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現在的孩子很幸福,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娃,爺爺奶奶舅舅舅媽叔叔嬸嬸,有如眾星捧月一般,對孩子極盡寵愛之能事。
過年出門前呼後擁,喂口飯搶著給孩子塞好吃的。
但如今的孩子也有些悲哀,自己在閃光燈下一舉一動都是焦點,時常要受到來自家長的輪番轟炸,他們會告訴你「那樣做不對」「應該這樣做」,一番「指導」下來孩子筋疲力盡,興趣全無。
…
可是親戚朋友卻毫不知情,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打擾到了孩子,反而認為這是「為你好」!陪伴但不打擾,這個尺度究竟該如何把握呢?
很多家長錯將「打擾」當「指導」
說到這個話題,糖果媽媽想起來幾個月前的一件事,當時我帶著小糖果去購物中心的兒童休閒區畫畫,旁邊一個男孩子的一堆親戚,實在是有些聒噪。
事情也很簡單,本是孩子自己信手塗鴉,圖畫都是現成的,有花朵、太陽、小房子等等,塗上顏色就可以了。觀察了一下,來這玩的大多是小孩子。
我旁邊的小男孩子大概有4歲的樣子,本來興致勃勃地拿起彩筆開始塗色,先是奶奶開始嘮叨,說「太陽哪有藍色的啊?你這麼畫可不對!」
小男孩噘著嘴,明顯感到不高興了,爺爺見狀趕緊出去買了一堆零食,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總是在不停地給孫子喂這喂那。孩子剛畫兩筆,就要吃塊小餅乾。
…
而事情的高潮則在最後,奶奶對孩子的姑姑說,「你不是學美術的嗎?給大侄子講講啊!」於是姑姑隆重登場,直接奪走了孩子的畫筆,開始自己塗了起來。
奶奶一邊扳著孫子的腦袋說「看姑姑畫的多好」,孩子一邊拼命地走神,終於一個不留神,男孩兒乾脆跑了出去,又引得家長一片驚呼。
小糖果和我說,他們太吵了,這樣能畫好畫嗎?我心想是啊,孩子本來有自己的想法,也願意去做這件事,但是卻被家長一而再,再而三的好心給打擾了。
…
從被奶奶質疑,到爺爺用零食來增設干擾項,直到最後乾脆由姑姑代筆。娃的專註力被一點一點的消耗殆盡。
而家長仍不自知,還覺得是孩子不聽話。你看我們三個大人陪著你,結果你還跑了,怪誰呢?
被過度關註的孩子,承擔不起「厚重」的愛
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被父母過於「厚重」的愛而束縛了手腳。
很多時候家長就像是一個矛盾體,一邊將孩子裹得嚴嚴實實,無視孩子的成長規律,一邊卻大聲指責孩子是溫室裡的花朵,禁不起風風雨雨。
從心裡上他們都希望孩子能茁壯成長,而從行動上他們卻過度操控和保護,讓孩子能展翅翱翔的翅膀折翼了。
於是你會發現,孩子在家長眼中變成了庸才,娃們毫無主心骨,缺乏想像力,總是依賴父母。
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說,如果養育者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距離孩子太近、過度包辦代替、過度控制、過度指責,就構成了對孩子自我功能的剝奪。
▼過度干涉會破壞孩子的專註力
記得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孩子的專註力是和其年齡成正比的,比如案例中的男孩子,他4歲的話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就是4分鐘,可是我沒看到他有多少時間是用於畫畫上,而是被周邊家長無情干涉。
讓孩子去獨立探索,其實是件非常可貴的事情。這個男孩子並不需要畫得多麼好,而是他拿起畫筆專心致志完成畫作的過程,這種成績感是無可替代的。
記住,過度的干涉孩子的成長,只會破壞掉孩子的專註力。
…
▼越俎代庖會折損孩子的想像力
太陽為什麼不能是藍色的呢?我很想問下這個奶奶,即便她的回答很正確,可是仍然不能剝奪孩子的想像力。
