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人你忍著?小心咬人變成習慣!正確處理孩子咬人看這裡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孩子咬人你忍著?小心咬人變成習慣!正確處理孩子咬人看這裡 親子 第1張

十個寶寶九個咬過人

我有一個朋友是去年年初生的娃,現在孩子快 2 歲了。上周她和我說,寶寶最近好像有點愛咬人

「主要咬胳膊,有時候咬我手,以前吃奶的時候挺喜歡咬乳房的。也不是特別使勁兒那種咬,但我還是疼啊。而且好像只咬我,不咬她爸爸。明明是個女孩啊,怎麼愛咬人?真傷腦筋……」孩子咬人這個事兒,絕大多數家長都遇到過,它是育兒早期就容易出現的一個情況,惱人程度跟踢人、打人、尖叫這些行為可以並列。

孩子咬人你忍著?小心咬人變成習慣!正確處理孩子咬人看這裡 親子 第2張

圖源:giphy

嘴巴是孩子常用的器官,咬也是一個相對本能而原始的動作,很多孩子都是在嬰兒期,才幾個月的時候,就會在吃奶的時候對著媽媽來上一口。

一般來說,小嬰兒、2歲左右的寶寶咬人的情況比較多,長大了會慢慢減少。我們偶爾也會遇到 3 歲以上大孩子咬人,爹媽就更愁了,咬人的孩子在幼兒園往往還會有其他行為問題。

寶寶為什麼愛咬人?

寶寶咬人,是因為寶寶壞心眼嗎?當然不是啦,寶寶咬人往往是有生理上或者心理上的原因的。

當你發現自家小寶寶咬人,比如寶寶還不到 1 歲,可以先考慮是不是生理原因,也就是寶寶在長牙,他因為牙痛、不舒服而咬人,想要緩解長牙的不適。

如果是因為長牙的原因,你可以帶寶寶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建議,如何幫寶寶緩解疼痛,同時能保護他們稚嫩的小牙齒。

孩子咬人你忍著?小心咬人變成習慣!正確處理孩子咬人看這裡 親子 第3張

搞個磨牙棒?| giphy

更多的寶寶咬人,是出自心理方面,特別是情緒上的原因。

比如開頭提到我的朋友,她家寶寶咬人的情況,其實是因為寶寶情緒太興奮了,想要跟媽媽互動,表達自己很高興

還有的寶寶不是出於高興,而是因為沮喪、焦慮、生氣或者需求不被滿足而咬人。

這其實很好觀察:

寶寶一邊咬人還一邊嘻嘻哈哈地笑,其實就是心情高興

如果咬人的時候還揮手、哼哼、尖叫,那就是生氣

如果是一邊咬人一邊哭鬧,嘴里哇哇地想說什麼,肯定是有需求不滿足了。

想想看,不到 3 歲的孩子,不太會用話語展示情緒,不了解行為規範,自我控制能力又幾乎沒有,只能用咬人這個原始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心情(當然還有打人、尖叫、哭鬧等等)。

孩子咬人你忍著?小心咬人變成習慣!正確處理孩子咬人看這裡 親子 第4張

高興了,來一口;生氣了,也來一口 | giphy

你可能會想,那 3 歲以上孩子還咬人,是不是就是故意的呢?

我想說:也許是,但我們不要優先推測孩子有惡意。

如果孩子已經超過 3 歲了,應該明白一些行為準則了,但還是咬人的話,除了語言能力不佳、不會表達負面情緒以外,還有一個常見的原因是——想要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

這就跟有的男生去揪女孩的辮子,或是故意惹事是一個性質。傷害別人,是因為可以引起其他人很大的反應,就帶來了注意。

孩子咬人,你該怎麼辦

了解咬人背後的原因,是處理這個問題的第一步。那接下來,我們該如何幫孩子消退咬人的行為呢?

❶ 理解孩子,巧妙回避

現在我們知道,孩子咬人是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除了長牙痛的原因外,咬人多與表達情緒和需求有關,與惡意無關。

作為家長,一定要先理解孩子,他不是故意弄疼你的。

但是孩子的確還不知道,被咬的人會疼,很小的寶寶更是如此。那麼大家可以優先嘗試用一些辦法,巧妙地回避孩子咬人的嘴巴。

用遊戲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曾經有一個媽媽分享,寶寶 1 歲左右喜歡和她玩頂牛的遊戲,有時候孩子玩 high 了,就會張嘴咬上來。

