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自控力的70條乾貨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作為父母,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的都面臨著家庭教育帶來的焦慮和困惑:父母到底該不該為孩子做決定?以及如何管教孩子?

很多家長總想著要一手操辦孩子的一切,從做作業到參加興趣班,再到用手機,父母都要想說了算,這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呢?根據腦神經科學前言研究表明:父母把孩子控制得過緊時,致使孩子面對著嚴重或慢性的壓力,會讓孩子發育中的大腦的杏仁核變大,導致前額質持續緊張,結果會造成孩子反覆受到焦慮和憂鬱情緒的影響。在美國矽谷,有80%的高中生報告自己的焦慮程度正處於中度到重度的水平。

針對這個問題,臨床神經心理學家威廉·斯蒂克斯魯德博士與親子互動和焦慮管理教育專家奈德·約翰遜聯手,出版《自驅型成長:如何科學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律》。

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取得成功,唯有孩子的自主動機,才能使這種願望成為可能。

父母應該成為把自己看做是孩子的咨詢顧問,而不是孩子的老板或是經理人。需要有意識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提升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塑造孩子終身成長的思維,使之能夠靈活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未來的挑戰,獲得更好的身心健康成長,更優異的學習成就和更高水平的職業成功。

培養孩子自控力的70條乾貨 親子 第1張

文章來源:華章心理(ID:hzbook_xl)

以下為本書對父母的70個切實可用的方法,幫助你的孩子找到自主動機——

  1. 把你的孩子能夠自己支配的事情列成一個清單。想一想,還有什麼是可以再加進這個清單裡的嗎?

  2. 問問你的孩子,有沒有什麼事是他感覺自己能說了算,可現在他卻管不著的?

  3. 在制定計劃時,多考慮一下你的措辭。你是會說「今天我們要先做這個,在做那個。」還是會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

  4.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達到或超過十歲了,你可以嘗試著跟他說說下面這段話:

    「我剛讀到一段非常有趣的話,生活裡有四件事會讓人緊張起來:第一,發生了新情況;第二,出了之前沒想到的事;第三,發生了讓你覺得自己可能會受到傷害、挨批評或者感到尷尬的情況;第四,出現了你覺得自己難以把控的局面。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因為在上班的時候,我如果覺得自己得做某件事,但我有沒有做好完全準備,我就會很有壓力。有沒有什麼事,也會讓你覺得有壓力?」

    找到你自己生活中的壓力,隨後聊聊這個話題,通過這種方式,你就是在構建一種對於壓力的意識,而這恰恰是遏制壓力產生負面影響的關鍵步驟,應對壓力時,認識它,表達它,最終才能駕馭它。

  5. 如果你的孩子似乎非常的焦慮,請主動向兒科醫生求助,這樣才能確定是否需要某種專業干預。又研究表明,對焦慮進行早期治療能顯著降低復發的風險。

  6. 面對那些特別容易傷心的孩子,你可以讓她知道她很安全,而且你也在ta的身邊,但不要向ta做什麼過分的保證,更要讓ta知道你對她有信心,相信ta又自己搞定生活中那些壓力的能力。與此同時,不要弱化ta當下的感受,也不要試圖替ta解決問題。

  7. 輕微的壓力情境其實可以促進孩子們成長,你可以捫心自問一下,你是不是有意無意地把孩子和這種有利的壓力隔離開了?你是不是過分關註孩子的安全了?是不是有一些場合,你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自主權與選擇權?

  8. 可以試著問問孩子這些問題:「誰要對這件事情負責?」「這是誰的問題?」

  9. 想想你家算不算是個「安全港灣」。你們一家人是否經常為吃什麼或看什麼電視節目而吵架?全家人的情緒溫度又是多少?如果你對你的孩子感到沮喪,ta自己其實很可能也處於沮喪之中。所以,要問問ta的感受和想法。

  10. 如果一個孩子討厭、拒絕做功課,你可以提議找年齡較大的孩子和ta一起做作業,或與孩子的老師聊聊,看能不能減少點強制性作業。如果你的孩子對家庭作業有過於強烈的消極反應,請好好評估下他的情況,以排除學習障礙等問題。