一個三歲的孩子在搭積木,父母在一旁拿著成品圖指導孩子搭建城堡,房頂必須是什麼形狀的,大門必須是什麼顏色的,要把小人放到哪裡。
一番指導過後,3歲的娃竟然擺成了!父母歡呼雀躍,趕緊發朋友圈,看看我家孩子多聰明。殊不知這個孩子竟然在完成後發出成年人式的嘆息聲,從此再也不想碰積木了。
父母破壞了她的想像力和樂趣,她像包工程一樣來完成作品,可以非常熟練,但是卻缺乏創意,更不快樂。
▼「著力培養」的孩子,個性發展會受限
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這種「侵入式關懷」隨處可見,不顧孩子的真實感受和需求,而片面地從父母的角度出發。
「你是女孩子,肯定愛跳舞」「你爸爸就愛畫畫,你也必須學,這方面有遺傳」。
家長越是刻意地去培養孩子,他的個性和發展就越容易受到限制。童年缺少嘗試和自我選擇的人,成年後往往會面臨更多問題。
比如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很薄弱,難以適應多變的生活,小心謹慎地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不敢去追逐自己的個性,很多也會因此泯然眾人矣。
遠離「教育心切」,陪伴但不打擾
家長對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焦慮情緒,他們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總想將自己的生活經歷毫無保留地教給孩子,可是這個過程中太急了,教育心切,孩子的成長卻被打擾了。
▼尊重、支持孩子的家長,才是最明智的
看過美劇《生活大爆炸》的人,很多對天才謝爾頓是又愛又恨,而看過《小謝爾頓》的人,一定會愛慘了他的家人。
…
智商極高的小謝爾頓,在為人處事上是那麼的格格不入,但是家人從來沒有去指責或者截斷他成長的路,而是用愛、尊重、支持幫助謝爾頓成長成才!
小謝爾頓對火箭飛升的原理感到質疑,他寫信給NASA但一直沒有收到回復。對兒子的很多怪癖、怪想法都無法理解的父親感到很氣憤,直接驅車四五個小時來到NASA門外要給兒子討說法。
…
媽媽不顧家人反對,執意給兒子買了一臺電腦用來「科研」。而小謝爾頓的回應也很暖,在沒人願意陪媽媽去做禮拜的時候,他站了出來,「雖然我不信上帝,但我信媽媽」!
而這個家庭的暖心之處還在於,謝爾頓的雙胞胎妹妹曾沮喪地說數學題對她來說很難,她和謝爾頓相比天賦在哪裡?媽媽則回答她說「你的頭髮很漂亮!」
…
▼陪伴但不打擾,試試這幾招
1)減少孩子身邊的干擾項
養成孩子在某段時間做一件事情的習慣,如果家庭條件允許,最好給孩子準備好單獨的空間,比如讀書的時候就在書房裡。
家長不要過度關心,隨意「投食」,不要一會兒給孩子端來好吃的,一會兒問孩子累不累放曲音樂等等。關心則亂,父母先別亂,孩子更專心。
2)制定例則,拒絕嘮叨
從小就要培養好孩子的規則意識,最基礎的是安全,什麼不能碰,遇到危險了要怎樣做等等。
其次是做事的規則,比如和孩子約定好每次寫作業的時間,完成情況。
一旦形成習慣,家長不要反覆嘮叨,那只會加劇孩子的厭煩心理。將自己的要求一次講清楚,不要毫無要點地重復再重復。
…
3)做孩子的協助者,而非主導者
家長要允許孩子有試錯和犯錯的機會,不能總以大人的標準去強求孩子,尤其在繪畫這樣的藝術領域,更不能固守陳規,而是允許孩子放飛自我!
父母要學會觀察,孩子是否需要自己的幫助?他是否願意父母加入到行動中來?做好孩子的協助者,而非主導者,給孩子一方成長的自由空間,不干涉,有原則,你做到了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個四歲寶寶的媽媽,有育兒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哦~
>父母「教育心切」有損孩子專注力,陪伴不打擾,是成長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