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置頂兒童心理課堂,伴你探索解讀兒童心理,閱讀、看見
作者:劉娜
圖片:Le petit Nicolas
來源:閒時花開(ID:xsha369)
1
這兩天,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詩級災難大片,在全國上映,那就是——開學了。
大片中,最具震撼力的部分,當屬那些新入幼兒園的小朋友。
他們一個個本色出演,全情投入,肢體語言和充沛情感相互輝映,哭聲響徹天空,淚水淹沒大地,讓觀看的大人們心驚膽戰,又牽掛不已。
不信,請看——
第一幕
是誰在淚流滿面?
▼
一個男孩望著教室門口哭著「找媽媽」,其他孩子一聽見,都感同身受,悲從心來,大聲哭著「找媽媽」。
找不到媽媽的,不僅僅是小蝌蚪啊。
我的娃,咱能不能把鼻涕先擦擦。
第二幕:
請看我七十二變!
▼
打著提溜可勁兒哭,扳著教室門框哭,拽著娘的裙子哭,抱著爹的大腿哭……
那些第一次離開娘的懷抱的孩子,就像被全世界拋棄了一樣孤獨。
小時候,誰不是以為媽媽就是整個世界?
第三幕:
你就這樣狠心丟下我?
▼
娘在門口,又是哄,又是抱,又是承諾一放學就帶娃吃西餐喝飲料,但娃還是哭得不依不撓。
送娃千里,終有一別。
娃,對不起你了!娘再不走,這個月薪水就被主管扣完了!
第四幕:
誰能看見我受傷的心?
▼
娘狠心撇下娃,跑出教室後,娃哭得更傷心了。他們一邊嚎啕大哭,一邊向老師訴苦:「我媽媽不要我啦,我媽媽不要我啦!」
老師只好安慰娃:「好,好,好,別哭啦,不哭老師給你糖吃啊。」
一旁,也想媽媽但強忍著沒有哭的那個娃,就這樣上了人生的第一課:
會哭的孩子,果然有糖吃。
第五幕:
我們之間隔著一扇門。
▼
不顧年邁差點把校門拽塌的爺爺和外公,撅著屁股透過柵欄尋找孩子的奶奶和外婆,站在教室門口久久不願離去的老父老母……
他們用依依不舍的背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真相:
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大人。
2
幼兒園上演的史詩級大型災難片,用哭到心碎、笑出眼淚的形象畫面,告訴了我們這樣兩個真相:
離別是件痛苦又常見的事兒;上學是件難受又必須的事兒。
不僅僅幼兒園的孩子不想上學,其實早已告別幼兒園的小學、中學孩子,也不想上學:
誰都知道,天天在家瘋玩,什麼都不幹更輕鬆。
只是,逐漸長大的他們,更容易面對現實,也更願意接受真相:
沒有人能永遠待在媽媽身邊,除非他是巨嬰。也沒有人願永遠停留在孩童時期,除非他不想長大。
昨天,第一天正式開學,升入4年級的我娃,一大早起床時,也哼哼唧唧的,我不動聲色地看著他穿衣,吃飯,去上學。
昨天下午,他放學歸來,推開門,就跑到廚房抱住我:
「媽媽,新學期,我要加油幹一場啦。語文老師很溫柔,數學老師很幽默,體育課也玩得很開心啊。新同桌是很好看的女生呢。」
我心里忍不住鄙夷地「哼」了一聲,但還是拿出老母親的風範:
「哇,這麼棒啊,媽媽為你高興呢。」
早從娃3歲起,我就發現,這世上再也沒有比孩子更容易移情別戀的物種了。
剛開始上幼兒園時,我娃也是哭得要死要活,但很快,他就愛上了幼兒園的美食、遊戲和老師,還總拿老師和我比較:
「媽媽,你為什麼就不能像我們張老師那樣,塗個紅嘴唇?」
「媽媽,你怎麼不像我們李老師那樣,燙個黃頭髮?」
「媽媽,你什麼時候能像我們孫老師那樣,說話好聽又溫柔?」
他幼兒園畢業後,還經常讓我和爸爸帶他回校看看。
他站在幼兒園門口,雙手扶著大門,從中間的縫隙看著園內的小朋友,忍不住一陣傷感:
「再也回不去了呢。那時候真好啊,天天不用寫作業。」
他上小學後,我又接受了另一種命運:
時時等著被冷落。
我帶他去公園玩,他遇見一個紮著馬尾的女生,看人家聰明又可愛,就跟在人家屁股後面獻殷勤,問人家在哪里住在哪里讀書,誇人家的拉布拉多如何可愛,完全把我晾在一邊。
這樣的事經常發生,我對此表達不滿,他安慰我:「我早晚要喜歡上別的女孩子的。」
我帶他出去旅遊,在沙漠,在海邊,在草原,他都能第一時間嗅出同伴的味道,然後很快和陌生的小朋友打成一片。
我背著大包,抓著零食,抱著飲料,像個老媽子一樣跟在他屁股後面,不住大聲喊「慢點,等等我」。
他和小夥伴玩到渴了餓了,才會想起我的存在。我就此表達落寞時,他又安慰我:「我都是大孩子了,你有什麼不放心的。」
是的,我有什麼不放心的?
