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1張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2張

「我一年只有7萬的收入,老婆卻想讓兒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稚園,她說圈子很重要,圈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面對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由於自己出身並非最佳,想要給孩子送進好一點的「圈層」有錯嗎?這當中的利弊,又又有些什麼?今天這位父親有話說。

作者:常爸

本文原文來自:常青藤爸爸

微信號:ivydad_ivydad

不知道是不是應著開學熱,這兩天常爸在X乎上看到一個活躍度很高的話題: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3張

三線小城市,年收入7萬,平均月收入6千,孩子快上幼稚園了,老婆一直說要選一個好的,所以想讓兒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稚園,這樣自己和兒子都能結識很多有錢有勢的人,也就能進入所謂的「圈子」。

(一年5萬學費,在大城市不算什麼,但在三線小城市,應該是可以上很不錯的私立幼稚園了。)

這事兒有沒有必要,顯而易見。

當然沒必要啊。

年薪只有7萬,就敢拿出5萬來交學費,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當然,吐槽歸吐槽。還是有些很「拼」的家長,寧願自己節衣縮食、能省一點是一點,也要讓孩子上個「貴」的學校,自己200塊的衣服舍不得買,但給孩子花錢,眼都不眨一下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4張

想給孩子最好的,這當然沒錯,但常爸擔憂的是:你以為花5萬入個園,就萬事大吉了嗎?

我們小時候,都聽過一個關於「象牙筷」的故事吧。

殷紂王即位不久,就命人給自己打造了一雙象牙筷,他的臣子說:「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糧,只能和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能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錦繡,乘華車,住高樓。」

因為得到了一雙精貴的象牙筷,就要整身行頭全換成「名牌」,吃的用的全換成「山珍海味」,才能配得上這雙筷子。

而5萬塊錢的學費,就像這雙筷子。這不是你花錢買遊樂園VIP,一次性付款之後,所有項目隨便玩。恰恰相反,這5萬塊錢,其實只是你日後巨額開銷的「開胃菜」啊!

學校組織海外研學夏令營活動,去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動輒四五萬,別的孩子都報名,你的孩子去不去?

別人家孩子忙著學馬術、網球、橄欖球,芭蕾、高爾夫、冰球這類巨費錢的富人運動,你家孩子要不要跟著學?

別人家的媽媽自費購買新風、空氣淨化器、高級淨水器、採購各種孩子們需要的學習生活用品,作為班中的一員,不好意思白占便宜不出力,但你又有多少閒錢可以「聲援」班級呢?

看看《三十而已》裡的顧佳,費盡周折讓孩子上貴族幼稚園,對他們這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家庭來說已經不堪重負,後來為了結識富太太送孩子上馬術課,甚至到了要變賣首飾的地步。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5張

這些看似跳一跳就能夠著的東西,有時候真的很讓我們眼熱,但別忘了,學費只是你看得到的冰山一角。入學之後龐大的隱匿消費,不知剛勒緊褲腰帶交完學費的父母們又能持續「供養」多久呢?

其實我也理解,有的家長想狠狠心,咬牙掏跟自己收入完全不匹配的學費,為的是能跟著孩子從小擠進「上流社會」,多被身邊「高段位」的人影響,多結交這樣的朋友。

但是現實往往跟我們想像的差距甚遠。

進入貴族學校對孩子可能意味著什麼?

我有個朋友之前從老家搬家來北京,因為丈夫在順義工作,她就咬牙給孩子報了家附近的國際幼稚園,想著順便認識一些「高端」爸媽也許對一家人未來的人脈有幫助

剛入園沒多久就收到了同學的生日邀請。朋友讓孩子精心制作了一張卡片去赴約,沒想到其他同學,有送四位數樂高套裝的,有送最新款大型變形金剛的,而且,朋友說了一句,人家孩子的生日派對上竟然是有廚師、小丑和甜點臺的。

周圍都是有錢人家的心肝寶貝,吃穿用度自是不必說,而我們普通人家的孩子會不會因為穿著被其他孩子孤立?孩子會不會因此而變得自卑甚至自閉?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6張

父母以為那是快速結識「上流社會」的渠道,實際上不過是異想天開,當你們的社會地位不對等時,又有多少人會真的跟你交心?就算現在你成功打入「富人圈層」,那孩子畢業之後又能有什麼聯繫?不說別的,想想你的朋友圈至今躺著多少點讚之交。

就算是想要奮力一搏,也要考慮後果,別讓孩子為你的一廂情願買單。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7張

01.

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

是悲劇的開始

之所以一而再地想要突破教育投資的底線,對此我也深表理解。

人人都有育兒焦慮,個個都想「精致化養育」。所以「傾盡所有」也要給孩子最好的、在教育投資上也毫不考慮有「預算」這回事……有時候這些好像成了為人父母後的一種「本能」和「愛孩子」的方式;

對孩子抱以「在他這輩實現階層晉升」的高期許,不惜「破釜沉舟」,花大代價也要上好學校,有時也成了「望子成龍」的父母們的執念。

給孩子更好的,這無可厚非,只是一旦超出了「力所能及」的範圍,我們可能根本無法抵抗其他讓你始料未及的家庭風險。

就拿《三十而已》裡的顧佳來說,丈夫許幻山的煙花公司只能算作是小微企業,而且屬於「高危行業」,稍有不慎就可能因為爆炸導致破產。在這種情況下,她仍然選擇不計風險、不留後路地把錢砸在一套房子上,不惜巨額貸款買江景學區房,這無異於讓全家人都坐在「火藥桶」上,一旦公司出現意外,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抵抗風險。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8張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後來許幻山的煙花廠爆炸後,為了償還債務,孩子只得從貴族學校退學,江景房也被抵押了出去。

我們也是一樣。

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為了孩子讀書買套學區房無可厚非,但如果為了買一套學區房,賣掉原來的房子、加上兩口子的積蓄、甚至老一輩們的積蓄,掏空全家六個人的腰包,一點餘地都不給自己留

萬一老人突然生個大病怎麼辦?

