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1張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2張

如何利用設計的力量讓人們對自己所居住的社區更有歸屬感?進入第二年的「城事設計節」在上海、深圳雙城同步展開,從人們的日常痛點中拾遺,進行「社區微更新」。幾十位設計師卸下職業光環與居民直接對話。

Chapter 1

–美好新華 —

在上海新華路,這群「城市黑客」首先要做的是獲得「宿主」的信任。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3張

▲ 參與改造的設計師合照©朱迪

鏟地車已經開到了路邊,80 多歲的老爺叔反倒安靜了下來,一把凳子擺在了路中央,一包煙揣在手里。這僅僅是施工開始的第一天。番禺路222 弄,是「城事設計節(上海| 美好新華」項目的8個點位之一,這個起源於2017 年長寧區的設計節由設建築設計新媒體AssBook設計食堂發起,較之一般設計類活動,「城事」未止步於建築的學術討論以及pop-up 裝置的曇花一現,它以「街道微更新」為切入點,企圖讓設計真正持續地惠及居民,並營造社區。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4張

©劉松愷

正是這種對於「落地」的追求,讓這個設計節在苦痛和欣喜之間回環往復。在矛盾中推進再次來到番禺路222 弄,這里已經鋪上了全新的粉色系塗層。222 弄原本是一個充滿煙火氣息卻擁擠不堪的居民區,地面凹凸不平,空間被廊架、花壇和停車嚴重割裂。根據WorkshopXZ直線建築事務所的闡述,他們的改造從一個每天過路的孩子的角度出發,希望把這里變成以人行優先的「步行實驗室」。將上海的老弄堂從汽車的「統治」歸還給人,成為一個行人自由行走、小孩快樂玩耍、居民自在休憩的空間。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5張

由於整個項目需要在居民們平日出行的要道上大興土木,很容易成為抱怨集中的眾矢之的。「不要再浪費納稅人的錢了。」一位居民控訴道。事實上,「城事」項目的大部分改造資金來自於共建方上海萬科和東風標致408,設計師收取的設計費用與他們平時的商業項目相比可以忽略不計。項目之初,新華路街道向設計節組委會提名了八十多個待選點位,最終組委會根據預算和年度主題「城市更新中的新社區」選取了8個改造點,並邀請了二十幾位設計師提供方案。組委成員馬媛介紹道:在一個改造方案落地之前,會經通過設計開放日和工作坊的形式,反復和居民討論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然而,廣泛的支持默默無聲,個別的反對卻異常刺耳,尤其是當你終於得到了重重認可準備一展身手之時。反對的聲音總是像掩埋在滑雪坡里的石頭,在你放手一沖的時候讓你跌個措手不及。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6張

▲步行實驗室效果圖

壓力在聲討中越滾越大。如果說小區居民們還沒有理清改造方「城事」為何人,但他們卻認識在小區里居住辦公的設計師本人。設計師何嘉參與改造了自己所居住的新華路669 弄,他每天路過小區弄堂口,感受著人們願意聚集在此地交談的熱絡與人車混行的危險與狹窄,於是設計了一個20 平方米的「睦鄰微空間」為小區居民提供一個可以安全停留、開放友好,且能重塑鄰里關係的可參與共治的空間。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矛盾發生在給小區重新掛牌的那一天。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7張

▲新風邨設計模型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8張

▲新風邨的「睦鄰」微空間

從參與設計節開始,這些設計師們就早已褪去了職業光環,在這里他們只是擁有設計背景的普通街道工作者。

在通過大量翻閱新華路的歷史資料之後,何嘉為這個無名小區重掛了一個「新風邨」的名字。這引起了部分居民近乎「起義」式的抗議:「我們在這里住了一輩子,改了名字誰還能找得到這里?」事實上,這種誤會只是因為原本的市政路牌還未來得及安裝。在矛頭直指之下,何嘉能做的就是堅持開設工作坊,向居民傳遞參與式設計的理念,就算是有的設計師背負著「被報警」的威脅,也沒有一個項目被放棄。從參與設計節開始,這些設計師們就早已褪去了職業光環,在這里他們只是擁有設計背景的普通街道工作者。「城事」向這些設計者們提出了兩點要求:第一,這不是你做到自己表現欲的個人作品,它必須要服務於居民;第二,希望這個改造作品是可復制的樣板,以備將來產品化。