我也摸著心口問自己。後來,我找到了答案:
除了擔心他的安危,更大程度上,我最害怕的,是越長越大的他,正在逐漸拋棄我,正在逐漸掙脫他的母體,正在逐漸嘗試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和我分離,遇見更多的人,探索更大的世界,不再把我當成重要的唯一。
我接受這樣的命運嗎?
我問自己。
看著他越來越寬厚的肩膀,越來越剛毅的眼神,越來越舒展的樣子,我告訴自己:
接受被拋棄的命運。
這是上帝的旨意,也是媽媽的得體。
3
心理學家曾奇峰老師說:
好父母的條件之一,是能夠忍受孩子長大後,導致的自己被拋棄的感覺。
孩子越長大,意味著離父母越遠。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越是長得好的孩子,越會拋棄父母。
但,有些父母經常會用連自己也不易察覺的方式,來改變自己被拋棄的宿命。
是這樣的。
那些被撫養得好的孩子,要去更遠的地方,要做有趣的事情,要遇見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要創造一個自己世界,就勢必會離父母越來越遠。因為,他正離自己越來越近。
這樣的孩子,早晚是要拋棄父母的,或者,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孩子,是注定要超越父母,成為自己的。
所以,被拋棄的父母,也要趁早做好準備,從對孩子的過分關注和過度期待中,抽離出目光,返回到自身,做好自己。
這種認知,在我當9年媽媽,目睹諸多人間悲劇後,愈發牢固堅韌。
當鄰居家,那個總是躲在母親翅膀下的媽寶男,在35歲時第三次離婚,回到父母家中垂頭喪氣;
當親戚家,那個以死相逼去干涉相依為命父親再婚的姑娘,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也過得一塌糊塗;
當讀者里,那些被大人過度溺愛的孩子,活到40歲還覺得父母不把養老錢給他,就是和他過不去;
當新聞里,那些明明聲稱彼此相愛的母子和父子,最終舉起屠刀,將對方活活殺死……
我看見了那些因不願相互拋棄,而捆綁到一起的父母和孩子,最終在怎樣的病態共生里,不得不以冷漠而殘忍的方式,相互拋棄。
沒有界限感的他們,把對方的需要當成自己的需要,把對方的情緒當成自己的情緒,把對方的獨立當成對自己的背叛,直至魚死網破也要糾葛在一起。
直到傷害發生,悲劇成殤,結局無法挽回,那個口口聲聲說的最愛的人,再也不能醒來,多少人才能明白:
最好的親子關係是,我是我,你是你。
你年幼時,我們相互偎依;你長大後,我們各自努力;你回來時,我們靜默歡喜。
4
我欽佩一種父母
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
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
照顧和分離
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為人父母,我們總會明白:
我愛你,所以拼盡全力推開你,去讀書,去戀愛,去遠行,去爸媽沒有去過的地方,找到熱氣騰騰的你自己。
為人孩子,我們也終將懂得:
我愛你,所以奮不顧身離開你,去體驗,去闖蕩,去做夢,用最好的自己,致敬父母的希冀。
是的。
所謂養育,不過是一場相互拋棄。
因為,最深的愛,是我要你成為你自己。
-END-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記分享到朋友圈哦!
* 作者簡介:劉娜,80後老女孩,心理咨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文章授權轉載自 閒時花開(ID:xsha369)。
歡迎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回復1至5任意數字,查看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