  11. 幫助你的孩子營造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必要時,幫ta建立起自己的獎勵模式,這樣有助於ta完成定下的目標。如果ta沒有達到目標,就以同情的態度回應:「好可惜啊,今晚你沒達成目標呢。」但不要發火,或是威脅說要罰ta之類的話。你的目的是要幫助他培養出自我激勵的能力。

  12. 表達出你對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信心。

  13. 找個你可能之前替孩子做過決定的事情,重新讓孩子做一次主動的選擇。或者詢問一下ta對某件事的看法。(如果孩子還小,你可以這麼描述:「你覺得我們應該這麼做還是那麼做呢?」)

  14. 舉行一次家庭會議,討論家裡都有什麼家務,以及全家人如何分工。讓孩子來自主做選擇。他們願意遛狗而不洗盤子嗎?丟垃圾而不是洗馬桶嗎?他們想在每周日做家務,還是在每周三呢?早上做還是晚上做呢?制定出一個需要去堅持的時間表,同時讓他們來選擇表格的展現形式。

  15. 列出你家孩子想負責的事務清單,並制定出計劃,將你對其中某些事情的責權利轉移給兒子或女兒。

  16. 問問你的孩子,他生活中有沒有什麼東西(ta的家庭作業管理,就寢時間管理,電子產品使用管理)對ta來說作用有限,以及ta是否有幫這些東西發揮出更大作用的想法。

  17. 找一些你為孩子做出的,而他本人有不同看法的決定,分析一下這些選擇的成本與收益。

  18. 跟孩子講講,你曾經做出過哪些決定,如今回想起來發覺很欠妥——以及你如何從中學習並成長。

  19. 跟孩子聊聊天,說出你孩子提出的某個好主意。共同回想一下,什麼時候他做過一個好決定,或對某件事有強烈的感覺,並且最終證明ta是對的。如果ta能告訴你的話,就一起列出那些ta為自己做決定,效果還很好的事。

  20. 告訴你的孩子,你希望他在上大學之前能好好練習著經營自己的生活——並且你期待看到,他能夠在離開家之前就能搞定自己的生活,而非搞砸自己的生活。

  21. 強調邏輯和自然導致後果(例如,在一周內不能打遊戲),並鼓勵更廣泛地利用家庭會議,來討論家庭規則或家庭政策。

  22. 與你的孩子共度私人時光,最好不要使用任何電子設備。如果你有不止一個孩子,請輪流與每個孩子獨處,這樣才能跟每個孩子一對一交流。對孩子們來說,這能產生很大的積極影響,同時還可以讓你更能欣賞他們。這也會讓孩子覺得他們在你心中有著最高的優先級。

  23. 如果你非常焦慮,那就著手處理一下吧。治療焦慮,是你能為自己和家人做得最好的事情之一了。考慮一下採用認知行為療法:你可以學到一些非常有效的策略,來識別和「對抗」那些導致高度焦慮的胡思亂想。還可以學學冥想,或者報個瑜伽課。非常規律地保持日常鍛煉,接觸大自然,多睡一會兒,更多地與朋友社交,這都有可能讓你重歸平和。

  24. 避免出於恐懼感來替孩子做決定。如果你發現自己想著「我害怕如果我現在不這麼幹,那麼——」請立刻停下。要做你當下想做的,而別做那些「防患於未然」的事情,如果你帶著恐懼感去行動,往往就是怕什麼來什麼。

  25. 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某種困境,那請每天給自己安排一小段時間專門用於擔心孩子的問題。直接把這個安排寫進你的日程,這能讓你的大腦知道,用不著一整天都為這事兒提心吊膽。

  26. 時刻牢記責權利的分配。讓你的孩子日子過得一帆風順,這並非你的職責所在。

  27. 如果你非常擔心你家十幾歲的孩子,也多次跟孩子討論過他的種種問題,那請給你的孩子寫一封簡訊,總結一下你的疑慮,並告訴孩子,對ta可能需要幫助的事,你能幫上什麼忙。然後承諾,後面這個月你不會再多過問了。如果你違背了這一諾言(完全有這種可能),那就要跟孩子道歉並重新許下承諾。

  28. 為自己制定一個減壓計劃。你能再多鍛煉鍛煉身體嗎?能增加睡眠時長嗎?有什麼事能讓你平靜下來,而你也能更多地去投入呢?不要為了能更多地陪孩子,而以犧牲掉自己的健康為代價,給自己安排一些獨處的時光吧。