一開始她覺得防不勝防,不過幾次之後就大概抓住孩子的情緒點和動作套路了,她會在寶寶很興奮的時候,帶他一起扭頭,把寶寶的臉轉到一邊去,寶寶就咬不到媽媽了。

孩子咬人你忍著?小心咬人變成習慣!正確處理孩子咬人看這裡 親子 第5張

類似這樣扭頭,巧妙躲開寶寶的咬人大口 | giphy

此外,寶寶 1 歲半以上能夠比較好地分清自我和他人了,那麼我們可以用一些實際的體驗,讓寶寶知道「咬別人,別人會疼」。

實際的體驗——比如說,你要趕緊掙脫孩子的嘴巴,看著他說「咬人很疼!」,表情認真、可以稍微誇張一些,讓寶寶能看出來,你確實疼。

孩子咬人你忍著?小心咬人變成習慣!正確處理孩子咬人看這裡 親子 第6張

咬到自己,也知道疼 | giphy

曾經家長群里有個特別有意思的爸爸,這麼對付 1 歲半的咬人寶寶:

他「欺負」孩子動作慢,寶寶一旦要咬人,他就會把寶寶自己的胳膊或者腳丫放在嘴巴前面,寶寶就會咬到自己。還有一次,這個爸爸把自己的臭腳丫放到孩子面前,寶寶嘴巴還沒張開就跑掉了。

孩子咬人你忍著?小心咬人變成習慣!正確處理孩子咬人看這裡 親子 第7張

臭!不咬了 | giphy

想不到這招還挺有效,既躲開了寶寶的大口,也讓他 get 到咬人會讓人疼,之後寶寶就很少張嘴巴咬人了(也可能是總咬到自己,或是覺得爸爸腳太臭,悲傷地放棄了😂)。

❷ 咬到了,淡定拒絕

躲避寶寶咬人對於小寶寶或動作慢的寶寶比較有效,大多數時候,我們還是真切地被咬到了。被孩子咬到了,你該怎麼做?

其實,你只要淡定地拒絕寶寶就可以了。

具體怎麼做呢?寶寶咬了你,你打算跟他談談這件事了。你的表情、語氣要淡定、堅定,認真地(但不是嚴厲地)對寶寶說:寶貝,不可以咬人,媽媽會疼。

你傳遞的原則很明確:你咬疼我了,這種傷害別人的行為是不可以的。

孩子咬人你忍著?小心咬人變成習慣!正確處理孩子咬人看這裡 親子 第8張

就像大哥哥這樣,嚴肅認真但不兇,孩子就知道你是認真的 | giphy

在拒絕寶寶這件事上,我發現有的家長容易因為糾結而做錯。

比如開頭我那位朋友,總覺得用言語拒絕寶寶是一件很殘忍的事,就像在批評她一樣,擔心傷寶寶的心。

她拒絕寶寶的時候,語氣就不夠堅定,反而有點開玩笑似的,既想不讓她咬人,又想討好寶寶。她會帶著嬉笑說:「寶寶別咬媽媽呀,哎呀哎呀,疼!」

結果呢,寶寶以為媽媽在跟她玩,沒有體會到媽媽真正想傳達的信息,下次還是會咬。

後來被咬得多了,她又不小心兇起了孩子:「怎麼能咬媽媽呢!不是跟你說了不能咬嗎?!」孩子又被嚇哭了。

我告訴她,你的擔心沒有必要,嬉笑的語氣會讓孩子覺得混亂,不知道你是不是認真的;太兇呢,又會嚇到孩子

「你就當做在教寶寶一個知識點——寶貝,水壺的蓋子要蓋緊,不能開著;北極熊住在北極,企鵝住在南極……」

也許一次不能完全達到效果,但溫柔而堅定的你一定要守住原則,逐步消退孩子的咬人行為。

❸ 給出替代行為,避免懲罰

對於 2~3 歲的寶寶來說,咬人常常是為了表達或發泄情緒。

所以想要徹底解決孩子咬人的問題,在你拒絕寶寶,建立不傷害他人的行為準則之後,還要給孩子提供一些替代行為,把原先想要通過咬人表達的情緒,通過其他更合適的行為來釋放。

2~3 歲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水平,已經可以學著表達自己的心情了。你可以教給他一些言語和動作來表達心情,配合上一條方法一起使用。

比如,教寶寶把咬人換成親一口,表達開心;

告訴寶寶如何表達生氣,可以說「我生氣了!」,還可以叉腰,跺腳,多說幾次「我真生氣!」;

寶寶想表達需求,那就和寶寶一起探索他當時想要做什麼,看看怎麼能用言語或者手勢傳達給你,而不是咬一口。

給出替代行為的好處在於,有了更合適的行為,寶寶會用它們替換掉咬人的壞行為,並且還通過這個過程學習了更合適的社交行為規範,社會化的水平也會提高。

這里就要給大家提個醒,上述方法做起來會讓有的家長覺得麻煩,他們會採取另一個戰術:懲罰。比如,被孩子咬了,狠狠地咬回去;在胳膊上凃檸檬,寶寶咬了一口酸水兒,被嚇哭……

