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1張

記得星標我喲,不然就找不到我了~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2張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3張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2張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5張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2張

超級育兒師睡前故事

無論多麼渺小,一樣可以努力追夢!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7張

作者|佳言

暑期同住一個小區的蒙蒙和豆包兩個小朋友一起報名學習跆拳道。

可才去了兩周蒙蒙就不去了。

問其原因,蒙蒙說:「上課時,動作不規范,教練總會罵人。不想總挨教練的批評,所以乾脆不去了。」

聽說這幾年,蒙蒙媽媽沒少給他報興趣班,繪畫、輪滑、籃球、編程都報過……

但每次只要被老師批評幾句,他就受不了,然後哭鬧著不肯再去,最後一個興趣班也沒堅持下來。

遇到批評就想放棄,是每個孩子面對困難最初的反應。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8張

其實當孩子受到批評的時候,父母的引導很關鍵。

有的父母對孩子被批評完全不在意,把挫折當成激勵,還常常一塊「雪上加霜」打擊孩子,總愛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見不得孩子脆弱的一面,不許孩子哭、難過……

孩子的「挫敗感」如果不能有效處理,就會觸發「負面情緒鏈」:自卑、敏感、多疑、自暴自棄等負面情緒接踵而至。

長此以往,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稍微遇到點挫折就膽怯、不知所措、停滯不前。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9張

01

時間一長,挫敗感會深入骨髓,成為阻礙孩子自信、獲取成功最大的障礙。

所以如何幫孩子走出被批評後產生的挫敗感才是關鍵。

於是今天我們要通過用伯恩斯新情緒療法來分析孩子被批評後的內心世界以及如何運用「情緒療法」,教會孩子正確應對挫敗感。

美國心理學家戴維·伯恩斯創建的「伯恩斯新情緒療法」,認為人的所有情緒都是由「認知」或者「思想」創造出來的。

「負面情緒不是來自於不幸事件的本身,而是人們對於事件解讀的想法,這些負面情緒都可以通過有效的方法來化解。」

所以影響孩子情緒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孩子對於事情解讀的想法,不同的思維方式,孩子面對批評時的情緒解讀不同。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10張

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羅·德威克說過,一個人在面對批評和挫折時,通常有兩種心態:

一種是固定心態,即認為自己的能力和天賦是恒定的,任何困難都是對自己的挑戰,如果失敗了,就說明自己的能力有問題;

一種是成長心態,即認為自己的能力會不斷提高,就算失敗了,也能從中汲取教訓,獲得成長。

擁有成長型心態的孩子,他們被批評指責後的挫敗感很低,會主動去想辦法;而固定型心態的孩子,往往挫敗感很強,容易消極和放棄。

02

那麼我們該如何運用「伯恩斯新情緒療法」幫助挫敗感強的孩子走出固定型心態的錯誤呢?

第一:運用「同理心」

批評固然需要,但是一定要學會用愛去包裹。

運用「同理心」的溝通方式接納孩子的情緒。

胡可在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時曾說:「我會先認同孩子的這種失落感。也就是,先認同孩子的情緒,與孩子達到共情。」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11張

有科學研究表明,20-25歲後,大腦中負責情緒控制的那部分才逐漸發展成熟。

所以說,其實孩子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是正常的現象,父母應該首先允許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做他們的共情者。

孩子被批沮喪時,我們要先和孩子在情感上產生共識,採取同理心的溝通方式,肯定孩子目前的情緒。

挫敗感往往來自對自己的失望,能力不足的羞愧,對表達激烈情緒的內疚等等。

共情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有過完全一樣的受挫感。」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12張

當你說出這句話時,孩子會覺得你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他就會充滿力量。

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之後,我們再來幫孩子分析被批評這件事本身。

第二:「ABC法則」找到原因

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利斯與阿倫·貝克在創建認知療法時提出了「ABC法則」。

「ABC法則」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A(adversity),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認識和評價B(beliefs),個體可以通過改變這些因素來改變情緒C(consequences)。

例如,孩子吃飯灑一地被批評(A)——以為自己不能好好吃飯(B)——產生挫敗感,不再喜歡自己動手吃飯(C)。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13張

其實讓孩子產生挫敗感的「誘因」,就是認為自己不能做到好好吃飯,通常會產生自我懷疑的想法。

明白了緣由,我們就可以幫孩子分析為什麼吃飯會灑地上,是拿勺子的姿勢不對,還是因為邊吃邊玩所以掉地上。

鼓勵孩子多練習幾次,一次比一次做到更好,幫孩子走出這種挫敗感。

所以,在批評孩子時,我們一定要就事論事,講清楚批評的原因,避免孩子陷入挫敗感中無法自拔。

第三:「反駁自我批評法」

批評時一定不要給孩子貼標簽,「你真笨」、「你太調皮」、「你太好動」。不要讓孩子在「自我懷疑」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銀河補習班》裡閻主任曾斷言馬飛:「煤球再怎麼洗,永遠也變不成鑽石。」馬飛聽了以後很沮喪,充滿挫敗感。

可是他的爸爸就一直告訴他:「不要信你們老師說的話,你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14張

當孩子對自我產生懷疑,我們一定不要「雪上加霜」打擊孩子。

當孩子給自己亂貼標簽「很笨」,「做什麼都闖禍」時,我們可以利用提問的方法,幫助孩子進行「反駁自我批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想法。

應該不斷地向孩子提問,問得越細越好,問具體的問題,不會完全否定自我,還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處理的一些具體實事上來。

首先帶孩子走出自我否定的錯誤,這次被批評是因為自己真的不行,還是因為自己努力不夠?

然後幫助孩子梳理想法,那麼下次怎麼做才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最後理性看待這次問題,下次多練習或多嘗試幾次是不是就能做得更好了?

通過一步一步的提問,幫助孩子進行了反駁自我批評,重新啟動解決問題的能量,而不是糾結於挫敗感的情緒中。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15張

03

掌握以上幾點,我們就可以一步一步梳理孩子被批評後的挫敗情緒,並幫助孩子戰勝挫敗感。

記得馬皓文對兒子說,他是第一次做父親,難免會犯錯;馬飛對父親說,他是第一次做兒子,也難免會犯錯。

是的,我們是人,不是機器,是人就難免犯錯誤,我們要學會原諒自己,也原諒別人。

我們批評、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有個行為認知,以後能夠避免和改正。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16張

批評是為了讓孩子懂得真實而又公正的事理,而不是為了打擊孩子。

人生沒有完美,我們也不需要完美的人生,我們需要的是竭盡全力體驗人生,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一時的挫折沒關係,人生是一個不斷接納自己的過程。

更多熱文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17張

▲秦昊模仿汪小菲「女兒奴」:

新型「重男輕女」來襲,別反以為榮了!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18張

▲7月教育部新規:

小學生每周勞力時間不得少於2小時?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19張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智慧財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聯繫我們:

文章轉載: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球分享

球點讚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親子 第20張

球在看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