  29. 給孩子做個在自我接納方面的好榜樣,同時授之以漁。

  30.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支持自主性,支持自主性,支持自主性。

  31. 探索孩子究竟對什麼事情有內在動機。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可以通過詢問他或她在日常生活什麼死後會感到「真的很開心」。擁有健康自驅力的孩子通常會想到這些事:他們在學業或體育項目中表現優異,度過了某段逍遙快樂的時光,或者跟朋友或家人做了些有趣的事。相應的,那些受制於動機或難以維持動機和努力水平的孩子則常常會說,當他們沒有感到責任,沒有任何期待,以及沒有感到壓力時,他們才最開心。

  32. 跟孩子談談,在生活中,他們想要什麼?他們喜歡做些什麼?他們覺得自己擅長什麼?

  33. 幫助你的孩子表達目標並寫下來。

  34. 給孩子們提供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這能激發他們在任何活動上都能產生心流。

  35. 在困難面前引導並塑造孩子對挑戰與堅持的熱愛。賦予年幼的孩子更加積極的動機品質(例如說「我就知道你不會放棄。」)。

  36. 教你的孩子別過分專註於取悅他人。如果他們專註於外部反饋,請考慮一下偶爾這麼表達:「每個人在某件事上能取得成功,還從其他人那裡獲得積極反饋,並為此感覺非常良好,這完全正常。不過,在我的經驗中,最明智的做法還是要評估一下自己的表現,並專註於更好地去做正確的事情。

  37. 如果你的孩子似乎沒什麼激情,請記住,有許多的人與經歷都能對他們的生活產生積極影響。不妨去尋找一些不同領域的導師或榜樣,讓孩子們得以接觸更廣泛的職業生涯和生命選擇。

  38. 在白天找個機會,讓你的思緒徜徉。這可能意味著只是靜靜地坐個幾分鐘,看看窗外,看看雲朵;這也可能意味著做點你能「無意識」完成的活動(比如給植物澆水),讓你體驗到「與自己在一起」。

  39. 全家人坐在一起討論一下,關於放下所有的事以及給自己真正空閒的時間,以及這到底有多重要。如果他們願意聽你講,那麼告訴你的孩子,只有當他們沒有專註於任何具體事物的時候,才能真正去思考自己和他人。同時也跟他們講,當一個人讓自己的思緒自由發散時,經常會有所洞察,並且人也需要「徹底停工」來鞏固他們在學校學到的東西。

  40. 問問你的孩子,「你覺得你有足夠的時間留給你自己嗎?沒在學習,也沒在運動,更不是傳簡訊或與其他人交談,你有足夠的類似這樣的時間來自己靜下來獨處嗎?「如果你的孩子回答了「沒有」,那麼幫他一起想一想,這樣他可能就會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幾次靜靜地坐著放飛思想的機會了。和孩子一起投入的思考,面對挑戰,爭取足夠多的屬於自己的時間。

  41. 下次開車、搭乘公車和出去旅行時,如果帶著孩子,不要急著聽音樂、放視訊、玩手機,先忽略這些科技產品,而是說:「你介意我們花個幾分鐘,欣賞欣賞風景嗎?」

  42. 開個家庭會議,探討一下在臥室裡,每天晚上在哪個時間段不允許使用電子產品。美國兒童醫療中心睡眠醫學部的行為睡眠專家丹尼·勒文建議孩子(以及父母)在睡覺前的30到60分鐘裡,不妨把電子設備放在廚房裡充電。(這讓我們能暫時離開手機,而非整晚都不能碰。)勒溫還鼓勵家長以保持尊重的方式來跟青少年交流。如果延續七晚在臥室裡不能給孩子用手機顯得太嚴苛了,那堅持五個晚上行不行呢?然後,你和你的孩子也可以討論一下,在房間裡用手機以及在房間外用手機,需要怎樣區別對待。如果孩子堅持說ta離不開手機,是因為ta要用手機當鬧鐘,那趕緊去商店,給她買個真鬧鐘回來。ta喜歡哪款鬧鐘就給她買哪款,畢竟錢能解決的事兒,那就不是事兒。

