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母親大學
點擊關注
每一個幸福快樂的媽媽
都在「母親大學」找到了力量
「父母皆禍害」是相當一部分人的認知,他們往往擁有一份糟糕的親子關係,在和父母的交往過程中,大量地體驗了不被公平甚至是惡意對待。
無論是肉體上還是精神上,都不得不長期承受著來自於親身父母看似無心卻又超出來正常人所能理解的蓄意傷害。
他們傷痕累累,一邊自己默默舔傷,一邊祈禱痛苦的日子早些結束。
偏心,是父母傷害孩子最令人痛心的方式。
一、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一個已經成為大都市自食其力的白領的女孩,只比弟弟大三歲,父母一直在用截然不同的養育態度對待姐弟倆。
她回想父母給她帶來的傷害,提到大學時代讓她痛苦至極的經歷:由於她念的是計算機專業,十分需要一台電腦,父母認為她是賠錢貨,沒資格用電腦,導致她相當自卑,同學們在玩電腦的時候,她只能讓自己躲到圖書館去,獨自化解心酸和尷尬。
放暑假,當她回到家里,在弟弟的房間里居然發現了一台嶄新的電腦,配著音響,放在一張高檔的電腦桌上,她的內心瞬間崩潰。
你不能說她內心脆弱,父母對她和對弟弟區別對待的做法,讓她長期有苦無處訴,天大的委屈和悲憤的絕望也讓她找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她找不到適當的語言來表達她想去死的感受,她只能無助地哭,安慰她的只有朋友和姑姑。
每次她想到所有的好東西都是弟弟的,自己連最基本的包括買雙涼鞋的生活需求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就覺得人生了無生趣。
不少人問她,父母偏心弟弟,都是因為什麼呢?
在她的理解看來,父母受到的家庭文化教育有限,思想上有無知的地方,自己沒辦法跟他們討論家庭教育的責任和對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偏偏重男輕女的父母認定,生養女兒,就欠了他們一輩子的債。所以父母的這種愚昧的思想可恨,卻又不能怪他們。
至今她都不願意面對父母,因為總會觸及自己的傷痕。
父母對待孩子會有一種特殊的虛偽。表面上父母喜歡表示自己不會對孩子們厚此薄彼,但在實際生活中,面對出生順序不同的孩子,不由自主地還是會出現「一碗水端不平」的現象。
身為父母的人會對什麼樣的孩子偏心呢?教育學者做過這樣的總結:
在非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情感更容易偏向排行最末的孩子、男孩子、聰明聽話學習好的孩子、殘疾或體弱多病的孩子。
面對排行最末的孩子,父母已經攢了足夠多的養育經驗,矯正過去不理想的做得不到的地方,把重新調整過的養育理念和做法貫徹到最小的這個孩子身上,父母能夠彌補對大孩子的虧欠,並滿足自己的補償心理,同時要求大孩子參與到和父母共同養育小孩子的任務中。
在重男輕女的文化影響下,顯而易見,一個家庭中的男孩受到的來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關注是最多的,女孩的需求就會被放在後面,分配給女孩的愛和關懷不自覺地就會減少。
做人都有比較心理,做父母的也不例外,如果自己的幾個孩子中,有一個出類拔萃的、活潑外向能歌善舞的、能夠在外人面前替自己掙面子的孩子,自然會給予這個孩子更多其他孩子得不到的特權,讓他更有條件去發展自己。
家里如果有一個孩子殘疾,或者是疏忽照看落下病根等原因,父母會對這個孩子長期愧疚,就不會嚴格加以管教了,各方面的要求都會變得寬鬆,孩子也會因此被特殊照顧,獲得更多的利益,也不用承擔很多的責任。
而那些不被父母偏愛的孩子們,長期處在無法平衡的精神痛苦之中,身心疲憊,心里充滿了哀傷,很難信任父母和同胞手足,對自己也沒有信心,總的來說,痛苦遠遠比快樂多。
二、父母偏心的現象,披露了一種生活真相
西班牙電影《折翼蝴蝶》,表現了一出非獨生子女家庭由於弟弟的出生而發生的不可挽回的悲劇,很能反映我們的生活現實。
女孩從小喜歡畫畫,在自己的世界里幻想,也很愛媽媽,相信媽媽也很愛自己。媽媽一直要努力地生一個男孩來滿足家庭的期待,懷孕之後,對女孩明顯有了態度上的轉變,從溫柔變成粗暴,從耐心變成拒絕。女孩嘗試想把手放在媽媽隆起的肚子上,卻被媽媽無情地拍開。
媽媽生下弟弟之後,和爸爸一家三口溫馨滿足的樣子,被女孩看到了,她仿佛明白了什麼。此後女孩就進入了被媽媽冷落和排斥的情感模式中。
既然已經得不到愛,得不到曾經有過的溫暖和重視,那就把奪走本該屬於自己幸福的小人殺-死,這就是可愛的小弟弟被自己的姐姐用枕頭捂死的理由。
媽媽千辛萬苦養出來的一個男孩就這樣被女兒用最絕的手段毀滅了,這樣的事在我們的社會中不是絕無僅有的。身為父母的人要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吸取足夠多的經驗教訓,不要因為自己的偏心而釀成親情大禍,付出不可挽回的慘痛代價。