萬一孩子有個什麼差池該怎麼辦?

萬一自己失業了又怎麼辦?

當家庭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大大減弱,這對於孩子來說,又真的是件好事嗎?

生活總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不可預估的風險,而在教育投資上狂熱到無底線,會讓全家人在突然遭遇生活的某記「重錘」時,毫無還手之力。

雞娃不是全部,我們還得過日子啊。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7張

02.

比投資教育超支更可怕的,

是你的焦慮

當然,出現家庭「變故」,或許只是小概率事件,只是一種可能性而已,但因為「教育超支」而帶來的焦慮和每時每刻的危機感,卻是必然的。

因為當我們為高額支出所累時,會特別迫切地希望得到一些「回報」——要在孩子身上看到「效果」,這時候你還能心平氣和、心態良好地養娃嗎?恐怕會時時刻刻琢磨:

「這錢花得值嗎?」

「孩子分數提高了嗎?」

「輔導班講的東西孩子都聽懂了嗎,有用嗎?」

畢竟是花了大價錢,都希望投資在孩子身上的錢能「不白花」,我們處在過度的經濟壓力和育兒焦慮中時,心態難免失衡:

你覺得為孩子付出和犧牲太多了,他應該要爭氣、他必須要很努力才對得住你的付出。

可當你把這種焦慮和壓力傳導給孩子的時候,孩子也很無辜:我又沒讓你為我花這麼多錢、費這麼大勁,但我還得按照你的意志、你的意願,活在高壓下,我的苦跟誰說啊?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10張

之前就曾看到一個報導稱,上海的一位媽媽,為了讓2歲半的兒子日後能進知名幼稚園,給孩子報了5個學前培訓班:英語、數學、鋼琴、畫畫和小主持人。

結果孩子不堪壓力,晚上睡覺經常滿頭大汗、半夜驚醒,而頭旋的位置,居然禿了一塊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11張

就醫後才得知,孩子是因為精神性高度緊張,從而引發了斑禿性掉髮。把孩子逼到這個份上,就為了上個優質幼稚園,真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孤註一擲的架勢,拼了老命的決心,放到自己拼事業上或許行,但用來對付娃,肯定不可取。

你拿錢給孩子砸出一個優質起跑線,但孩子被你的焦慮和危機感籠罩、活在全家人「萬眾矚目」的期待裡,承擔了上一代甚至兩代人的壓力,在起跑線上背負了太多金錢成本,你還能指望他輕裝上陣、贏在起點嗎?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7張

03.

最珍貴的教育,

永遠不是靠「錢」砸出來的

能給孩子盡可能優渥的教育環境,當然更好,但最珍貴的教育,永遠不止與錢有關,教育成果,也從來不由砸錢多少來決定。

很簡單的道理,設想一下,如果起跑線真的越貴越好、高額輔導班要上得越多越好,那是不是清北復交(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的錄取標準,也不必通過考試成就來衡量,直接查一查考生家裡有多少資產,按照父母身價高低錄取就得了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寒門貴子能突破自身家庭局限、鯉魚躍龍門?今年的北大考古學專業新生鐘芳蓉,是從大山裡走出來的留守孩子,她才8個月大時,父母就離開家出門打工,隻留下她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但她照樣憑自己的努力,踏進了北大的校門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13張

而從她看似「沒什麼文化」、「不懂教育」的父母那裡,我們似乎也能在當下焦慮的環境裡,找到一些關於教育的啟示: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14張

(鐘芳蓉坦言,父母對自己的要求是「盡力就好」)

在面對飽受爭議的專業選擇時,鐘芳蓉的媽媽說:她有權利選擇她自己喜歡的,因為她是個有夢想的人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15張

在常爸看來,這已經是鐘芳蓉父母在能力範圍內,給孩子的最好的教育了:

不能時常陪伴,但至少能保證孩子衣食無憂、有相對好的學習環境;

不給孩子學習上設置太大壓力,告訴她盡力就好;

不把階層躍升、「過好日子」的期望施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認為孩子有她自己的夢想,她有權利去選擇她喜歡的東西,盡管這東西,可能以後並不能「掙大錢」。

所以你要說什麼是好的教育?一定和錢,沒有必然聯繫。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你能給的,就是最好的、最適合孩子的教育。

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科學養育的方式、對孩子發自內心的尊重,這些都是龐大育兒工程裡的重要因素,而這些,都不是靠花錢能解決的。

而孩子自己,也並不會在意自己上的是1萬一年的幼稚園,還是5萬一年的幼稚園,他們更看重和我們在一起的,可以舒展放松的親子時光。

當你把教育的範圍,拉回到理智的、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時,我們都將不再焦慮,對於教育投資的回報,也更坦然淡定:我們盡我們的力、孩子盡他的力,就足夠了

所以別再拿「為了孩子,什麼都值得」這樣的價值觀綁架自己、綁架孩子,為人父母,我們也有能力上限,得學會「有所保留」「力所能及」,「有多少錢,辦多少事」。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凡事量力而為,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了,教育也是如此。

參考資料:

https://www.parents.com/parenting/better-parenting/style/intensive-parenting-everything-you-need-to-know-about-the-new/

本文來自常青藤爸爸,該公號由耶魯大學畢業,在世界頂級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運營,旨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和高質量的教育資源。

年薪7萬,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稚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才是悲劇的開始 親子 第16張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