯太燙,拒絕喝湯,孩子的感受破壞了媽媽的期望。這時候媽媽會習慣,去否定孩子的感受:「湯不燙,你必須喝掉。」

孩子的感受被忽視,就會困惑。我明明感受到燙,媽媽為什麼說不會呢?孩子會去糾結,自己的感受是否是正確的。父母常說孩子怎麼不明白父母的用心呢?但我們發現父母同樣沒有去接受孩子的感受。

媽媽希望孩子喝湯,首先應該先接納孩子的感受。感受本身並沒有對錯,是孩子對客觀世界的真實感知。如果孩子的感受被接受,他就不會糾結自己的感受正確與否。而是開始思考,我要喝湯,怎樣讓湯不燙。認同孩子的感受,是孩子自我負責的前提。

通過我們的語言和行為,讓孩子感受到,他的感受被我們接納。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場,去體驗孩子的情緒狀態,肯定孩子感受的存在。讓孩子知道即使是負面的感受,一樣可以被父母看到、理解。

認同孩子的感受,說起來容易,實際上平時已經形成固定模式的。比如習慣對孩子說:「這個沒什麼好怕的」;「自己起來,不疼。」;「好了,不哭了,沒什麼可傷心的。」剛開始改變父母會不習慣。


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可以把共情的溝通方式分為四步。

第一步,父母需要反思

當孩子出現與我們不一致的感受時,我們習慣去評判和否定孩子的感受。這時候我們需要在心裡告訴自己要暫停下,反思下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否會習慣說:沒事的、不用怕、不要哭、沒什麼

放下我們的否定和評判,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體會孩子的真實感受。例如,對於我們成人溫度合適的燙,但孩子對溫度更敏感,「燙」就是此時他對於這碗燙真實的感受。

第二步,不帶評價的描述

不帶我們主觀感覺和想法的語句及語氣,描述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例如:你現在不想喝這碗湯。

第三步,承認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是客觀事實,沒有正確錯誤之分。我們要去承認孩子的感受,孩子感覺到湯有點燙。我們對孩子說:「你覺得湯有點燙。」

你會發現孩子的感受被接納和認同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抗關係就消失了,孩子會更加積極地去承擔自己的這個感受,去思考如何處理這個感受。

第四步,引導孩子處理感受

孩子的感受被承認後,孩子的注意力,和父母的期望達成一致。集中在採取什麼方式處理感受。我們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對自己的感受負責。例如:湯太燙,那你覺得該怎麼辦呢?

完整共情的溝通方式對話。

  • 孩子:「媽媽,湯很燙,我不想喝。」
  • 媽媽:「你覺得湯太燙啊,那有什麼辦法讓它不燙呢?」
  • 孩子:「我自己呼一下吧。」

承認孩子的感受,父母有一個很大的心理阻力。認為一旦肯定孩子的感受,就是在鼓勵孩子的負面感受,好像是我們在允許事情變得更糟。

我們說湯不燙,是父母在掩耳盜鈴,孩子難受的感受不會消失。父母潛在一個矛盾的想法,看到孩子的感受,但在心裡不願去去承認。似乎承認孩子的感受,就是催孩子完成一個,讓他感覺不舒服的事情。而去選擇相信,不承認孩子的感受,可以替孩子掩蓋一部分真實的痛苦。而實際上這只是在解決父母自己的焦慮而已。

如同我們看望一個摔傷的病人,他說很痛。我們很容易認同他說,這真的很痛。但如果我們在看望絕症病人,他說:「我感覺很不好,好不了了。」你會去安慰他說:「不會呢,你今天看上去氣色很好,過幾天就會康復。」

這些安慰的話,你說出來自己都不相信。你雖然在否認病人的感受,但病人的痛苦感受還是存在。他只會覺得沒有人理解他,只能剩下他一人去面對。

孩子感受到的困擾,不會因為父母認為沒有必要,他的困擾就會消失。我們和孩子的溝通是承認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為自己的感受負責。

生活中孩子需要獨自面對很多負面情緒,如果孩子不懂如何應對,會產生自我懷疑、否定。父母放下批評和否定,陪伴、傾聽、理解,可以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感受,並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處理。逐步培養對自己的感受自我負責,促使孩子更加獨自,更有能力。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溝通中幫助孩子獨立自主,共情溝通4步法,培養自我負責的孩子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