  43. 如果你的孩子累壞了,那請提醒他們要對自己和他人保持耐心。要幫助他們認識到,疲倦不堪的時候,他們的情緒反應會有所不同,並且更會因家長和朋友感到煩躁。

  44. 鼓勵你家疲憊的孩子在午休和放學後小睡個二十分鐘吧。小睡貴在「小」,一旦睡太久就會導致整個人昏昏沉沉,並影響到晚上睡覺的節奏。把小睡理解成用短暫睡眠的形式來提提神,這就再合適不過了。

  45. 舉行一個家庭會議,討論該怎麼設置不適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或地方。至少在用餐期間或在臥室裡不應該有手機,但你可能還想為全家人開辟出更多無手機的區域。有一位朋友的妻子是這樣說的:「上沙發就別拿手機。如果你人在沙發上,那就跟我說說話。「

  46. 父母成為健康使用新技術的好榜樣。例如,開車時不要發資訊。如果你需要在車裡給人發簡訊,請務必先停好車。如果你的孩子走進房間時,你正在用手機,請先停下來跟孩子打個招呼。如果你需要檢查一下手機上的資訊,電子郵件或提醒,請先征詢他人的同意。「我看一下手機可以嗎?可能是爸爸找我們」。「我跟某某說過我要查查她發來的資訊。「

  47. 嘗試周一到周五每天至少與孩子一起體驗30分鐘不插電的「私人時光」,而到了周末每天至少要安排出一小個時,這段時間裡不能接打電話或查看手機。考慮在周末的時候(例如,星期日上午九點到中午)定下一段時間,作為無電子產品時間段——「而是做做煎餅,讀讀書,玩玩遊戲的專門時間。」如有必要,請與你的孩子協商出不用電子產品的最佳時間段。如果讓你的孩子放下手機很困難,那請讓她設一個計時器來提醒她每十或十五分鐘才可以查看一次手機。在我們看來,十到十五分鐘看一次似乎還是很癡迷——但只要你別那麼死板,很難在不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段裡堅持下去的孩子就不會那麼反感了。我們既要尊重也要理解,即使是在短時間裡不使用電子產品,對ta來說也可能很難。

  48. 外出時,要指出某個人因為玩手機而忽略了另一個人的社交場合(比如糟糕的約會,父母忽視了孩子的足球比賽,音樂會,還有每個人都在打電話的星巴克)。然後問問孩子:「你覺得對方會有怎樣的感受?」

  49. 如果你打算給年幼的孩子買部手機或提供給ta上網,要和你的孩子談談,讓他們知道,幫他們學會如何善用技術,這是你的工作。可以這樣說,「這個小東西裡面有個大世界。如果你在上面遇到一些讓你覺得害怕的事,那我希望你能告訴我。「

  50. 要讓孩子們知道你會隨機檢查他們的資訊和社交媒體頁面,直到你覺得他們沒有以對他人有害的方式來使用這些東西,或者他們的所作所為容易讓自己受到傷害——然後要說到做到。

  51. 提前跟孩子說好玩電子遊戲的規矩,關鍵點是不要在該退出遊戲的時候弄得大家不愉快。

  52.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電子產品濫用的情況,請考慮咨詢心理咨詢師或輔導員。

  53. 鼓勵孩子設定他自己的目標——並實現它。這樣問:「在下個星期/月/學期/夏天結束之前,你想做點什麼或完成什麼?」幫助他們設立SMART(具體(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實現(attainable),切實(relevant),有時限(time-based))目標。一旦你將目標分解為離散的、可操作的具體步驟時,在看到進展時,就能增加你所釋放的多巴胺。

  54. 以孩子的SMART目標為基礎,增加心智對比技術。存在什麼內在的障礙嗎?如果你的孩子遭遇挫敗,他將如何處理?他會作何感受,他又該怎麼重整旗鼓,繼續前進?