–精英設計的「自我懷疑」?–

既然飽受質疑又舉步維艱,為什麼建築師、設計師們還是前赴後繼地投身其中呢?「像青山周平這樣的建築師既不缺名,也不缺錢。但除了這里之外,很少有人能把一條老馬路委托給他們改造。建築師可能一輩子都遇不到這種和使用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馬媛解釋道。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9張

確實,二十幾位建築師幾乎都抱著「理想國」的熱忱加入了隊伍,但在與使用者的溝通中,他們卻開始懷疑自己的美好設想只是知識分子可笑的小情懷。MONOARCHI度向建築的王克明和宋小超本想把一個雜亂無章的樓道改造成一個帶有休閒座椅的、類似青年社區的過道,成為鄰居之間的社交空間,這個提議卻被居民的真實意見顛覆了:沒有人想要樓道里吵吵鬧鬧的,單純安靜整潔的交通空間才是最大的需求,大家只想快速通過各自回家而已。度向建築很快被自己的天真想法驚醒,根據居民的意見他們重新設計了一個「反社交的公共空間」,「共享、社交、溫暖」這些關鍵字被一一抹去。這樣的矛盾得到了及時的修正,然而,有時候精英設計師的宏韜偉略可能在一開始就是某些人的負擔。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10張

▲「新華路669弄」藝術裝置模型照片

–未來的道路 —

「’城市黑客’這個詞的提出源於今年城事設計節的經營合作方’好處Meet Best’,他們認為無論什麼身份,帶著自己的願景去發現需求,再利用自己的技能,在被忽視的環境里去創造共同價值,這樣用激情和能力突破各種邊界、改變身邊的環境的人,也許這就是設計師們期望改變世界的途徑和方式,城事設計節及其參與者希望卸下專業與居民直接對話,他們都是社區中的’城市黑客’。」 ——對於「城市黑客」,何勇提出了這樣的看法。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11張

▲何勇於2014年《時代建築》發表《城市黑客》,揭示互聯網時代建築實踐的可能性。

成立於2015 年的Assbook設計食堂迄今為止也只是一個擠在弄堂辦公室里的10人團隊。創始人尤揚原是多年的建築從業者,她想到自己作為設計媒體不僅可以接受廣告投放製造內容傳播,也可以用品牌提供的資金去改造實際的項目,以此傳遞價值觀,讓設計真正地改善人們的生活。「大家每次都會被感動,住在這里的人,遠比我們這些改造者對街道更有感情。」尤揚說著一路以來經歷的人間煙火有些動容。「尤揚她經常飛到天上,我們就負責把她拽下來。」馬媛說笑。他人總覺得這是一個光有情懷的年輕團隊,團隊也覺得很苦惱:「我們真的不是公益組織,其實也要商業運作啊!」

走到第二年,「城事設計節」在商業經營上吸取了上一年以來的經驗和教訓,最明顯的是,他們在項目之初就簽下了設計的版權。舉個例子,本屆YANG DESIGN為新風邨設計的可自動閉合的分類垃圾箱就是一個可以快速做到產品化的項目,雖然設計師所得的設計費用可忽略不計,但「城事」可以在今後的對外銷售中與設計師分成。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12張

▲可以自動閉合的分類垃圾桶,YANG DESIGN 設計。這是一個有望做到產品化的項目典範。

如今Assbook設計食堂愈發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優勢,「Assbook這個平台是和大量建築師、設計師、社區營造者綁在一起的,沒有一個公關或者廣告公司可以做到。而且我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透明的。」馬媛很自信地說道。經過半年多的籌備,新華路街道的微更新已經進入了設計深化階段,新的問題和觸動每天都在冒出。有電視台曾想要把他們的經歷拍成節目,但讚助商的腳本多少會讓真實性打折扣。「我們很想把這些經歷用影像記錄下來,倒不是要歌功頌德,只是給將來的自己留個紀念……」

