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上周,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科接連收治了2名「吃錯東西」的1歲小寶寶。俊俊(化名)誤食了媽媽的面霜,婷婷(化名)則誤食了兒童身體乳。
接連兩個1歲寶寶發生誤食事件 上周三,俊俊媽媽早上起來洗完臉擦過面霜,可能是急著去做早飯,忘記將面霜的蓋子蓋回去。
才一會兒沒看著,俊俊就爬上梳妝凳,把小手伸進面霜罐子,然後又把沾滿面霜的手塞進嘴巴裡啃了起來。媽媽聽到聲響,過去一看,眼前的景象令她傻了眼。
面霜裡含有化學成分,這麼小的寶寶吃下去會不會出事?媽媽趕緊先給兒子清理了口腔,但是心裡還是七上八下,馬上抱著他趕到杭州市紅會醫院兒科就診。接診醫生為俊俊做了檢查,所幸並沒有發現異常情況,經過觀察後確認無恙後就回家了。
無獨有偶,1歲女寶婷婷也是在上周誤食了東西。
「女兒的身體乳就放在床頭櫃上,平時每次洗完澡,都會給她擦香香。那天女兒在床上玩,我們都沒注意,後來才發現女兒手上黏黏糊糊的,嘴巴裡還能聞到一股香香的氣味,這是女兒用的身體乳的味道!」
婷婷爸爸著急地去查看那瓶身體乳,果不其然,瓶口是開著的,還有一點身體乳黏附在瓶口周圍。
爸爸推測,女兒在床上玩了大概三個小時了,此時身體乳早就已經吃進肚子裡了。他心急火燎地抱著女兒趕到杭州市紅會醫院,入院後,醫生立即採取了催吐、洗胃等措施,並進行了相幹治療。
兩天後,復查心電圖及血生化顯示,婷婷的各項指標正常。婷婷爸爸後怕地說:「都怪我沒看住她,真是沒想到,才一歲多的孩子,居然已經能把身體乳按出來了。」
兒童誤食事件近2/3發生在家中 家長別將藥物比作糖果勸孩子吃藥 市紅會醫院兒科主任詹璐介紹,兒童誤食事件有近2/3發生在家中,多見於1—5歲的兒童,而成功進行家庭自救處理的卻非常少。誤食嚴重的可能會灼傷消化道,引起燒傷、出血、中毒、休克、窒息等,損傷肝腎功能,甚至造成多器官衰竭,最終引起死亡。
近期天氣炎熱,寶寶食欲下降,不好好吃飯,餓了又到處找食物吃,若是有危險物品放置在寶寶觸手可及的地方,極易發生誤食。
「此前,我們也收治過一些誤服藥物的孩子,包括老鼠藥、成人用的降壓藥等。亂吃藥的以3歲以下的居多,尤其是比較頑皮的男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又不太懂事,尤其要當心。」
詹主任還說,不少家長在給孩子喂藥時,為了勸孩子好好吃藥,會將藥物比作糖果。這樣的做法會讓一些孩子誤以為藥物真的是可以吃的糖果,反而適得其反。
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開瓶能力家裡囤的消毒液、酒精妥善放好 嬰幼兒在生長髮育期好奇心強,喜歡摸索。為防止誤食避免意外發生,最關鍵的是做好預防工作:
1、安全教育。家長一定要有耐心,經常進行教育、提醒,教孩子學會分辨哪些是食物,哪些是藥品、毒物或其他不能吃的物品。
藥箱建議放置在1.5米以上的高度,並有固定的放置位置,貼上紅十字標誌,告訴孩子這是藥箱,並與零食放置區保持較遠的距離。
幫助孩子養成遇到不明來源的東西,先問問家長能不能吃的習慣,讓孩子形成安全防護意識。
2、妥善放置。按壓式的洗護用品要放置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並有明顯標識,不要讓孩子獨自在化妝臺附近玩耍。另外,疫情期間許多家庭囤了不少消毒液或酒精,無色透明的液體極易讓孩子以為是水而誤服,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開瓶能力,使用後一定要及時擰緊瓶蓋並放置妥當。
不可讓孩子單獨食用或玩耍堅果、果凍、紐扣、彈珠等細小堅硬的物品,以免引起窒息。
3、密切看護。孩子表達能力欠佳,安全意識薄弱,家長一定要時刻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切不可專註玩手機、做飯或任由孩子獨自玩耍。
孩子發生誤食後第一時間如何急救? 保持冷靜。家長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能指責打罵孩子,否則孩子哭鬧,不利於說清來龍去脈,還會拖延時間。
根據情況處理。若是異物阻塞,可通過「海姆立克手法」幫助異物排出。如果孩子意識喪失、抽搐或誤服了毒副作用較強的物品時,不能進行催吐,以免引起窒息或消化道傷害,應緊急送醫。
插圖 連誠
在送往醫院時,一定攜帶好誤食的物品,以便讓醫生及時準確了解情況,採取解毒救治措施。
及時送醫。如果誤食了毒副作用較強、劑量較大的藥品、化妝品時,應立即送往就近醫院,切勿延誤時間,送醫途中可進行催吐。
若誤食強堿強酸,切忌催吐,採取以下補救措施:如誤服強堿藥物,應立即服用食醋、檸檬汁、桔汁等酸性液體;誤服強酸藥物,應立即服用生蛋清、牛奶等,保護胃黏膜,盡量減少藥物腐蝕。
切勿抱有僥幸心理,若孩子經過自救處理無不適發生,也一定要前往醫院進行正規的檢查和觀察。
首席記者 俞茜茜通訊員 張玥潔 陳俊
更多消息,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杭州新聞APP 文章已於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