很多時候,我們談到的父母偏心,都不是輕量級的,而是父母真的做出來很多不顧及孩子真實感受,而是要求孩子主動理解父母的動機的事,直接破壞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引發了孩子的怨恨和屈辱的情緒。
父母犧牲了一個孩子的需要,去滿足那個被自己偏愛的孩子的需要,直接製造了愛的不公平,就象前面提到的那位白領女孩,她經歷了很多年的不被愛的生活,徹底對父母死了心,選擇過自己要的生活,從扭曲的父母之愛中脫離出來。
父母偏心的現象,披露了一種生活真相——父母剝奪了孩子的愛,已經構成了精神虐待的事實。
但凡是不被父母偏愛,被父母忽視和虐待的孩子在心理上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孩子感受到的信息就是,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人,如果他想要得到愛,首先得把另一個兄弟姐妹照顧好。
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不到基本的保障,自身的利益隨時都要給另一個人讓步。
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屢次讓自己失去信任,他也就學不會去相信其他人,也很難和其他人建立很親近的關係,感覺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象無根的浮萍。
被惡意區別對待讓他很難面對事實,經常會冒出自殺的念頭,也想去虐待別人或小動物。
三、愛孩子,其實就是在愛自己
身為父母的成年人,如果能夠及時醒悟過來,自己的偏心對孩子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心理傷害,還會固執地堅持自己錯誤的邏輯去苛責孩子嗎?
在非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愛是做不到絕對公平的,也沒有必要讓個個孩子心服口服。
1、不要讓一個孩子謙讓著另一個孩子
孩子眼里的公平很直接,就是不要把本來屬於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父母就要注意這一點。不要求大孩子讓著年紀小的,不要求孩子象大人一樣懂事(因為大人很多時候也不見得懂事),孩子會把自己看得比較重要。
父母讓自己對另一個孩子謙讓,會讓他感覺到自己不重要,他又看不出另一個孩子重要在哪里,心理的平衡就會被打破。
2、不要動不動就拿孩子互相比較
在孩子心目中,會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直覺排斥父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這和「你看隔壁叔叔家的小孩學習多好」是一樣的道理,哪怕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孩子也不喜歡自己被比較。尤其是在父母不恰當的比較之後,容易激發孩子的妒忌和怨恨情緒,遷怒於被偏愛的孩子,私下有可能會發生暗中較勁和報復的行為,得不償失。
3、警惕虐待孩子的傾向
之所以有很多父母被主觀感受蒙蔽,意識不到自己在虐待孩子,是因為情感邏輯的混亂。把打孩子看成是在「教育」孩子是非,把羞辱貶低孩子當成是「批評」,把不近人情的要求當成是「愛的表達」。
孩子的心靈是非常脆弱的,他們感覺不到愛的存在,真實的感受是受到了虐待和傷害。
父母對一個孩子偏心,就是在製造自己和另一個不被偏愛的孩子的矛盾衝突,實際上受到傷害的是三方。
愛孩子就是在愛自己,重視孩子渴望的來自父母的愛,給予他們愛,理解他們的不被愛,彌補他們的傷痛,這才是相親相愛的親子關係。
想和孩子達成和解,就要把失落的愛尋找回來
——END——
郝姐姐健康直播課堂預告
直播主題:留住美麗·健康靚麗凍女人
直播內容:
歲月無情催人老,如果你不想身體老得太快,不想美麗離你越來越遠,那就要改變你的生活方式,有好的習慣才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真正留住美麗。「凍齡」秘籍大公開,如何讓你宛如18歲少女般年輕美麗?郝姐姐健康直播課堂教您用正確的方法留住美麗。
直播嘉賓:郝利霞老師 王華偉老師
直播時間:9月21日 19:00
點擊上方小程序鏈接,即可進入直播課堂學習本次家庭教育直播課程(本次課程限時免費)
敬請期待!!!
父母成長一小步,孩子成長一大步,
我是一切的根源,愛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