Chapter 2

美好玉田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13張

▲「美好玉田全景軸測圖」。

設計總監:張爍;設計師:傅詩欣、張來;

海報插畫:繪造社(www.d-a-s.cn);攝影:江慧

深圳麼,來了就是設計師。

“在層層疊疊的城中村里,門牌號的缺失以及空間的密集混亂讓人們甚至說不出家在何方。如今,居民們共同討論、投票、構築家園,每個人都是改造設計的一分子。」——「城事設計節」發起人尤揚回憶了深圳城中村「美好玉田」的改造經歷。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14張

▲「城事設計節」發起人尤揚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15張

深圳是什麼樣子的? 作為一個北方人,我很小的時候就到過深圳,7 歲正好是1990 年,那時候特別流行在有深圳標記的地方合影。在鄧小平爺爺的畫像前,在收費站「深圳」兩個鮮紅的大字前拍照,就是那個時代有追求的象徵。這大概到現在也是深圳最被認可的標籤之一:由「外來者構築的城市」。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16張

現在再來深圳,會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街小巷的「來了就是深圳人」標語。特區成立40 周年了,第一代外來者在這里的奮鬥構築了現在的深圳。跟北京和上海不同,深圳希望這些構築者留在這里,連同他們的下一代一起為這里構築下一個40 年。城中村是由原住民的宅基地發展而來,從改革開放開始就成了初到深圳的外來者最適合的落腳地。這里的社區小商業非常發達。一條主街旁,層層疊疊的餐飲店、藥店、鞋包店、肉攤、魚攤、蔬菜攤……耳邊充斥著各地方言,快遞小哥腳下堆著幾十個包裹等人,因為這里沒有樓號、單元號、門牌號。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17張

這是讓我決心在深圳落地「城事設計節」的一幕,目光穿過眼前這片最高不過6 層的建築,就能看到一牆之隔售價十幾萬一平的高級住宅樓,我想起碼每個人都應該說得出自己家住在哪里。深圳大概有2000 多個城中村,最古老的村歷史可追溯到14 世紀。城中村占有的土地面積是深圳總體土地面積的1%,卻住著深圳大約10% 的人口。可想而知它的密度。我們最終選擇了玉田社區——福田和羅湖交界處的一個城中村,作為本屆「城事設計節」的設計實踐和社區營造基地。這里不像大鵬或南頭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沉淀,卻更能代表深圳大多數城中村的樣子,平平沒有什麼特別的資源,但位於城市發展最前沿的地區,且充滿煙火氣。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18張

近年來,深圳城中村的更新逐漸從舊改轉變為綜合整治,在政策引導下開發商及其他社會力量進入城中村以整租的方法,收下村民手上的樓宇改造再作為長租公寓出租。改造降低了城中村的安全隱患,但同時也面臨原租戶、商戶被搬離,新租戶批量進入,原社區關係瓦解、社區生態被重構的境況。

我們就是在這個時間段進入玉田社區- 向東圍村的。近一年來,萬村從不同村民手中收下樓宇並逐步改造,新老樓棟的比例基本是5 :5。我們想借此項目了解城市更新中以城中村為例,如何建立新老居民對社區公共性的共識,空間的經濟價值如何重構。設計是最好的切入點。「城事設計節」選擇了7 個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空間進行改造,分別是兩處入口、兩處通道、兩處小廣場和一個店鋪,同時我們還邀請了標識設計團隊來對這個村的標識包括樓號、指引牌等重新設計,讓每個人都說得出自己傢俱體住在哪里。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19張

士紳化是一個目前我們以參與者的身份面臨但尚未找到解決之道的現象。

社區營造團隊的介入研究同期開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與上海不同的難處是,城中村的業主是村民,而最主要的居住者是租客,他們對於自己的生活空間將要變成什麼樣的期許是不同的。有的業主希望改造,這樣自己住著舒服出租租金也能提高,另外一些租戶就害怕改造後租金上漲。士紳化是一個目前我們以參與者的身份面臨但尚未找到解決之道的現象。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20張

