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疾病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註。
大家好,在今天的小小崔時間裡,咱們來聊一個老生常談,卻又熱度不減的話題——早教!
為什麼呢,因為小小崔同學眼看已經7個月大了,有很多人都關心,他是不是開始要走進早教大潮了。現在疫情還未平靜,各類早教機構都處於休眠狀態,這是不是意味著小小崔同學的早教大業要嚴重滯後了呢?
小編前去打聽的時候,小小崔媽媽說,小小崔同學的早教一直都在進行,沒受任何影響。哎呦?這是哪家機構,頂風作案呀!
直到收到了小小崔媽媽發來的照片,小編才反應過來,原來是這麼回事!
01
—
早教≠早教機構
可能很多人都會和小編一樣,一提到早教,腦子裡立刻浮現各種早教機構的金字招牌。似乎只有在專業的地方,配合不同膚色、語言的精英教師,再加持各類高端、先進的教具,寶寶才能汲取早教的精髓。
真的是這樣麼?
其實所謂早教,就是指幼兒的早期教育。凡是能夠讓寶寶增進見聞、提高能力、助推成長的事兒,都可以劃入早教的大范疇。這也就決定了真正的早教是無處不在的,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高不可攀。
當你和寶寶一起玩撕紙遊戲,通過模仿你的動作,寶寶從不會抓握到可以完成撕的動作,這就是一種精細運動的早教;
和寶寶一起吃他喜歡的點心,通過語言和行為的互動,讓他慢慢了解「你的」、「我的」、「分享」這些概念,就是一種認知上的早教;
而你日常說話的語氣、與人交流的方式、對待他人的態度等等,都會落在寶寶的眼睛中,變成他日後行為的基準,這難道不是社交最初的早教麼。
所以你看,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有早教的影子,小到一片葉子,一個塑膠瓶也可以成為你的教具。只要寶寶從中得到了收獲,這種教育就是有意義的,而且意義往往比你想像的要大的多。
當然,不可否認,專業的早教機構也有它的優勢。不論是系統、有針對性的教程,還是專業且經驗豐富的老師,都可能會讓寶寶在接受引導時更容易,從而獲得更快更大的進步。
但要強調的是,即便如此,也不代表只要把寶寶送進早教機構就萬事大吉了。生活中家長所承擔的配合與言傳身教,依然是早教的重中之重。
02
—
早教≠學習應試知識+拔苗助長
家長在選擇讓寶寶學什麼的時候,往往帶有很大的功利性,會更多的從成人自己的角度出發,而不是考慮寶寶的興趣。最為普遍的衡量標準就是「對將來上學有沒有用」。
英語、拼音、數學思維,似乎只有學這些才能被稱之為有意義,甚至連興趣愛好,也得挑上個有利於將來考試加分的。
而「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更是成了教育的金科玉律。寶寶母語還說不利索的時候,就焦慮他不愛聽英語兒歌;筆還握不牢,就想著怎麼培養畫畫更專業;數字還沒數順溜呢,就開始講1+1=2。
這樣真的能讓寶寶更聰明、更優秀麼?
家長別忘了,早期教育的重要目的是潛力開發。所謂潛力開發絕不是提前學會將來才學的東西,而是讓人獲得學習的能力,並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程度。
比別人學的早,不意味著比別人學得好,萬一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可能引以為傲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所以,千萬不要將早教與應試知識的學習捆綁在一起,僅僅靠會背多少首詩,會做多少算術題來衡量教育的成功與否。
寶寶發現秋天的葉子會變黃,知道自己拿起勺子吃乾淨飯碗,聽別人哼唱而學會了一首新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成長,值得我們去欣喜、讚美。
03
—
早教≠包教
一說到教,大家想到的就是那種口傳心授,我問你答的嚴肅場景,但早教的特殊就在於不能生硬灌輸。
寶寶的發育特點決定了,他需要通過感觀去實現認知。告訴他水很燙不能摸,不如拿著他的小手輕輕感受一下比較熱的溫度,更能讓他理解燙和危險之間的關係。
引導寶寶自己發現事物規律或聯繫的過程,才真正有助於他智力的開發。
這不前幾天,小小崔媽媽興之所至,拿了一塊嬰兒米餅給小小崔同學。
鑒於之前小小崔同學從來沒見過餅乾這物種,所以一開始完全get不到點,只是拿在手裡揮舞。直到後來他用嘴試了試後,發現此物居然能變軟、融化,並且味道還很不錯。
這可樂壞了小小崔同學,於是……
從給餅乾到盤幹碗淨,10分鐘!
這個過程是絕大多數寶寶的正常流程,但這10分鐘卻不是每個寶寶都能得到的。很多人會覺得,直接掰一小塊放他嘴裡,他不就知道餅乾能吃了麼,何必等那麼久。但恰恰是那樣一個動作,讓寶寶失去了自己思索、發現的機會,而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思索、發現遠比最終吃到餅乾要重要的多。
所以,在早教這件事兒上,能做到慢下來、適度引導,其實非常不容易,但卻又是極為必要的,大家不妨好好咂摸一下其中的味道。
那麼對於早教這個問題,各位家長都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來評論區一起討論。也可以關註「育學園教育」公眾號,或是在育學園APP中,點擊底部的「寶寶」,查閱相幹課程和教育內容。
今天的小小崔也差不多該結束啦,咱們下期再見。
授權聲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