  55. 在積極的自我對話和自我同情方面做好榜樣。你可以這樣說說,「昨天我在工作上闖了禍,而我意識到自己太苛責我自己了,我對別人向來不會這麼嚴苛。人有失手,馬有失蹄,貶低自己並不能幫我改正錯誤。」

  56. 讓身體健康成為全家人認同的價值。不要強迫你的孩子參加體育運動,也不要替ta選擇某項運動,但要跟ta解釋一下,家裡每個人都將體育活動作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這一點很重要。同時還要幫助他們決定他們最終選擇的運動項目。

  57. 盡一切可能減小與家庭作業相幹的壓力。即使你的孩子有嚴重的學習障礙,你也依然要擔任起顧問的角色。比起教師或監工來,這種角色起到的效果更好。

  58. 鼓勵你的孩子去嘗試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並找出哪些最適合他自己去採用。有特殊需要的學生通常很難了解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且不願意使用「別人」不用的策略。因此,把這條看作一個長期目標,並繼續努力吧。要提醒你的孩子「你最了解你自己」,並鼓勵他多加注意怎樣是有幫助的,以及怎樣是無用功。

  59. 必要時可以使用獎勵,但要盡可能在尊重孩子自主性的前提下說出理由。「我知道,在你處理自己數學作業的表單時,你其實很難讓自己對它足夠專註。這是因為讓它還沒有趣到讓大腦的前部分泌出足夠的多巴胺來讓你集中注意力。我會給你一個小獎品,因為這會更好地幫你的大腦轉起來。「有些孩子非常討厭家庭作業,並因此拒絕你的獎勵。如果碰到這種情況,你可以與學校談談有沒有什麼方案能替代孩子的家庭作業,例如看視訊課程或聽有聲書。

  60. 為你的孩子提供服務他人的機會,例如讓ta幫助比ta年幼的小朋友或照顧小動物。對於面對挑戰的孩子們來說,這是一種能培養健康的控制感的好方法。

  61. 把大腦的工作機制教給你的孩子,並告訴他們學習如何做某事就意味著會有越來越多的腦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這就是我們要一遍又一遍地做練習的原因,因為這樣我們才能讓神經元戰隊吸收更多的新成員,並投入在閱讀,數學,寫作,體育和許多其他事情上。

  62. 跟孩子好好談談那些對ta來說很難處理的情況,換作是你會怎麼做。例如:「我昨晚琢磨怎麼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我想到如果我能寫下所有我需要完成的任務,再按照優先級排序,並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著手做,可能行得通。我準備下次就這麼辦。「

  63. 如果你的孩子對參加考試感到焦慮,那你可以在他們進行考前練習時坐在房間裡陪著。這時你可以看會兒書,而非查看你的手機。

  64. 在考試前數周(而不是一周)就討論一下備選計劃的情景,以幫助你的孩子免於焦慮。你可以這樣說:「你想不想跟我聊幾分鐘?咱們談談什麼樣的想法能幫你減輕壓力?如果你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也不是什麼不可挽回的災難,更不是什麼世界末日。

  65. 在你的孩子參加考試之前,針對ta認為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價值觀,讓ta想一想,或寫下一段話。理想情況下,你別提出要看這段話,還要告訴ta,「這些話隻屬於你。」

  66. 要知道,有一點壓力實際上可以幫孩子們表現得更好。但是為了把壓力保持在最佳水平,首先要讓睡眠成為全家人最優先考慮的事情,接下來再跟孩子談談每周用於學習的時間分配,以及要相應減少哪些課外活動。

  67. 與你的孩子一起列一個清單,上面有你們能想到的所有的不同工作。不僅僅是那些你或孩子感興趣的工作——而是所有真正有人從事的工作。這些人可能喜歡自己工作的哪些方面呢?他們所擅長的又是什麼呢?

  68. 問問你的孩子:「你喜歡做什麼?你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更擅長什麼?你想聽聽我的看法嗎?」

  69. 問問你的孩子:「你覺得自己想為周圍的世界做出什麼貢獻?你能採取哪些步驟來實現這個目標呢?」

  70. 鼓勵你的孩子去找一個人生導師,這個人有他們所欽佩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幫助和指導他們。孩子們往往更願接受父母之外的大人的指導。

培養孩子自控力的70條乾貨 親子 第2張

當把孩子控制過緊時,我們不自覺地淪為解決問題的標準機器,奪走了本屬於孩子自己變得堅強、自信的機會。沒有被動要求,沒有評級,更沒有獎勵,但恰恰就是這種「自驅型時光」,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必備經歷。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