在不久前我們在將由青年建築師曾冠生改造的村廣場舉辦了大概是城中村歷史上第一次方案路演。建築師們站在電視機前為大家介紹方案,隨後居民們宣傳板上投票,還一起吃著腸粉交流觀點。這也是「城事設計節」能吸引這些優秀的青年建築師參與的原因之一:面對真正的用戶做設計,而不是甲方。一十一建築的創始人之一藤森亮博士在朋友圈寫道:「這是今年難度最大的項目。」謝菁和藤森博士為向東圍村面向同心路的一個入口通道處設計了一個叫「大山」的休憩空間,他們希望這座「大山」可以給居住在附近的人們坐下來休閒遊戲的可能。

同樣帶著美好浪漫意願的設計者是陳曦。在村的另外一處臨近城市幹道的位置,陳曦以「星空」為意象,希望入口給予回家的居民一種儀式感;一段心靈放鬆的通道;一束小小的星光。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21張

兩位選擇通道的設計師,其方案都與「握手」相關,一個輕快幽默,一個溫馨動人。立品設計的鄭錚提煉現在年輕人喜歡的手勢表達,以像素化的圖像給予大家會心一笑。AAA 建築的尹毓俊則通過對握手樓空間形式的提煉和對日照的推演,找到了一束在特定時間射下的陽光,並通過特殊材料的使用,使之形成一抹彩虹。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22張

一乘建築的張博和王晶晶的設計頗費周折,原本選定的小廣場在調研中得到了周邊大多數居民積極的反饋意見,經過對這些意見和人們行為分析和城中村交流情景的模擬後得出的方案,卻因為旁邊一處居民出現的敏感的情緒不得不挪換場地。這跟施工造成的生活和租賃業務上的影響不無關係。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23張

▲曾冠生設計的廣場微改造

在繪造社玉田主題插畫作品的基礎上,Sure 設計的張爍為玉田社區分別做了主形象設計和樓牌標識設計。希望通過這些針對社區空間的標識設計,能給予人們對自己居住地更強的心理認同感。

從2018 年10 月起一處快閃店就先於其他改造落地,這處快閃店利用商鋪開始改造施工前的準備時間,成為我們以及設計師與居民交流的信息亭。這處設計由intact 設計團隊完成,他們希望借此探討城中村的信息交流。每周通過不同主題溝通,並在周末開展街頭活動,吸引周邊的住戶參與,是最初使我們融入社區的敲門磚,這里收集了很多動人的故事和笑容,我們給它起名叫「城事士多」,在它結束後將成為城中村第一個共享主題的小型綜合商業體,設計師青山周平希望以共享空間的概念為村民創造更多的開放空間,也希望未來的商家們可以在共享的概念下更好地利用城中村的資源。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24張

攝影:伍焜業

這段時間跟我們最親近的就是小孩子們,他們從來不抱怨自己生活的環境,在僅有的空間里打籃球,在人行道上玩滑板,在我們的快閃店做貼紙,留下「希望帶爸爸媽媽環球旅行」的願望。每每看到這些我都會依稀忘記了「城事設計節」那些更深刻的初衷,只慶幸我們有機會和能力跟設計師們共建一點點希望和驚喜給他們,畢竟,深圳的下一個40 年還要靠他們來建設呢。

讀者福利

留言和我們分享你對「城事設計節」的看法,留言點讚數最高的讀者,將獲得我們本期送出的神秘精美禮品一份~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25張

撰文Christa Yang、尤揚

部分圖片提供城事設計節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26張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27張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28張

深埋於地下的UCCA沙丘美術館,用專注的力量向自然致以頌歌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29張

倫敦舊紅燈區變身Tom Dixon的「煤炭辦公室」

Join Us

一鍵關注,獲取更多智慧生活靈感!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30張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31張

城事設計節 | 精英設計師的苦痛與欣喜 家居 第32張