孩子咬人你忍著?小心咬人變成習慣!正確處理孩子咬人看這裡 親子 第9張

用惡意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家長也是有的 | giphy

這實在是不可取的。

當你一口咬回去,孩子第一反應不是跟你共情,而是覺得特別疼,還特別委屈。

不僅如此,懲罰的方式沒有給孩子建立「哪些行為合適、哪些行為不合適」的準則,也沒有給咬人一個替代行為,寶寶可能不咬人了,但他依然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只會更加焦慮,此後容易發展出其他不良行為,例如啃指甲等等(總之不會是你喜歡的行為……)。

孩子咬人你忍著?小心咬人變成習慣!正確處理孩子咬人看這裡 親子 第10張

圖源:giphy

消極的懲罰,看起來能快速產生效果,但卻也會以損害親子關係和寶寶的安全感為代價,對寶寶的未來不利。

從長遠來看,還是要科學地處理咬人問題,才能避免咬人成為習慣,給寶寶建立好的社交行為規範。

❹ 如果咬人已成習慣,更需要耐心

有的孩子已經過了 3 歲,甚至上了一年多的幼兒園了,還時常去咬別的小朋友。

有一位高管媽媽就遇到這個情況,孩子松松都 4 歲多了,老師說他在幼兒園不太守規則,還會在玩耍時間打擾別的小朋友,用的方式就是咬人。

這位媽媽聽了非常心急,她陪伴孩子的時間不算多,松松小時候開始咬人,她沒太在意,跟他打打笑笑就過去了。

結果沒想到,前期的縱容使松松形成了咬人的習慣,關鍵現在孩子還不聽她的,說教了幾次都還沒有效果。

遇到這種咬人已成習慣的情況,家長需要拿出更多耐心。

前面提到的方法都是可以用的,消除大孩子的不良行為,顯然需要更多練習次數、更多時間

此外,3 歲以上的大孩子心理髮展程度更高,簡單來說就是「想的事兒比小時候更多了」,因此我們可能還需要去發掘更多背後的原因。

其實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孩子的心里有壓力,他剛好用了咬人這個方式去釋放。後來老師發現,爸爸媽媽在教育上容易心急,會公開批評孩子,這使得松松通過咬人的方式解壓,他才覺得自己有控制感。

孩子咬人你忍著?小心咬人變成習慣!正確處理孩子咬人看這裡 親子 第11張

寶寶心里苦,苦還說不出 | giphy

老師還說,由於松松的社交技能比較弱,他也會想通過咬人,吸引別的小朋友的注意。但咬人引起的注意,始終是消極注意,並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社交質量。松松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但是不知怎樣能合適地參加遊戲。

老師最後建議松松的媽媽,多多地理解他,給他時間。多陪伴松松做社交行為的練習,千萬別給他貼標籤變成「愛咬人的孩子」。

對於孩子有壓力的狀況,除了不要再公開批評孩子以外,也要給他一些替代性解決方案,比如找個發泄球,沒事兒捏一捏,心理壓力可以舒緩不少。

最後,松松用了 5 個月,終於戒掉了咬人的習慣。

結 語

我們的孩子是可愛的,也都會有不可愛的時候。

孩子也許會咬人,會打人,會尖叫到天荒地老……但我們要相信養育的力量,可以幫助孩子去除不好的行為,用更加合適的方式,讓他做一個快樂的自己。

最終我們就可以說,我家寶貝這麼可愛,都是我們用心培養出來的!

孩子咬人你忍著?小心咬人變成習慣!正確處理孩子咬人看這裡 親子 第12張

小 愛說

爸爸媽媽們,你家有咬人的寶寶嗎?你是怎樣教育寶寶不要咬人的呢?快來把你家的好遊戲、好方法與我們分享吧~

更多精彩文章請戳:

👉這種動動嘴就能做的教育,勝過無數早教班

👉不雞娃,還有出路嗎?有。有本事培養一個自雞娃

👉我的孩子心大,你的孩子愛作?每個家長都應該看看

◆◆◆ ◆◆

加入愛貝睿科學早教計劃 —— 未來腦計劃,10 萬中國媽媽的選擇。每周有科學團隊設計的互動觀察小任務,結合寶寶個性表現和年齡段發展特點,智能為你推送專屬的大腦訓練遊戲!

孩子咬人你忍著?小心咬人變成習慣!正確處理孩子咬人看這裡 親子 第13張

好文認證,戳一下~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